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宏偉
摘 ?要:語文學科既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語文教學過程是賞與悟的過程,賞讓學生開闊視野、積極感受,悟讓學生充分體驗、豐富情感。本文從提高學生賞與悟能力出發,分析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情感教育
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認知活動的啟發、發展和維持的動力,是構成心理素質的重要成分。語文學科既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賞讓學生開闊視野、積極感受,悟讓學生充分體驗、豐富情感,可以說,情感是語文教學中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語文教學過程,實際上是賞與悟的過程,重現作者的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的宗旨。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想象
語文教材選編的文章大都是膾炙人口,既是語文教學的典范文章,又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文本。如學習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愛情詩《我愿意是急流》,詩的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熾熱直白,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很容易領悟詩人表達的情感。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想象,適時指導、點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對學生的認真思考與積極發言,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對沒有考慮到的內容,教師要適當補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沈復筆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濃濃舐犢之情,“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悠悠思鄉之情,還有羚羊木雕上交織著的濃濃親情和真摯友情……如何不讓學生怦然心動而終有所悟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能做的就是積極創設情境,做一個忠實的引路人和點撥者,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去做主動的探究者而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
二、與作者心靈契合,陶冶學生情操
中學語文學習的目標不能簡單定位在識字、閱讀與分析課文上,而應拓展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嫻雅精致,反映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往往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閱讀和學習這些文章,要注重引導學生尋找與作者心靈的契合點。“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青少年的內心深處蘊藏崇尚美、熱愛美的天性。如果用美的觀念去引導、啟發他們,就能使學生確立美的觀念意識,指導其人生向美與善的方向發展。當學生帶著期待走進作品空間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豐富的心理體驗,充分發揮想象進行再構建、再創造。而當這種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時,就會達到一種至純至美的審美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可只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心靈愉悅感。
三、加強閱讀指導,培養學生的情感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途徑。一是培養閱讀興趣。怎樣使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呢?答案是:選擇“淺”“近”的內容,閱讀形式多樣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地對待每個學生。二是注重情感體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感情,用真情去感知文中的亮點,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內容中去,用情去體會、去理解、去學習,這樣就會迸射出情感之花。當一篇文章所描繪的自然美、情節美、人物形象美等內容,給學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就容易提升學生的情感。三是突出個性閱讀。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尤其要注重學生的個性體驗,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對文本內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進而提高自己的鑒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四、提高自身修養,用情感激起情感
教學中不僅要滲透人文精神,教師還應成為藝術感染的天使。為此,可從這幾方面加強修養:首先是情感上要豐富而真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語文教學是情感教學。這主要體現在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教師與作者及學生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上。通過交流來感受教材情感上的美,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風度。言的風度即指教師的語言要有感染力、穿透力,即語言的運用和表達上要有藝術性、說理性;行的風度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學生,言傳身教,做學生的表率。最后是語文教師要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以及高深的人文素養。我們應該看到當前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許多的外國作品、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語文課堂。但總起來說,都是融鑄著真、善、美的篇章,這就要求教師時刻保持一顆童心,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五、豐富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個性
語文課程的一個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而提高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一是重應用。隨著學生的發展,語文的實際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大。學生在課內學到的東西已不再是單薄、虛擬的,如果能到實際生活中及時應用,獲得鍛煉的機會,就能大大地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二是重過程。關注過程,重在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關注學生參與過程中的情感態度,重在引導學生從過程中體驗情感,享受成功,發展個性。三是重體驗。生活是五彩繽紛的,處處充滿美,而豐富的情感體驗能促進理解他人、與別人的溝通與合作,發展健全的人格。少年兒童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他們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而在學校的大多數時間都在上課和學習。語文作為基礎性課程,本身就有很多的人文因素。在學習實踐過程中,要學會積極感受,充分體驗,豐富自己的情感,發展自己的個性。
總之,重視賞與悟能力的提升,陶冶學生心靈,提高向善向美的修養,是語文教學的本真。我們只有充分重視培養健康完善的情感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實落實到語文教學工作中,才能培養出真正健康發展的、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孔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思路[J].中學語文,2017(09).
[2]張偉賀.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探討[J].中華少年,2019(20).
[3]后會科,盧月娥.試論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現狀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