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晴
摘 要:以詫寂美學為理論出發點,從建筑材質、色彩、精神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建筑設計中所表達的蘊含的詫寂美學思想,能為設計發展趨于繁雜、同質化的形式下,為建設閑適、純真的城鄉人居環境帶來新的思考。
關鍵詞:侘寂;日本;建筑設計
在建筑設計上,侘寂之美體現在采用無華本真的自然材質,消減外界的干涉,不減詩意,保留事物純真且無滯礙;以最為簡潔醇正的色彩襯托寂靜,空靈的氛圍,將空間特征減至最少,讓空間,材質等元素的集結成為有意義的建筑整體,喚醒人們對物本質上的重新審視。當下快節奏的生活讓更多人希望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有所比對的東西,尤其是那些表達明晰且彰顯個性的東西,這也就是侘寂美學為人們所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自然無華的材質之美
材料的選擇是表現詫寂美學的重要形式,侘寂美學利用天然材料制作器物,秉承著材料本心,鮮少矯飾,反映材料紋理與質感,塑造具有延伸的物靈。侘寂美學中的建筑設計,往往會將自然界中的聲、光、水等自然元素,化為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要素契入建筑設計中。盡量保持材料的原始特性,充分發揮每種材料的獨特性,包括材料機理、紋路、觸感等。
長屋在日本算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住宅形式,住吉的長屋屬于舊房改造,設計師安藤忠雄采用混凝土替換了其中一個破舊的木結構長屋,自然材料是建筑內部的主要裝修材料。安藤忠雄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日本居民十分崇尚自然,便讓簡約的方盒子中人能觸碰到的地方全部采用自然材質,從而使住戶在精神上有所慰籍。僅從外觀看,住吉的長屋是一個完全不透光的混凝土黑盒子。但是進入內部就會發現,天光從庭院的開口中射入并讓整個庭院明亮了起來,凹入處的垂直和水平的墻板將光線反射到街道上,這束光線將建筑內外成功串聯了起來。封閉式的混凝土外墻割斷了街外的喧鬧嘈雜,而敞亮的庭院設計充分將光、風、雨等自然元素置入了簡潔的建筑空間,自然之光讓城市中的長屋平添了許多生機與樂趣。
在安藤忠雄的設計理念中,首先要求材料堅實可靠,取材自然界造物如質樸純粹的水泥或未經上漆的原色木料。這也體現出侘寂美學中對事物原本樣貌的追求,并從中解讀美感。安藤忠雄所追求的自然并不是指栽種綠化的自然,而是建筑師運用自然元素以設計手段塑造的建筑自然。
二、簡潔素雅的色彩之美
簡潔是侘寂的核心思想。簡潔不僅是樸素和節儉,更是能超越奢華的設計力量,去除空間個性及品味喜好,使消費者根據自我習慣做出適當選擇,空間也隨使用者的性情產生迥異的個性。原色、白色在日本設計中極為常見,日本設計師喜好留存材料本質色彩,讓人在視覺上避開其他顏色干擾,更為直接地聚焦于設計本身。通過在色彩上做減法,讓事物最本真一面呈現出來,如初生狀態般純粹,引人產生無限的思考。
顏色不僅僅是光的物理反應,且攜帶著物質和精神的想象。色彩的簡潔不僅僅體現的是視覺所傳達的干凈統一,更是營造簡單、微妙的侘寂美學的源頭。侘寂美學中純粹的色彩強調的是寧靜致遠的境界,推崇修身養性、無我的哲學理念,展現自然、簡約的生活態度,因而受人們追捧。日本設計師藤本壯介用積木塊堆積起來的房子——Tokyo Apartment,是藤本壯介最浪漫、最具童話色彩的一個設計,雖然它沒有任何色彩。幾個獨立的房屋形小盒子被看似隨意地堆積到一起,就像一座城市中的小山,雪白的外墻讓它看上去更加不真實,當時至黃昏,屋內衍射出淡淡暖光,便帶給此時路過此處的人們些許溫暖。
簡潔的色彩運用到設計中,是令人平靜的設計美學,設計大道至簡,忠實于產品的功能與本性,外觀干凈而漂亮。當極簡的實用性成為設計力量,人們以更便捷的方式營造自我環境。簡單之物的美與價值基于實用性將資源最大化,因而透露出豐厚的內含。侘寂美學的設計中化繁為簡,以純粹面貌展現的設計。
三、含蓄內斂的精神之美
侘寂美學是一種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東西。它借助簡單的物質營造,甚至是簡單到只有一種或不夠完整的物質營造,凈、簡、淡泊、輕松是詫寂美學所追求的狀態,以達到淡、溫和、含蓄、純粹的境界,來給予精神更豐富的發揮空間。
尊重自然、融于自然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自然觀,設計師安藤忠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尋求自身的精神需求。他的代表作光之教堂,運用厚重肅穆的青色混凝土墻維營造出寧靜震撼的氛圍,大面積的混凝土材料創造出光明與黑暗對比,混凝土墻上切出的一個十字形開口便是整個建筑的絕妙之處,光芒從墻體橫縱交錯的十字架形開口中照進教堂,在墻上、地面上拉出長長的光影,拂過祈禱的信徒,讓人感覺上帝就在此,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走進安藤忠雄的建筑,猶如步入了清凈的禪境,每一個細節都在淋漓盡致的書寫人與自然的和諧。給忙碌焦躁的靈魂心靈的庇護港灣的同時,也給在高樓林立中穿梭棲居的現代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建筑體驗。
光之教堂對于安藤來說是特別的,其靜寂、肅然、抽象的空間塑造讓置于空間之內的人類精神找到了棲息之所。光之教堂渲染了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緊張氛圍,在緊張氣氛的籠罩下人們會進行反思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樸實無華的混凝土與漫無聲息的自然光,鑄就的便是這超乎建筑構造的精神境界。
四、結語
侘寂的美也不僅僅是體現在建筑創作出的物質意義上的美,更主要的是設計師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所產生的精神意義上的美,即獲得心靈本質的回歸,還有創作出的建筑在環境下所體現的自然性,更深層次地影響當下社會人類的生活方式。侘寂美學使我們能夠更清雅地生活,體會藝術設計帶給我們更高的哲學境界。寧靜而簡素,閑寂而純凈的城鄉人居環境設計,似乎更會讓我們過濾了視覺中的渾濁,不但清除了雜色,而且感受到了一次美的洗禮,給予心靈上的空明、澄凈。
參考文獻
[1]陳奕丞,孫佳寧.淺析日本設計發展中的侘寂主義[J].西部皮革,2016,38(18):46.
[2]劉瀚弋.設計中的“白”—日本極簡美學研究[D].湖北美術學院,2016.
[3]王建國.光、空間與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環境的創造[J].建筑學報,2000(02):61-64.
[4]劉珊珊,魏春雨.侘·寂與建筑[J].中外建筑,2012(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