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

摘 要:新建連云港至鹽城鐵路建設全過程中嚴格執行了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各項規定和“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 、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的“三同時”制度 ,順利通過原鐵路總公司組織的環水保靜態驗收。本文重點介紹連鹽鐵路環水保靜態驗收內容、過程和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鐵路;環水保;驗收
1 工程概述
新建連云港至鹽城鐵路北起連云港市贛榆區贛榆北站,南接新長鐵路鹽城北站,為時速200km/h的客貨共線電氣化雙線鐵路,正線全長232.526km(雙線)。
連鹽鐵路建設全過程中嚴格執行了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各項規定和“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 、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的“三同時”制度 。尤其在2018年原鐵路總公司陸續發布了《關于做好2018年開通鐵路建設項目環水保驗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節環電[2018]56號)、《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落實建設單位驗收主體責任做好鐵路建設項目環水保驗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鐵總發改函[2018]137號)等文件,對新開通項目,做出了非常嚴格要求的情況下,本項目環水保靜態驗收順利通過,并得到了各方的認可和肯定。
2 驗收內容
根據《高速鐵路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工作實施細則》(鐵計[2014]264號)要求,連鹽鐵路驗收重點從合法(規)性、生態保護與水土保持措施、污染防治措施三方面進行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設施靜態驗收條件符合性比較。如表1。
3 驗收過程
3.1 召開環水保專項交底會
在連鹽鐵路開工建設伊始,蘇北鐵路有限公司就根據環水保的要求召集各參建單位召開了環水保專項交底會議,并下發會議紀要,對各參見單位提出了具體嚴格的環水保要求,強調了環保“三同時”制度和臨時工程的恢復移交工作。
3.2 施工過程中,不斷修訂完善管理要求
隨著黨的十九大召開,蘇北鐵路有限公司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把連鹽鐵路建設成為綠色生態廊道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線,重新修訂了新的環水保管理要求,逐一落實環評報告及水保方案相關環保和水保措施。
3.3 驗收單位提前介入,及早發現問題
為確保連鹽鐵路2018年底按期高品質開通,做好環水保驗收工作,2018年初蘇北鐵路有限公司委托中鐵五院開展連鹽鐵路靜態驗收調查及報告編制任務,并于3月初,組織驗收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召開環水保專項驗收啟動會。驗收單位在充分收集、消化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第一次現場調查。重點對工程是否存在重大變動,是否需要做補充環評、水保,30米拆遷是否完成,各項污染防治措施是否滿足環評及其批復要求,使用完畢的臨時工程是否完成恢復和移交,移交手續是否滿足驗收要求等進行全面核查,及時提出現場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為工程的整改贏得時間。
3.3 大力開展標準化建設
針對臨時工程的恢復和移交手續的辦理問題,根據環水保要求和原鐵路總公司要求制定標準化的格式要求,確保其順利通過驗收。
3.4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制定嚴格的實施計劃
針對剩余工程和整改不到位的工程,制定嚴格的實施計劃和要求,以正式文件下發給各施工單位;并同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多次進行現場核查,針對實施不到位的情況進行現場指導。
尤其是全線隔聲窗的安裝是一項工作量大、實施難度大、耗費時間長的工程,需要逐戶溝通并詳細調查沿線各行政區內的既有居民窗戶現狀,包括房屋結構、窗戶既有材質、尺寸情況等,建設單位多次組織各參建單位召開會議,商討實施方案;通過采取全線鋪開、分組、分批實施的方案,確保了全線隔聲窗在動態驗收階段全部實施完畢。
4取得的成效
連鹽鐵路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水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建成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全面落實了環境影響報告書及環評批復意見、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復意見和設計文件中涉及的各項環水保措施,順利通過原鐵路總公司組織的靜態驗收審查,并得到了各方的認可和肯定。
參考文獻:
[1]陳澤昊,孫健,周鐵軍. 青藏鐵路建設環保驗收[J].鐵道勞動安全衛生與環保,2009,05(36).
[2]鐵計[2012]264號 關于印發高速鐵路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