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
摘要:隊列動作是大學生邁入院校要學的第一課,隊列訓練直接關系到學生氣質的養成,而氣質對大學生來說又將伴隨終身,直接影響其今后的發展。本文分析了隊列訓練之于大學生氣質養成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通過隊列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氣質給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隊列訓練;氣質;大學生
一、氣質的內涵培養氣質的重要性
心理學對氣質的定義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指在人的認識、情感、言語、行動中,心理活動發生時力量的強弱、變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穩定的動力特征。主要表現在情緒體驗的快慢、強弱、表現的隱顯以及動作的靈敏或遲鈍方面,因而它為人的全部心理活動表現染上了一層濃厚的色彩。
團隊氣質代表著一個團體的整體形象,折射著一個團隊的綜合素質,這一獨特的氣質是靠嚴格的紀律和刻苦的訓練磨礪出來的。
二、隊列訓練的的意義
1.隊列訓練有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隊列訓練的根本目的是要把條令規定的內容變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完全落實到日常隊列生活中。訓練是手段,應用是目的,養成是關鍵。隊列訓練要求學生在執行條令方面成為自然的、自動的行為習慣的,這種習慣是一種定型的行為,是經過反復實踐和錘煉而形成的。使學生的言談舉止符合條令的規定,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依靠自己的意志和自控能力,實行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要求,增強堅強的性格,堅韌毅力,吃苦耐勞,勇敢頑強,勇于戰勝困難的素質養成。使每一名大學生都知道隊列訓練是培養高度責任感和整體觀念以及嚴肅認真履行職責的習慣。
2.隊列訓練有助于大學生氣質的養成隊列訓練不是機械、單純地學會條令所規定的動作要領,而是把著眼點放在大學生的“鍛煉作風”“嚴格紀律”“培養氣質”上。隊列訓練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它能規范隊列動作,培養學生嚴明的組織紀律、雷厲風行,堅毅無畏的氣質,塑造完美的形象,達到內容與形式標準地完成一個隊列動作,往往伴隨成千上萬次的重復操練,這是一個既單調枯燥,又耗體力的訓練項目,這一過程是對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磨煉,使其具有敢于吃苦、勤奮、勇敢、自信、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品質能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通過枯燥的隊列訓練,可以鍛煉新人大學生堅毅的品質,使其養成勇于拼搏的優良作風。標準的隊列動作是經過長時間的練習約束形成的,養成良好的形象。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氣質
1.轉變大學生思想認識,強調隊列訓練的重要性大學生長期生活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之中,他們最先接觸的基礎訓練就是隊列訓練。但是隊列訓練要求的是整齊劃一、嚴肅緊張,與大學生此前的生活氛圍形成強烈反差,而且隊列動作看起來簡單,也容易讓大學生學員產生輕視的心理。此外,在訓練場上,學員一般能夠保持較為昂揚的精神面貌,但是下了訓練場,又是另外一番模樣,這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大學生學員對隊列訓練的意義認識不清,思想上沒有足夠重視。在搞好訓練的同時,要注重日常養成,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只有把條令的規定變為每名大學生學員的自覺行動,才能發揮條令在軍應有的作用。改善這一狀況首先要在教員授課過程中,不僅教授動作,傳授技能,還應讓其清楚隊列訓練的目的、意義和作用,啟發大學生學員的主動性、自覺性,使所學隊列動作變為大學生學員自覺、自愿的行為;另一方面,必須將隊列訓練與行政管理緊密結合,利用行政手段來約束學員,充分利用檢查、考查、評比競賽等形式,早操、集合、課外活動和晚點名等多種場合,堅持訓管一致,有意識地抓好養成,使每個大學生學員隊列動作都符合規定要求,并能自然地展現出來。其次要推行教學民主,促進教學相長,增強教學活力,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員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及時解答學員心中的困惑;最后要引入激勵機制,抓典型,作示范,表揚先進,在形象和行為意識上,自覺塑造自身的形象。在這一過程中,讓大學生可以親眼見證隊友的轉變與自身的轉變,從單個人隊列動作到分隊隊列動作,在每個階段、每種狀況之下去主動發現、自我監督、相互糾正,最終改變自身形象和風貌。
2.注重課外訓練,發揮學員隊管理干部的作用
隊列動作是一種形體性動作技能,需要不斷的反復練習才能夠掌握。與之相反的是,隊列課程“費時低效”,課程時數多,教員數量少,且課內教學以傳授技能及訓練方法為主,因此,要因人施教,由于人的生理、心理素質,動作的習慣和反應能力的不同,只有根據受訓者的不同情況,才能確定講授的重點和深淺程度,才能把握好進度。有的隊列動作的養成更多地還是依靠課外的訓練,依賴于平常的訓練積累和養成。對大學生學員來說,其軍事訓練基礎本來就較弱,有限的課內教學顯然是不夠的,這就需要發揮學員隊管理干部的作用,強化大學生學員的課外訓練,及時發現和糾正,始終抓好大學生學員的日常養成。學員隊管理干部在學員的日常管理教育中占主導地位,他們的角色不僅僅是應對行政管理與教育,還擔負著組訓和施教的任務。學員隊干部就是不上課堂的教員,學員的養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隊干部的隊列素質、組織指揮能力和責任心的問題。適時地開展評比競賽活動,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表現在隊列訓練上,一是由隊干部抓訓練,合理安排時間,組織學員訓練;二是以身作則,隊干部在日常的整隊、帶隊、講評過程中,始終表現出良好的隊列素養,自覺成為學員的學習榜樣;三是要抓日常養成,從集合時的站姿、上課的坐姿、開飯前的行等日常隊列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檢查、督導、糾正,要求學員學有所用,將課堂知識外化于日常的行動之中。
3.積極搭建平臺,利用集體活動,提升大學生學員榮譽感與歸屬感隊列訓練具有標準高、要求嚴、強度大的特點,每一個動作的成型,都要求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必須一絲不茍、刻苦磨煉,反復練、練反復,不厭其煩地練習,這種單調、枯燥的環境,大學生很容易產生消極抵觸的心理。如果訓練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便不能有效進行。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員的主導作用,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感染、激勵、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和訓練的積極性。組織所屬單位進行隊列會操,或是隊列考核,通常是每次隊列課目訓練結束之后或是月終進行;也可以是組織學員外出參觀見學,利用集體活動,來加強大學生的自豪感,強化歸屬感。還可以組織大學生學員參加分列式訓練,提供大學生展現自身風采的舞臺,這些活動對大學生學員來說,無疑具有鼓勵和催人奮進的作用,可以充分調動大學生的訓練熱情。
總之,氣質不是學來的,氣質是靠持之以恒的訓練培養的,隊列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通過隊列訓練,來塑造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軍姿、協調一致的動作、嚴格的組織紀律性,以適應技術、戰術訓練的需要,進使大學生在隊列訓練中培養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