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開封路邊攤文化,從路邊攤的起源探索,再到開封路邊攤的前身,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從宋朝美食文化談起,歷史悠久,淺析路邊攤美食的特色所在,宋朝美食文化鼎盛的原因以及它的魅力所在。每到一個地方,每每看到路邊攤,天然地產生一種親切感。似乎路邊攤是城市和鄉鎮文化最致用也最文藝的象征。開封路邊攤全國有名,更作為開封的獨特文化為人所知曉,本文深入了解開封路邊攤美食的魅力。而中國美食種類繁多、豐富多樣,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關鍵詞:路邊攤;美食;夜生活
一、路邊攤文化的起源
大約在唐朝時期就出現了路邊攤文化,由于宋朝社會的安定,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因此路邊攤文化在宋朝時期也達到了頂峰。
宋朝真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它像是一個追求自由的君子,和之前的朝代相比,釋放了太多的天性。自認為宋朝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朝代,宋朝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推向頂峰。了解宋代的文化與歷史,我們從宋代的美食開始。宋朝開始引進著名的“占城稻”以及深耕細作技術的推廣,讓人們從大自然獲得了更豐厚的饋贈。平民的飲食習慣在這個時期從二餐制演變成三餐制。宋朝隨著農作物產量的增加,人們的飲食需求開始從胃的低層次上升到舌尖的高層次,面與大米逐漸被開發成口味更加豐富的風味小吃。
1998年美國《生活雜志》曾評選出這一千年來影響人類生活最深遠的100件大事,宋朝的飯館與小吃入選第56位。如果我們真的想知道其中緣由,可以在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制的《清明上河圖》中找到很好地證明。我們可以找出《清明上河圖》的高清圖,仔細觀看,能看到畫中一個挑夫買了一個燒餅作為午餐、以及提供包廂服務的高級飯館、三個腳夫在一個“飲子”前買水等場景。
宋朝的夜生活是十分豐富的,不論娛樂活動,光是坊間小吃就夠我們大快朵頤了。出了朱雀門,當街就有賣水果的、賣果干的,賣肉脯的,形形色色,零零總總,舞步透漏出宋代的名士風流。宋朝奠定了今天的飲食文化,現代人所傳承的飲食文化主要是來自宋朝。
二、開封路邊攤文化的現狀
開封作為宋朝的都城汴京,自然而然也繼承了很多宋朝的美食文化與傳統。說起開封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宋朝的都城,緊接著就是開封當地路邊攤小吃。民以食為天,旅游的人,通常白天走走看看宋朝留下的名勝古跡,到了夜晚便是開封最熱鬧的時候,藏在開封的某個街道上,擺滿了各種各樣開封有特色的小吃,如果趕到假期,更是人挨人,人擠人,熱鬧非凡。
開封每到夜晚,大街小巷擺滿了路邊攤小吃,通宵達旦、熱鬧異常的小吃夜市是開封這座古城的一大特色之一。開封有幾條小吃街特別有名,第一便是最大最有名的夜市—鼓樓夜市。入夜,鼓樓廣場兩側,統一規格的小吃貨車整齊地排例在飲食區內,高吆低喝、悠揚婉轉的叫賣聲和餐具的碰擊聲,匯成了一曲動人的交響樂。夜市上的涼粉攤很多,“老開封們”吃涼粉頗有講究,紅薯粉、綠豆粉做成的涼粉,切成薄片,加入豆醬和 辣椒,若炒得不黃不焦,他們是不會滿意的。品嘗過開封炒涼粉的游客曾說:“不吃開封的炒涼粉,就等于沒有來開封”。夜市上的小籠包子,是開封人特別鐘愛的食品,它灌湯流油、甜而不膩。
其次便是西司夜市,這是繼鼓樓夜市后的一個很有名的夜市,對比鼓樓夜市的話還算實惠劃算,而且味道也還正宗。每天下午五點左右,西司夜市就開始熱鬧起來。各個攤位動起來,各種小吃的旗幡飄起來,吆喝聲此起彼伏。西司夜市集中了開封各種特色小吃,味道獨特價錢合理。其中黃燜魚、杏仁茶、麻辣羊蹄、炒涼粉加燒餅、紅薯泥極具特色。
我最想說也最了解的便是我們學校老河大西門夜市啦。老河大西門極負盛名的平民小吃夜市。曹記、馬記燜烤雞腿、華僑卷粉、臭干子、麻辣燙、雞蛋灌餅、粥鋪等美食已經成為學生和游客們不可磨滅的記憶。經常放了學,都要和同學去西門路邊攤小吃那兒解決晚飯,老河大西門的路邊小吃伴隨著我的大學時光,陪我度過了很多開心的日子。老河大西門的路邊攤小吃我最喜歡的就是燒餅加雞腿,雞腿外焦里嫩,燒餅也是十分的有味道。趕到節假日或者是學校開學的時候,排隊都能排幾十號人,有時候放學看到只有幾個人排隊或是沒人排隊的時候,那感覺就像是中了大獎一樣。
三、開封路邊攤小吃的未來發展趨勢
路邊攤就像是城市中的游牧民,白天散落各處,隱身在樓宇之間。只有當店里的門簾拉下,路邊溫暖的燈光亮起,各式各樣的食材擺開,塑料板凳圍成一圈時,真正的好戲才開始上演。
夜晚屬于路邊攤。
路邊攤于一個城市,一個鄉鎮,猶如呼吸之于人。沒有了呼吸,人的生命意義不大。沒有了路邊攤,一個地方也失去了生活的魅力?,F在的城市管理變得越來越嚴格,為了城市整潔干凈,城市管理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路邊攤,使小攤文化越來越有序。路邊攤文化已經存在了很多年,從古至今,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我認為它是不能被磨滅的,也不可以被消滅。
關于路邊攤的未來,我認為應該路邊攤商人和政府共同努力,使路邊攤文化更加合理有序的發展,統一的攤車,統一的色調,不同的餐品,構成了開封這個城市獨特的魅力。未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一起保護和發揚路邊攤文化,使它散發出更加迷人的色彩,各色的小吃,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排著從街的前頭排到了結尾。這個燈火通明的城市,不知道這條街晚上會營業到幾點。不過每次必經此路,都是人頭攢動,小心翼翼推著單車過去的。在緩慢的跟著人群挪動中,路過一個個小攤店主的攤位,各有各的特色。
路邊攤是了解開封最接地氣的方式,一群陌生人圍坐在一起吃著路邊小吃,沒有絲毫違和感。雖然我們總覺得路邊攤與優雅文明的城市氣質不符,但其實路邊攤文化,它是精致與粗糲,一直能被包容在開封這座古城里,成為這個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就是開封路邊攤的獨特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虞云國.細說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
[2]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北方文藝出版社.2018.
[3]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4]李開周.在宋朝過的那些年.北京聯合出版社.2016.
[5]吳鉤.生活在宋朝.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簡介:
石艷艷(1993—)女,漢,河南周口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工筆人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