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華夷觀是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產生的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也是統治者用來處理華夏民族與周圍戎狄的政治準則。但是到了近代,西方殖民者大量涌入中國,華夷觀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了全新的解讀。林昌彝就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后三四十年間,他目睹了清廷的衰敗與外國侵略者的入侵,用他的詩文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并提出了禁鴉片、與西方開戰、內防海防等一系列挽救政策,彰顯了其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關鍵詞:林昌彝;詩文思想;《射鷹樓詩話》
道咸同時期是中國封建王朝走向沒落的時期,內部有太平天國的起義,外部是各個帝國列強的侵略,他們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并逼迫清廷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皟葢n外患”是這個時代的代名詞,清朝由此走向沒落的深淵,中國也開始進入了長達一個世紀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時代。清朝統治者“天朝上國”的思想由此破滅,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自身與夷狄的關系。林昌彝是當時先進知識分子代表之一,在他的詩文與詩論中均提出了對“華夷觀”的看法,面對統治的腐敗和列強的入侵,他更是創作了《射鷹樓詩話》來專門記錄鴉片戰爭??梢姡ㄟ^探討林昌彝詩文中的“華夷觀”可以大致的窺探道咸同時期對華夷態度的轉變。
一、林昌彝其人及交游活動
林昌彝是清代著名的反英愛國詩人,他生于1803年,卒于同治末年,福建福州人,字惠常,號薌溪、五虎山人,晚號茶叟,道光十九年舉人,咸豐八年得建寧學府教職,被咸豐帝賜為“教授”。林昌彝一生著述頗豐,在詩文方面有《衣讔山房詩集》、《小石渠閣文集》;詩歌理論方面有《射鷹樓詩話》、《海天琴思錄》、《海天琴思續錄》;在經學方面有《三禮通釋》、《詩玉尺》等。但真正奠定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地位的則是他的《射鷹樓詩話》。林昌彝前后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他的《射鷹樓詩話》正是對這兩次鴉片戰爭的記錄,具有“詩史”的性質。他的交游活動同樣也影響了一生的創作,在與林則徐、魏源、何紹基、張際亮等先進的政治家與文人的交游中,他的經世致用與愛國反侵略的華夷思想進一步深化。
二、林昌彝詩文影響下的華夷觀
林昌彝是中國近代早期著名的詩人、詩論家,他的詩歌風格多變,內容豐富,他多描述中國近代的社會風貌,經世致用的思想和愛國主義的情懷是林昌彝寫詩和評詩的基本出發點,是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兑伦嵣椒吭娂酚涗浟肆植退鶆撟鞯脑姼瑁瑢懢皵⑹?、詠史詠物、交游感懷等題材在此詩集中都有所涉足,但作者更多的記錄了游歷、交游、感懷為題類的詩歌?!缎∈w文集》是林昌彝所著的文集,一共分為六卷。此文集雖然影響力不如林昌彝的詩集和詩論,但其中也有個別的篇章表達了林昌彝對蠻夷的態度。林昌彝著述中最主要的是詩話之作,他也花了很大精力撰述詩話,共寫了五部計一百五十卷詩話體著作:《射鷹樓詩話》二十四卷、《海天琴思錄》八卷、《海天琴思錄續錄》八卷、《敦舊集》八十卷、《詩人存知詩錄》三十卷,其中尤以《射鷹樓詩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值得注意的是,林昌彝對“華夷”的認知與態度使其作品更具有永恒的魅力。
《射鷹樓詩話》以“射英”明志,林昌彝在此《詩話》卷首中提及:“余家有書屋,東北其戶,屋有樓,樓對烏山積翠寺,寺為饑鷹所穴。余目擊心傷,思操強弓毒矢以射之。又恐鏃鍭虛發,惟有張我弓而挾我矢而己。因繪《射鷹樓驅狼圖》以見志,故名所居之樓曰射鷹樓。”①林昌彝在《詩話》二十二卷中再次提及:“余謂凡著書須有關系,詩話亦其一也。余所為詩話,意專主于射鷹,及有關風化者次錄焉,其備古今,紀盛德,及辯句法,正訛誤,又次焉,體段與彥周同,而大旨又與彥周異。②可見《射鷹樓詩話》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鴉片戰爭前后,中華民族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和民族危機,面對列強的入侵和統治階級的懦弱,中國人民生存在水深火熱之中,在此背景下,林昌彝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詩歌理論,在《射鷹樓詩話》里大量收錄了反映鴉片戰爭、禁煙運動以及歌頌愛國將士奮起抗英的現實主義詩篇。
《海天琴思錄》是林昌彝的又一部詩論作品,關于這部作品的創作意圖,林昌彝在《海天琴思錄敘言》中便以提及:“詩旨,猶琴旨也,淺者得其聲,深者得其思。同年侯官林惠常征君遂于經,精于禮,通于樂,而性于詩。前選射鷹樓詩話,力追正始,已沨沨迻人。茲游粵,出其篋中所藏平日訂定朋舊日詩篇及詩教得失之旨,兼采粵中風雅,名曰海天思錄?!雹邸逗L烨偎间洝放c《射鷹樓詩話》比起來,描寫鴉片戰爭以及對外國侵略者的東西較少,林昌彝在此文集中大多描述自己所提倡的詩學理論與美學觀點,《海天琴思續錄》在《海天琴思錄》的基礎上加以補充,構成了林昌彝詩學理論的基本框架。
(一)列強入侵下的中國社會
工業革命后,英國資產階級竭力向中國社會推銷工業產品,企圖用商品貿易打開中國的大門,但是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英國的產品在中國并未受到青睞,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貿易局面,英國人采取了極其卑劣的手段,他們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以謀取巨大的利潤。
1840年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在沿海地區開放通商口岸,福州也淪為通商口岸之一,英國傳教士大量涌入中國,他們欺凌中國人民,并向他們出售鴉片,把中國社會搞得烏煙瘴氣,林昌彝目睹了鴉片對中國社會的危害,在《射鷹樓詩話》中表達了自己對鴉片的憤懣:福州之地,即以金為山,以銀為海,亦不足供逆夷所欲,況地瘠而民貧者乎?數年以后,民其涂炭矣?、芰植驮谶@段話中描述了在自己家鄉福州進行的鴉片貿易,他斥責洋人的斂財行徑,以指出了即使福州有金山銀山的堆砌也不供應不了這些“逆夷”的劫財行為,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未來的擔憂?!夺t喻》是《小石渠閣文集》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林昌彝在此篇中也提及了當時社會比較敏感的話題——鴉片:“以外表之朽穢,易中國之脂膏,則鴉片是,如下消之病也?!雹嬴f片的傾銷只是英國人入侵中國的一個跳板,他們不僅在中國銷售鴉片,而且還欺壓中國老字號的店鋪,讓中國傳統的商人無路可走,除此之外,他們靠著鴉片侵害中國人的身體,甚至靠此毀滅中國的人種,讓中華民族達到“滅種”的陰謀。如《衣讔山房詩集》卷六記載的《家少穆先生招游小西湖夜泛》一詩:莫負蒼生霖雨望,蠻江戍鼓起煙塵。②這是林昌彝寫給同鄉好友林則徐的一首詩,他在詩中向林則徐傳達了蠻江戍鼓起狼煙的社會事實。再如《衣讔山房詩集》卷五中的《秋風日感懷示荃見》:到處關河驚落葉,無邊笳角起秋塵③這首詩記錄了外國侵略者入侵后沿海地區商人的處境,林昌彝以秋風、秋景進行渲染,沿海商人的落寞與無奈飄蕩在寒冷的海濱。這一切都是外國侵略者入侵帶來的結果。
(二)林昌彝對蠻夷的態度及措施
蠻夷的入侵和不加節制的欺辱讓林昌彝等文人墨客開始了反思,作為一名愛國主義詩人,林昌彝是仇恨與敵視侵略者的。林昌彝在《鄧訓平羌論》中指出:夫羌之性,可以恩撫,難以感激也。④可見,林昌彝對蠻夷的態度是強硬的,平羌就是其要采取的措施。此外,林昌彝在《趙充國論》、《周公作指南車說》、《答魏默深舍人問江沱潛漢書》、《東瀛唱答弁語》等這些文論中也對戎蠻夷狄提出了自己的態度。面對當時腐敗的朝廷和慘敗的社會,林昌彝一直在探索救國救民的方案,他在《小石渠閣文集》也提出了具體的策略,林昌彝的《擬海防十二策》和《擬平逆策》從靖內、海防、進攻與守御等多角度、多方面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案,但是這些政策最終都沒有落實。
除了對境內境外的措施,林昌彝也表達了自己對蠻夷的敵視。在《杞憂》中,林昌彝相較與之前情緒更加激動,他飽含著激情表達自己對列強的態度:但使蒼天生有眼,終教白鬼死無皮。⑤林昌彝在此詩中以“白鬼”來形容洋人,但是他在仇恨洋人的同時,也深惡痛絕清廷的懦弱與膽怯,林昌彝在《射鷹樓詩話》卷二中收錄了魏源的《秋興》一詩,林昌彝在這首詩中痛斥了投降派的奸佞小人,面對社會中的“民通寇”和“吏縱夷”,林昌彝深惡痛絕,但是他厭棄的同時也無計可施,只能通過筆桿子抨擊這些小人,希望能以此提醒這些“親外派”回歸正途。
除了對蠻夷的控訴和對朝廷的無奈,鴉片才是林昌彝最想要拔根崛起的問題,林昌彝在《射鷹樓詩話》中著重講述了吸食鴉片之害及斷煙、禁煙的必要性。面對煙火繚繞的社會,林昌彝也試著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案:余意欲革洋煙,須先禁內地吸食洋煙之士民,然后驅五??谥⒛?,驅之之法,則不主和而主戰。⑥洋煙流毒中國,中國元氣已傷,救之之法有二:一則絕通商,一則開海禁。⑦林昌彝一直都是主戰不主和的,他是中華民族骨氣的象征,但是在軟弱的朝廷的統治下,林昌彝“絕通商”和“開海禁”的政策一直未能實現。
(三)歌頌“反夷英雄”的現實主義作品
除了以上批判性的詩作,林昌彝還在《射鷹樓詩話》里收錄了一批歌頌英勇人民反擊侵略者的現實主義詩作,如張維屏的《三元里》里描述了英軍侵略廣州時,清軍奉命不予抵抗,迫于無奈,近郊的農民、工人、市民等數萬人組織“平英團”奮起殺敵。他們以犁鋤為兵器進行反抗,讓英軍聞風喪膽,但是懦弱的官吏卻強迫解散平英團,放虎歸山。《三元里》和《三將軍歌》稱贊了陳連升一、陳化成、葛云飛三位將領,林昌彝在《射鷹樓詩話》中寫到:“英夷之變,各??谒拦澕把畴y諸君,可稱英勇?!雹僦扃凇锻鮿偣澒覀鲿蟆贰ⅰ蛾P將軍挽歌》、《書林把總事》、《定海知縣殉難歌》、《朱副將歌》、《吳淞陳老將歌》中分別對王錫朋、關天培、林志、姚懷祥、朱桂、陳化成等民族英雄進行了贊揚,并在其長篇古體詩《感事》中揭露了英國殖民者的暴行,指出了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清廷的不戰主義,并熱烈的稱贊了林則徐等民族英雄。林昌彝對張際亮也進行了歌頌,贊其“留心世務,蒿目瘡痍,其《浴日亭》作于道光十二年前,時英逆尚未中變,亨甫可謂深謀遠慮,識在機先者矣?!雹诔酥?,張鴻基的《讀史》、《詠史》,魏源的《秋興》皆是頌贊英雄之作。
三、結語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事件,林昌彝便生活在這個動亂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詩文與詩論記錄社會現實,抗擊列強的侵略,反對清王朝的統治,在清代文學史上大放異彩,為后世學者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文獻與詩學論點,是清代文學的集大成者。對林昌彝的研究自2002年始,如今已經走過了十多年的年頭,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對《射鷹樓詩話》、《海天琴思錄》以及《海天琴思錄續錄》這三部詩論的研究,對其其他作品的涉及微乎其微,本文在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林昌彝詩文中的華夷觀進行了深入研究,涉及的范圍更加廣闊,是研究林昌彝詩文的一個新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清代詩文集匯編編撰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衣讔山房詩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614冊,第265—363頁.
[2]清代詩文集匯編編撰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小石渠閣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614冊,第177—265頁.
[3]林昌彝著、王鎮遠,林虞生標點.射鷹樓詩話[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4]林昌彝著、王鎮遠,林虞生標點.海天琴思錄 海天琴思續錄[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5]吳宗海.關于林昌彝的幾個問題[J].鎮江師專學報,1988(04):26—29.
作者簡介:
王寵(1995-),女,蒙古族,內蒙古烏蘭浩特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