摘 要:本·阿格爾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圍繞“消費異化”這一命題而展開,其核心內容是生態危機已取代經濟危機成為當代資本主義國家最根本的矛盾體現,主張依靠“期望破滅了的辯證法”并建立“穩態經濟”模式來擺脫生態危機。這一理論對當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非常有益的啟示,譬如,可以為解決生態問題提供新的思路,為正確理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供認知方法,為樹立正確價值觀提供正面引導。
關鍵詞:本·阿格爾;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消費異化;穩態經濟
本·阿格爾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發展歷史進程中在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領域起引領帶頭作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其在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視野下,廣泛吸取名家之長,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系統性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其中,本·阿格爾的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理論對于解決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建設美麗中國理念、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一、本·阿格爾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要觀點
本·阿格爾曾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一書中圍繞“消費異化”這一理論主題詳細展開論述:“歷史的發展已經使得原先的所屬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思想中關于工業社會發展的生產方式資本主義化危機理論喪失了原先的面貌。當今社會,這種危機形勢已經遷移到社會消費領域的層面,即生態危機成為了人類社會關心的主要問題導向。”1由此可見,本·阿格爾關于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是生態危機成為當今人類社會主要關注的社會問題,生態危機已經超越經濟危機等其他社會問題成為當代資本主義國家最根本的尖銳矛盾,他提出,只有通過“期望破滅了的辯證法”進而建立“穩態經濟”模式才能夠妥善解決生態危機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種種災難和阻礙。
(一)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是一種異化消費
“消費”是刺激資本主義社會發在經濟領域與“生產”密不可分的經濟概念,本·阿格爾根據“消費”的特性提出觀點: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實質上是一種存在“異化”的消費理念。消費產生“異化”的原因在于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由于受到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影響下的多種虛假需要刺激才萌生出消費這一舉動,并非是由于自身對商品使用價值的真實需求。
本·阿格爾的消費異化觀是通過對馬克思勞動異化理論的理論建構而形成的,在它看來,勞動在不同領域的“異化”驅使人們在進行社會生產的同時無法找到并實現人的“類本質”的自由屬性,受人自身的本質力量的指引,人們開始從消費領域去尋找自我解放、實現自由的方式,相當于說,人們通過消費自身勞動力量來減緩自己在生產過程中被壓榨被利用的痛苦。總而言之,資本家在熟悉這種消費現象背后存在的本質規律之后,巧妙地運用“虛假需求”這一噱頭促使消費成為一種隱性有效的社會控制手段。
(二)消費異化引發生態危機
在本·阿格爾看來,消費異化的存在正是為了滿足資本主義統治階層的社會控制目的而產生的異化現象,在消費異化的影響下,經濟危機不再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取而代之的是于人類社會息息相關的生態危機。資本家在實現資本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故意引導消費者進行“過度消費”,整個社會呈現出“過度生產”的社會假象,日益龐大的生產規模必然導致日益上升的能源需求,進而促使專業化的社會分工的形成,兩種不同領域的過度化發展共同對人與自然釋放壓力,必然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危害,最終出現生態危機。
二、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
(一)為解決生態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本·阿格爾的生態學思想針對社會生產的調整來改善資本主義社會在消費領域的“虛假需求”的思路有助于解決我國的生態問題。本·阿格爾并沒有把人類自身的思想覺悟作為解決生態危機的出發點,而是以社會生產領域的變革來從根本上縮減人們對消費需求的降低,從而推動人們更加全面正確的認清自身的真實需求,“使我們能以新的彈性和靈活性擺脫危機,并以這種彈性和靈活性從勞動中獲得意義和滿足”1本·阿格爾的生態危機解決途徑思想對于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具有舉足輕重的啟示作用。
(二)為正確理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供認知方法
本·阿格爾的生態學思想指出,實現人的自由解放與生態保護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人與自然實現了對立統一的關系才能實現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1,真正的生態保護絕不能打著維護全人類根本利益的幌子來“為部分人牟利”,也不能將生態與能源開發等同看待,而要將其看作是實現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途徑。這一理論基礎與我國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國通過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五個領域倡導建設同步協調發展,真正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總而言之,本·阿格爾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為正確理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供認知方法
(三)為樹立正確價值觀提供正面引導
本·阿格爾的消費異化觀對于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正視生產消費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堅決摒棄金錢至上、奢侈浪費的社會現象也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本·阿格爾曾提到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目的是為了澄清這樣一種錯誤認識,即人的存在是由勞動和閑暇這兩個截然相反的部分所組成的,也就是自由和必然的二元論。他指出,人類自身自由地實現應當是通過實質意義上的正常勞動來達到主體與客體具有能動性的辯證統一,人化自然與自然化人才是對人的真正自由的正確詮釋。
參考文獻
[1]本·阿格爾.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M〕.慎之,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
作者簡介:
張子揚(1996-),男,漢族,云南大理,在讀碩士研究生,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