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宛鹿
摘 要:《園冶》是中國古代最系統的造園名著,也是世界造園學上最早的書籍。在《園冶》中,計成先生把自己的造園思想總結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是他在造園時所追求的意境和藝術效果,也是其造園思想的精髓。本文就掇山和理水來論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在這兩個方面是如何體現的
《園冶》是中國古代最系統的造園名著,也是世界造園學上最早的書籍。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古典園林是其中獨樹一幟且具有重大成就的獨特建筑類型,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據有關典籍記載,中國造園應始于商周,其時稱之為囿,從這個時期之后幾乎每朝每代都有特色鮮明的園林產生,但是在《園冶》之前,幾乎沒有專門描寫中國古典園林的著作。《園冶》一書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園林集大成之作,其影響非常深遠。
《園冶》作者計成,字無否,號否道人,是明末著名造園家,也是一位文化素養很高、博學多才、見多識廣的文人。《園冶》的撰寫,是計成先生在閑暇時整理自己的草稿和圖式而最終完成的,他根據其豐富的實踐經驗,整理了修建吳氏園和汪氏園的部分圖紙撰寫出此書,該書可以說是計成先生將園林創作實踐總結提高到理論的經典著作。
在《園冶》中,計成先生把自己的造園思想總結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是他在造園時所追求的意境和藝術效果,也是其造園思想的精髓。“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其實質就是“自然人化”后所形成的“人化自然”,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在造園時,要順應自然脈理,按照自然山水景物的存在機理和形態特點去構筑景觀樣式,以達到自然天成的境界。在書中,計成先生從園林的掇山、理水、相地、花木等方面論述了園林藝術中自然天成和人工制作結合的問題。中國園林的基本特征是以自然山水為主題,因此掇山、理水,可以說是《園冶》一書中創造山水式園林的重要手段,《園冶》的造園思想正是通過山石、流水的經營布局彰顯出來的。接下來就掇山和理水來論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在這兩個方面是如何體現的。
1、掇山
在掇山中最重要的首先是要做到“立意”,要想做到“意”,在堆砌假山時就要做到“有真有假,做假成真”,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對于“有真有假,做假成真”,計成在書中的自序部分就用他的實踐之例為我們作了說明。一次偶然計成先生看到了某些園林中的假山,不覺笑了,別人問他為何發笑,他回答道:“我聽說世上有真的就有假的,為何不借用真山的形態,而要假得像迎春神似的,用拳頭般大小的石頭堆壘呢?”別人問他能否辦到,于是計成先生就疊了一小座峭壁山,一旁觀看的人稱贊不已,認為他所堆疊的假山就好似俊美的真山一樣。這是計成先生初步的造園實踐,可以看出對于他來說,通過人造的方法打造出自然之感,從開始之初就非常重要。
在設計園林時,是否打造出了自然山水野趣的效果,可以說是計成先生衡量假山好壞的標準。在書中“掇山”部分的最后說道,“夫理假山,必欲求好,要人說好,片山塊石,似有野致”,譯為,掇疊園林假山,必然要追求佳境,要想令人稱贊,哪怕是一片山一塊石,都應該有天然的野趣,充分地體現出自然山水野趣的假山才是優秀的設計。同時為了展現出自然山水中參差錯落的自然野趣,計成在園山部分還提出了“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意思是只要遵循自然,呈高低錯落分散布局堆砌,就可以得到優雅的意境;而山巒也應該采取參差高下的不規則布局:“巒,山頭高峻也,不可齊,亦不可筆架式,或高或低,隨致亂掇,不排比為妙,”意思是山巒,其山頭峻峭高聳,切不可高低等齊,也不可像筆架那樣采用對稱形式,要有高有低錯落有致,依據石頭的自然形態隨意造型,以不用對稱排比形式為好。
2、理水
中國園林中,理水與掇山常常是相依相伴,互相映襯的。對于水景的重要性,計成在書中的相地篇說道,進入園林大門就應該有山水的情趣,景觀都是隨地形自然而成,要么與山林相依,要么與河沼相連……園林建筑的位置就貴在靠近水面,確定地基時要先察探水源,疏通水的出口,察明水的源頭。由以上可得知,園林設計中對于水的重視程度,由水面所形成的獨特空間,能使得園林的整體環境更接近于自然之態。
園林中的理水同掇山一樣,講究的同樣是師法自然,通過人工的巧思藝術地再現自然原型。理水時首先要進行選址,盡量避免對原本的地形構造和地表水系的破壞,要巧妙地利用天然的水資源和原生態系統,順勢利導,也要注意繼承和保護那些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觀,這也是對大自然關愛的一種態度,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有人說在人類的造物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是最接近于天地自然的。并且,在傳統園林中采用的水都是自然的活水,因為活水具有自我凈化的功能,所以充分體現出了自然生態的優勢,更能營造出一種充滿活力的水生態。中國傳統園林的 “宛自天開”之境,也同樣體現在對園林中岸畔的設計,即水體岸線宜有變化,例如對于池塘來說,最忌諱的就是整齊劃一的岸線,因為這樣會顯得十分死板,人工痕跡過重,因此,岸畔的設計應該是自然的、參差有致的,也不宜太高,不然會將水和人隔絕開來。一般可通過添加岸邊的裝飾元素來打破池岸的規整,例如壘石、花木等,使岸線富有變化,形成自然山野之趣,《園冶》中的“在澗共修蘭芷”就是采用這種方法來豐富沿岸的輪廓,展現出自然形態的特點。
掇山、理水,是《園冶》中設計園林時的重要手段,雖然它們隸屬于園林營造的技術層面,但透過這些具體的描述,中國園林思想更加生動地凸現了出來,這兩者深刻地反映出了《園冶》書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思想。
3、小結
《園冶》,是一部在世界園林史上有重要影響的著作,書中所蘊含的美學思想,對于今天園林景觀的設計仍然有很大的幫助。
在計成先生看來,對于園林設計來說并沒有固定不變的建造法則,它需要善于根據不同的具體環境來進行設計,每一次對于不同園林設計重要的是依從其心靈的感悟,用心去創造。從《園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于園林中的各個部分都進行了大量的考察、總結與分析,他的敬業態度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還有他獨到的審美觀點,對宏觀園林的把控和對細節之處的關注,以及他極高的文學修養以及藝術修養,都令人傾佩。我們需要借鑒的不光是書中的美學思想,對于作者在進行園林設計所持有的態度也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我想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真正優秀的園林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計成.園冶[M].胡天壽,譯注.重慶出版社,2009
[2]劉托.淺析古典園林的美學思想[J].古建園林技術,1989
[3]薛保華.論《園冶》掇山理水的設計[J].美與時代(上),2010
[4]李韞.計成《園冶》的美學闡釋[J].山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