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摘 要:2019年3月,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這就意味著思政課的終極指向是立德樹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課在實現立德樹人這一終極指向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
關鍵詞:高中 思想政治理課 立德樹人
1 高中教材中的思想引領、價值引領、道德教育的功能
高中政治的四本教材中,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包涵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政治學原理和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階段,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各種思想激烈碰撞,給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帶來巨大沖擊,而中學生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是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確立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思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學原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目的性地為學生選取適合的教學內容,讓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發揮思想引領、價值引領和道德教育的功能。例如,在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三“文化生活”最后一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中的教學中,針對當前對高中生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的高中生表示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對未來沒有規劃,他們認為說理想太遙遠、太虛幻、太矯情,讀書就是為了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在授課中,通過組織學生辯論:“人生是否需要理想信念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搜集了大量的素材,整合了多種資源,當正方學生在課堂上神采飛揚、自信滿滿、邏輯清晰地闡述觀點、引經據典地論證理想的作用、步步緊逼、措辭犀利地質問反方的時候,我想,不管以前這些學生對理想的認識如何,此時此刻、從今以后,理想信念的明燈會在他們心中閃亮。
2 政治課堂中的唱響主旋律、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的功能
要發揮思想政治課在立德樹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就要充分利用好政治課堂,而高中的思想政治教材,由于過于理論性,對于許多高中生而言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在高考指揮棒的指導下,很多教師側重知識和原理的灌輸,加大了學生背誦的難度,因此很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在臺上講得唾沫橫飛、口干舌燥,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死氣沉沉的現象。我認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應該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當前實際,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該緊密聯系高中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此在課堂中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在政治課堂上以“潤物無聲”的效果唱響主旋律、發出好聲音、傳播正能量。例如,在高中政治生活“堅持黨的一切領導”這一課時,如果教師一味從理論上灌輸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原則和執政理念,學生就會把教師當作洗腦者,從而使思政課出現空心化。我在這一課的授課中,課前布置了小組任務:1.觀看電影《建黨偉業》,寫一篇200字的觀后感。2.收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事跡。在課堂上,學生們寫道: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們清楚的了解了中國共產黨是怎么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了解,那些曾經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
3 高考命題中的價值導向和育人功能
高考思想政治試題,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精選重點考查內容,拓展試題情境來源,結合學科特點,突出對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現出鮮明的思想教育、價值引領的學科特色。例如:(2017年高考文綜政治新課標Ⅱ2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強調,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崇高價值的基礎之上,上述論斷蘊含的價值觀道理是……又如(2018年高考文綜政治新課標Ⅱ23)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我們人生難得的際遇。每個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斗者,這是因為……通過高考試題,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堅定理想信念、激發學生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倡導明德修身,強化價值引領、激勵學生做新時代的奮斗者,激發他們錘煉堅強意志,培養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
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高中思想政治在實現這一過程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高中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未來接班人,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得興.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學的路徑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6,(21).
[2] 張丹丹.立德樹人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路徑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