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次仁
摘 要:牧區初中生具有以下特性:自尊心極強,好奇心重,求知欲強,有榮譽感。但是,由于他們長期在牧區環境生活,早期教育缺失等,使得他們普遍具有這些特點:“知識面狹窄,基礎知識較差,對該掌握的知識點掌握不細,過于粗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偏低等”。特別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對初中生學習能力的要求在不斷強化。如何針對牧區初中生的這些特點進行揚長避短的教學,幫助他們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效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將從五個方面入手,對上述問題進行初步探索。
關鍵詞:牧區 初中生 自主學習 習慣 初探
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進行《認知研究》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解決了初中生“學會學習”的問題。他的研究表明:認知水平的高低,聯系著初中生是否具有較多的關于學習及學習策略方面的知識,并能否善于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靈活地應用各種策略去達到特定的目標。筆者結合在當雄縣中學任教《道德與法治》二十余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就如何幫助牧區初中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效率?進行以下五個方面的探索。
1 培養牧區初中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一書中給“興趣”的定義是:“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興趣產生后,人們樂于認識某個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并在此過程中產生滿意感、愉悅感。”激發牧區初中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有很多方法,我在這里僅就他們的特點提出兩點:其一,運用問題教學法,刺激牧區初中生的好奇心,提高自主學習興趣。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些均充分說明了問題教學法的積極作用;其二,適當關注牧區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積極鼓勵,使他們勤于思考,樂于學習。牧區初中生自尊心強,有強烈的榮譽感,加上遠離親人,渴望關愛,老師的關注和表揚就是牧區初中生自主學習的“興奮劑”。
2 培養牧區初中生自主學習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個民族參與世界競爭的重要因素,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突出需要。在自主學習的學法指導過程中.必須重視牧區初中生創造力的培養。由此,我做到了以下三點:1.激發牧區初中生的動機和好奇心: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激發他們的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和主動性,為幫助他們形成與發展創造性思維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2.引發牧區初中生有爭論、有發現、有創新:只要“發現”、“創新”的標準不是定得太高,他們在課堂中的“發現”與“創新”就經常可見;3.啟發牧區初中生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培養創造力的基礎。愛因斯坦就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并且想象是知識的源泉。”教師要從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入手,啟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3 教會牧區初中生實用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
在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里,我嘗試著從這三點出發,以此來提高牧區初中生的自主學習方法:1.在學習環節方面:聽課時,要求他們集中精力弄懂老師講授的內容,做好課堂筆記,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課余時間應主動問老師或同學。課后的作業應及時、認真地完成。學會有意識地歸納整理所學知識,使之系統化。平時多讀一些有關道德與法治的報刊、書籍,經常收看電視新聞,了解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2.在學習進度方面:要求他們有計劃、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地來學《道德與法治》,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自主學習能力;3.在學用結合方面:要求他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善于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認識社會熱點問題和身邊的生活問題,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針對牧區初中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靈活運用學法
眾所周知,認知水平的高低,聯系著牧區初中生是否具有較多的關于學習及學習策略方面的知識,并能否善于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靈活地應用各種策略去達到特定的目標。鑒于此,我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1)指導牧區初中生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模式。科學的學習模式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初中生學習的主動性,高效率地培養和發展初中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高質量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全面開拓初中生的智能,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黎世法教授提的“小初中生最優化學習方法”這一學習模式可供我們參考:“準備學習~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改正錯誤~系統小結~課外學習”。(2)學法指導要針對學科特點進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向牧區初中生滲透學法、展示學法,化教法為學法。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在指導他們進行學習“悟道、明道和行道”的過程中,有機地滲透學法。展示學法還要堅持“練中導”,讓他們參與自主學習全過程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在運用語言的活動中加深理解。(3)指導牧區初中生掌握一些最佳的自主學習策略。比如:科學地使用大腦,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等,以提高監控自主學習的能力。
5 訓練牧區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以促進自主學習的發展
訓練牧區初中生的語言表達,指導他們學會有條理地思維、正確地敘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訓練牧區初中生用準確的語言來回答問題,引導初中生從生活語言過渡到政治語言,然后借助于適當的主題班會活動,如:在主題班會或課外活動中,指導他們完整地表達道德與法治理論,并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一些政治現象加以評述,以促進道德與法治思維能力的發展。接著,再指導他們通過自主學習來檢驗課本上的政治理論和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從而鍛煉他們不依賴于別人學會獨立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胡清河.在設疑、質疑、懷疑中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1,(22).
[2] 韋國榮.依托合作課堂,培養農村初中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5).
[3] 柳國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探究.語文天地(初中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