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保偉
摘? 要: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著首要地位,它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讀者與作者的情感融合,文本與心靈碰撞,會引發共鳴。可是,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滿堂灌,教師在課堂上總是面面俱到的講解,生怕丟下知識,整堂課是教師講得多,學生讀的時間甚少,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朗讀讀書更是少之又少;課堂上,根本沒有時間思考,自主動腦思考問題甚少。大多數語文教師不敢放手給學生多讀多悟,而是,教師們把時間過多的用于細致講解上,明顯忽視了學生的充分閱讀。由于,學生的朗讀不到位,對文本的感知十分的膚淺,從而不能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和體會到文本作者的內心深處的那份情感,很難被文本的情感所熏陶,達不到文本教育的效果,心靈沒有與文本碰撞,更談不上在語言上得到應有的訓練了。想要解決這一問題,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要。筆者認為閱讀教學應把重點放在“讀”字上面,讓學生自己去讀懂,課上,要有瑯瑯的讀書聲,學生才能傾情文本,求知悟道。
關鍵詞:閱讀教學;傾情文本;有效對話;讀出真味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1-0021-01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講懂的。”由此可見,閱讀,是用心靈與文本對話,才會有自己的感悟。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更為關鍵。那么,教師如何上好閱讀課呢?在教學三十多年來,筆者一直探討這個問題。在閱讀教學中,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定能事半功倍。
1.感受閱讀樂趣,注重閱讀積累
搞好設計。精心設計每一個閱讀細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設計以學生的感受,質疑,發現為明線,以學生的思考為主體。導語要導的精彩,有一定的吸引力,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春》一課的導語,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心目中的春,眾說紛紜,教師借機引出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南方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盎然的春景,更不是畫家筆下的寫生畫,而是作者在美麗的大自然啟迪和感召下,用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至美的藝術圖畫,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能用心認真閱讀文本。文本的題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教學時可以從題目入手,比如,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先讓學生齊讀題目,然后,讓學生談一下從題目中獲取了哪些知識點?學生會從“從什么到什么”,輕而易舉的說出:“肯定是兩個場景,一個是百草園,一個是三味書屋。”繼續引領學生深入閱讀:“現在,我們就開始出發,去作者筆下的神秘百草園和那三味書屋去游覽參觀一下吧,我們要先進哪一個門呢?”學生情不自禁的說“百草園。”“為什么不去三味書屋呢?””學生爽快地說:“無窮的樂園!好玩啊!”這樣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時,趁熱打鐵,激發學生的熱情,教師問:“樂在哪里?哪些好玩?”學生馬上就會邊讀邊畫邊思,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閱讀激情,學生走近文本,生生交流,師生對話,引領欣賞文本也就水到渠成。
2.注重閱讀體驗,培養良好語感
新課標指出:“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在閱讀對話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體驗的空間,讓學生能真切的體驗文本,做出自主的解讀,教師適當的加以點撥,教學就會走進自主、創新碰撞的一個佳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注重示范讀,讓心靈走近文本。
范讀的示范作用。朗讀是將文字轉化為言語的最直觀的手段,成功的朗讀,能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語感品位和素質。通過學生示范和教師示范,學習總是從模仿的那一刻開始的,美的朗讀、語言是學生模仿的重要源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提前,各個小組選出自己朗讀優秀的學生進行課前示范讀。這顯著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使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閱讀中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樂趣。
教師的示范性朗讀會給課堂帶來一種感染力,并得以展現。比如,在學習《春》時,教師示范朗讀《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朗讀速度要適中語氣要歡快,感情要飽滿,朗讀中要帶著對春天的無比喜悅,對生命的真摯熱愛,對大自然的衷心贊美。老師的示范朗讀去感染學生,喚起學生美的感受,激發他們朗讀的欲望。
3.學會多種讀法,多角度有創意讀
讀法多樣化,豐富閱讀活動。朗讀可分為:初讀、熟讀、精讀三個階段;從形式來講,有朗讀、輪讀、范讀、領讀、分角色讀等。教學中可采用朗讀競賽、分角色朗讀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人。
以鼓勵為主,少些批評。“讀”后要及時跟上評價。初中學生喜歡表揚,及時表揚,會明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老師的鼓勵中,學生會產生更強的成就心里,更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主動閱讀。
以學定教,目標明確。課堂上,教師不能讓學生漫無目的的去朗讀,在朗讀前,教師要提出朗讀文本的要求。如“讀完課文后,要想這篇文本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文中哪一段最精彩、哪一個細節最感動你?”,“你是怎么品味文本中的語言的?”等。學生讀有目的,帶著問題仔細進行閱讀,腦口并用,這樣,心靈與文本就在對話中,對文本理解非常的深刻。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做到傾情文本,就能感悟文本的喜怒哀樂、愛憎好惡,真正做到入境動情,達到明理。至于,更好的讀出真味,思出情感,寫出心得,則是任重而道遠的探求之路。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榮生.語文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5
[3]周慶.語文教育研究概率[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