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山區公路的建設主要存在土石方開挖大,橋隧比例高,邊坡防護工程投入大等特點,因此直接導致山區公路的整體工程造價高,然而由于山區本身地方財政收入低,經濟相對貧困,與我們山區公路的建設費用形成明顯反差,因此如何控制山區公路建設的經濟性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山區公路;交通;經濟性
1 引言
受自然地形、地貌、地勢的影響,山區往往是交通發展滯后的經濟貧困區,目前解決山區的貧困問題已成為社會主義發展至今的重中之重。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推動山區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因此如何安全、經濟、快速的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發展山區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
2 山區公路建設經濟性的主要措施
2.1 地質勘察
地形、地質條件是客觀存在的,山區公路在自然環境中布設,并對自然環境進行改造,應該分析地質條件,尊重地質規律,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地質因素,從源頭上盡量減少山區公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并且為施工和運營提供良好的條件。近年來,由于山區公路的建設引起的山體滑坡、巖石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數不勝數,甚至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經濟代價。
地質勘察作為我們山區公路建設的重要基礎資料,相當于山區公路建設的基本條件,只有正確詳實的基礎資料才能指導經濟合理的設計施工方案,保證山區公路建設的安全、經濟、合理。地質勘察工作需要根據不同勘察階段制定相應的勘察方式,由淺到深確保勘察方式的合理性、科學性,另外對項目控制性工程及沿線不良地質需重點查明,為山區公路地質選線及控制性工程的設計提供完善的設計依據,從而減少應地質情況未查明而導致設計變更追加投資,有效控制山區公路建設成本。
工程實例:《S258蘄春縣青石至挪步園段改擴建工程》全線按雙車道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40Km/h,起點位于青石中學附近,接S205(下蘄線),跨蘄河,經張畈村、花橋村、桐梓村、太平水庫、云丹山避暑度假區,止于挪步園,接S258黃梅段,全長約32km。由于工可階段地質勘察工作的調查深度不足,導致部分上山路段線位設置不合理,經后續階段加強地質勘察工作后成功避免沿線存在的滑坡體及山體易崩塌路段,節約工程建安費約3000萬元。由此看見山區公路地質勘察的重要性。
2.2 總體及路線
總體及路線設計作為整個山區公路工程的“靈魂”,是公路建設是否經濟的關鍵因素。山區公路一般具有地勢起伏大,沿線分布多個村莊,土地資源寶貴等特點。地形、地質條件以及區域村鎮發展等各類因素對路線方案的選擇均能產生較大的影響,需不遺余力發掘可行路線,并進行多方位深層次的比選。
路線布設原則中安全、經濟是最重要的兩部分內容。山區公路路線設計過程中往往存在既要滿足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又要沿山順勢展線,盡量減少土石方開挖保護自然環境的矛盾點。首先應根據項目所處位置,周邊路網情況,道路功能合理確定道路等級和設計速度,其次對局部路段可通過路基、橋梁、隧道等方案,從施工難度、政策處理、環境破壞及經濟性等方面進行多層次線位方案比選論證,最后對于局部地形條件特別困難路段可考慮適當降低路線設計速度,通過犧牲路線線形技術指標來有效降低工程造價。
2.3 提升道路利用率
由于自然地形、地貌的原因,山區人口往往散落在各個地勢相對平坦的地帶,除高速、國省道等高等級公路連接人口密集區以外,還需要大量的低等級公路來連接其他鄉鎮,連接鄉鎮的低等級公路的不僅存在一定的車流量,還有較多的非機動車及行人。現狀非機動車及行人往往利用公路行車道及硬路肩通行,由于低等級山區公路硬路肩寬度較窄且視距較差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綜上所述,山區公路可考慮對土路肩進行硬化,加寬行車道范圍外硬化路面,同時在需要設置護欄路段外側增設護欄帶,不但能夠提升非機動車、行人的道路通行安全性,還能夠提升主線通行效率。雖然工程造價有所增加但增加數額有限,然而從功能性、實用性及性價比而言效果顯著。
根據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山區公路設計項目資料顯示如下表:
2.4 重視施工期間動態設計
施工期間的現場監控及動態設計也是保證工程建設經濟性的重要措施。山區公路建設中,路基防護及隧道工程作為主要工程量受地質條件影響較大,設計方案主要依據地勘報告形成,然后地勘報告的相關資料具有以點帶面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應山區地質變化情況。因此,施工期間相關技術人員應對主要路基防護及隧道工程進行現場跟蹤,根據現狀實際開挖的地質情況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在確保工程方案安全、穩定的前提下,盡可能采用經濟合理的防護方案,以避免應設計保守造成工程投資浪費。
工程實例:《S258蘄春縣青石至挪步園段改擴建工程》全線存在13處深挖路塹,最大邊坡高度達到76米。目前該項目正處于施工階段,根據施工現場開挖后其中有兩處深挖路塹的地質情況與地勘報告存在出入,設計人員及時調整深挖路塹邊坡坡率及防護措施,減少土石方開挖約1.8萬方,降低工程投資約300萬元。
3 結語
我國幅員遼闊以山區地形為主,目前我國東南沿海及平原地區公路路網建設已基本完成,山區經濟建設發展已成為主要核心。近年來山區公路建設雖然發展迅速,但主要采用“粗放型”的方式,以速度和數量為目標,往往忽略了山區公路的建設成本是否經濟,是否存在由于設計施工的不合理導致工程浪費。
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時間的沉淀,同樣安全、經濟、合理的山區公路工程也需要時間的積累。良好的山區公路工程往往是在考慮道路使用安全性的基礎上,結合現場實際地形、地質情況,道路使用功能及路線走廊帶內的相關規劃,從項目前期路線規劃、中期方案設計到后期的現場實施全過程深入研究項目建設方案的經濟性,從而為山區公路的工程建設降低成本,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山區公路路網結構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梁紅宏, 山區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問題分析和研究[C]. 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1008-3383(2015)09-0058-01;
[2]郭陽,基于環境影響的山區公路選線研究.長安大學,2012年01期;
[3]施軼峰、朱益軍、戴顯榮、吳德興,山區公路總體設計的新理念、新方法.華東公路,2009年04期。
作者簡介:姓名:黃興(1986.08);性別:男,籍貫:浙江省杭州人,學歷:本科,現有職稱: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