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植樹造林活動也在積極展開,因此,我國林業生態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但在林業覆蓋率增加的同時,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也在加劇。基于此,筆者分析了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出現的相關問題,并提出了治理對策,以期為有關林業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與建議。
關鍵詞:林業工程;有害生物;原因;防治措施
引言
有害生物入侵嚴重威脅著林業生態系統的安全,不僅制約各地區現代林業的發展,還危及生態安全,阻礙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尤其是在林權制度改革之后,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面臨著新的嚴峻形勢,有心管、無力防的問題日益突出,防控林業有害生物、切斷入侵渠道、降低危害成為林業人員的重要任務。
1 有害生物發生的主要原因
1.1供養方法不夠科學
在林業的日常管理中,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而且林區面積大地形復雜也給防治工作帶來不便。雖然農藥可以暫時緩解病蟲害的發展,但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會殺死有益生物,還會降低樹木的抗蟲害能力,使樹木的正常發展受到限制。另外,長期使用藥物害蟲會產生抗藥性,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農藥只會殺死更多的有益生物,而害蟲并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過度使用農藥還會污染生態環境,致使生態的損傷程度加劇。此外,有些林區缺少先進的防治觀念,導致林木營養的供應方法不夠科學,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效率也無法提高。
1.2樹木的抗病蟲害性差
在傳統的林業經濟發展中,主要是通過木材生產獲得經濟收入,所以人們為了獲取經濟效益,大面積種植單一樹種的純林,純林的抗病蟲害性普遍比較差,同時林區工作人員也沒有定期進行病蟲害檢疫工作,導致林區的林業有害生物問題日益嚴重。因為單一的生態系統抗病蟲害性差,所以樹木之間也容易發生傳染情況,會導致林區發生大面積的同種病蟲害,既影響林業的實際生產,又會導致經濟效益下降。由此可知,單一的樹木種類是引發病蟲害的主要因素,在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時應針對這一點加強研究。
1.3防治體系不夠完善
因為觀念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很多林區的防治工作都存在缺陷,很多工作都無法正常開展,預防為主的防治理念也無法有效貫徹,而防治體系不健全更是直接阻礙病蟲害工作。同時,因為經費問題,林區無法進一步完善防治體系,相關設備和工作方式都比較落后,對于病蟲害缺少監測,出現林業有害生物的時候也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去防治,導致病情快速蔓延,更多的樹木受到病蟲害的影響。
2 林木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分析
2.1加強檢疫嚴防病蟲傳入
為了進一步提高檢疫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嚴格落實一下幾方面內容:首先,應做好《植物檢疫條例》的宣傳工作,提高人們森林檢疫工作的正確認知,便于獲得群眾支持和理解;其次,增加檢疫工作站的數量,對植物以及工具運輸進行嚴格篩檢,降低運輸過程中攜帶疫病的幾率;再次,做好森林產地檢疫工作,因為在運輸的過程中無法開展檢疫工作,只有保證產地檢疫工作沒有異常的情況下才能降低其感染疫病幾率;最后,對于進口的森林植物來說,即便港口檢疫通過也不能放松警惕,必須進行復檢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2.2積極開展改革林業制度
林業制度改革工作切不可盲目開展,要求當地部門領導人員應結合當應發展現狀以及環境現狀展開合理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改革方案,實現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1)我國雖然耕地面積較為廣闊,但由于水土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加大了水資源的浪費情況,對此可以通過橫坡種植的方式來進行改善;2)為了保證植被有效利用,可以通過多熟間套輪作種植制度,提高耕地復種指數,降低表土的年裸露時間;3)為了使地表結構得到很好的保護,對于一些過度開墾的耕地應實施退耕政策,涵養水土待來年再繼續播種;4)提倡秸稈還田,增強土壤肥力,避免水土養分過度流失。
2.3建設林業基礎設施,健全網絡檢測預警系統
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基礎是預報和監測,所以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中,不僅要加大基層林業專業人員的培訓,還要增加相應的設備,滿足當下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需求,同時遵守林業有害生物發展規律和按照氣象資料對某個地區的林業進行全面監測,并組織落實調查工作和監測工作。此外,還需要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全面的預測和分析,定期將分析結果進行預報和預警,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成立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同時增加監測點,把中心測報點和監測點連成一個整體,這樣才能實時掌握林業有害生物情況,并不斷建立各級別的監測點,形成一個全面的監測網絡,定時、實時發布有害生物情況,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規范化奠定基礎。
2.4營造混交林,增強林木抗性
我國的森林資源主要依靠人工造林進行擴大,并且人工造林的樹種比較單一,基本上很少有混交林,這種人工林的生長比較脆弱,為有害生物的生長提供了條件。而混交林樹種多、生長環境好,有害生物很難持續繁殖,另外,混交林的生態環境比較復雜,這為各種鳥、獸生存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林業有害生物的數量也會因此大大減少。所以相對而言,混交林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長,可以通過營造混交林的方式來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還有的生物必須在兩種以上的植物環境中生長,所以在營造混交林時,必須在周圍種植更多的花灌木,增加有害生物的天敵的數量。此外,混交林可以較強地抵抗不良氣象因素,可以通過樹種之間的相互作用,利用外界的條件,增加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林業的抵抗能力,減少有害生物的生長。
3 結束語
綜合上述,現階段我國林業生物危害現狀較為嚴重,在后續發展中要注重強化有害生物防治服務體系建設,對各類林業有害生物蔓延現象進行控制。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服務體系建設中要建立多樣化的社會防治服務體系,完善各項配套政策建設,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宣傳,引入更多社會力量投入到有害生物防治體系中,推動我國林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樊巍,苑靜,趙波.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9(23):70.
[2]佟玉.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探討[J].現代園藝,2019(23):170.
[3]楚渠,彭云武,孟剛.桑樹紫紋羽病的防治實踐[J].陜西農業科學,2018,64(9):76-77.
作者簡介:
賴芯,女,廣東紫金,本科,助理會計師和林業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