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準確鑒定新品種(系)的適應區域,以G78(K326)為對照,對G71、G72、G73、G74、G75、G76、G77進行烤煙品系區域試驗,考察各品種(系)的生育期植物學特征、抗病性和經濟性狀,為品種審定和品種布局提供可靠依據。結果表明,參試的8個品種(系)中,G71農藝性狀和經濟效益都較好,G73表現較差。
關鍵詞:烤煙;品種(系);農藝性狀;經濟性狀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蘇暢濤(1979-),男,碩士,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煙草。
優良品種是烤煙生產的重要基礎,是獲得優質煙葉的內在因素[1-4]。在不同的生態條件下,煙草農藝性狀、植物學性狀、抗逆性等都有一定差異[5]。篩選在特定生態條件下的優良品種是提高煙葉質量、滿足工業企業需求的重要措施[6]。為了培育烤煙新品種,需要對各品種在不同生態條件下的適應性進行試驗,篩選出適宜推廣的烤煙良種。本文根據貴州省烤煙品種區域試驗方案,通過小區試驗分析,為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本試驗參試品種(系)全為裸種,由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院提供,以代號命名,分別為G71、G72、G73、G74、G75、G76、G77、G78(CK)。其中對照品種(系)G78為K326。
1.2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貴州省德江縣合興鎮茶園村,海拔為790m,地塊為丘陵旱田,總面積0.15hm2,供試土壤為黃壤,土壤肥力中等且分布均勻,全氮1.76g·kg-1、全磷0.67g·kg-1、全鉀18.36g·kg-1、有機質27.94g·kg-1,pH值為6.23。前茬作物為水稻,無種煙歷史。
1.3田間設計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各品種(系)重復3次,共24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42m2,種植煙株70株,株行距60cm×100cm。
1.4田間操作與管理
試驗采用漂浮育苗,于2月4日統一播種,4月23日大田移栽。主要栽培措施除特殊要求外,均按當地優質烤煙生產技術規范,各參試品種(系)計產、計質。移栽時有間隙小雨。各項農事操作必須及時一致,各項管理措施必須在同日內完成。
1.5調查統計
按照《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方法(YC/T142-1998)》調查各品種的生育期、植物學性狀、農藝性狀及經濟性狀;按照《煙草病蟲害分級及調查方法(GB/T23222-2008)》調查參試品種(系)花葉?。êS瓜花葉病、煙草花葉?。ⅠR鈴薯Y病、赤星病、青枯病、黑脛病、白粉病的發生情況。
2結果與分析
2.1主要生育期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除頂葉成熟期和大田生育期外,其它生育期均沒有早于對照G78的品種(系),其中G74各生育期表現都最晚,G71、G72、G74各生育期都比對照G78要晚;第1花期和腳葉成熟期G76和對照G78最早,均比最晚的G74早7d;G76的田間生育期與對照G78表現一致。出苗期比對照G78晚的有G73、G74、G76,均晚2d。團棵期比對照G78晚的有G71、G72、G73、G74、G77,最多達8d?,F蕾期比對照G78晚的有G71、G72、G74,最多達7d。頂葉成熟期比對照G78晚的有G74,晚2d;比對照G78早的有G71、G73、G75、G77,最多達3d。大田生育期以G74最長為129d,以G75最短為124d;比對照G78晚的有G74,晚2d;比對照G78早的有G71、G73、G75、G77,最多達3d。
2.2主要植物學性狀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所有品種(系)的株形均為塔形,葉片為長橢圓、葉尖漸尖、葉耳中等、葉緣為波浪形、葉肉中等、生長勢強。表現不同的是,葉面以G71、G73為皺褶,G72、G75較皺,其它為較平;主脈以G73、G75、G77表現中+,G71、G72為中,其余表現為中-;田間整齊度以G73表現為較整齊,其余均為整齊。
2.3主要農藝性狀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株高除G71外,其余品種(系)均高于對照G78,以G77最高,高度為157.7cm,比對照G78高33.00cm;以G71最矮,高度為111.3cm,比對照G78矮13.40cm。有效葉數除G73外,均在23~24片;以G77最多,為24.6片,比對照G78多1.3片,以G73最少,為21.7片,比對照G78少1.6片;高于對照G78的有G72、G74、G77,低于對照G78的有G71、G73、G75、G76。莖圍均比對照G78粗,最粗的是G71為12.20cm,比對照G78多2.2cm。節距比對照G78大的有G73、G77、G75,小的有G71、G74、G76;最大的是G73為5.1cm,比對照G78大1.8cm,最小的是G74和G76,比對照G78小0.4cm。腰葉面積均比對照G78大,以G71最大,為85.00cm×35.00cm,比對照G78大1150.00cm2。頂葉面積除G76比對照G78低21.29cm2外,均比對照G78大,以G71最大,為61cm×22.30cm,比對照G78大438.21cm2。
2.4主要病害發生情況比較
從表4可以看出,除G75未感病外,均不同程度感馬鈴薯Y病,以G72最重、G76次之,按從重到輕順序是G72、G76、G77、G74、G71、G78、G73。其中,G72、G76、G77、G74、G71病指大于對照G78,G73低于對照G78。
2.5原煙外觀質量比較
從表5可以看出,原煙外觀質量成熟度均為成熟、葉片疏松、光澤強,其中G74、G76的各項指標與對照G78一致。油分比對照G78少的有G75;厚度比對照G78差的有G71、G72、G73、G77,表現為稍厚;顏色比對照G78好的有G73、G77,表現為金黃色。
2.6主要經濟性狀比較
從表5可以看出,產量高于對照G78的有G71、G72、G74、G75,低于對照G78的有G73、G76、G77;其中以G74最高為1887.45kg·hm-2,比對照G78多73.50kg·hm-2,以G73最低為1678.50kg·hm-2,比對照G78少125.55kg·hm-2。產值中高于對照G78的有G71、G72、G74、G75、G77,低于對照G78的有G73、G76;其中以G71最高為21450.60元·hm-2,比對照G78多2057.70元·hm-2,以G73最低為17689.05元·hm-2,比對照G78少1703.85元·hm-2。均價高于對照G78的有G71、G72、G75、G77,低于對照G78的有G73、G74、G76;其中以G71最高為11.43元·kg-1,比對照G78多0.68元·kg-1,G76最低為10.16元·kg-1,比對照G78少0.59元·kg-1。上中等煙率高于對照G78的有G71、G72、G75,低于對照G78的有G73、G74、G76、G77;其中以G71最高為85.69%,比對照G78高4.24%,以G73最低為77.95%,比對照G78低3.5%。
3結論與討論
通過對參試品種(系)的區域試驗數據分析,從農藝性狀、植物學性狀、抗病性、外觀質量、經濟性狀比較,G71綜合表現較好、G73表現較差。但由于試驗中受氣候的影響,病害的比較不明顯,同時受人為等因素影響,觀測結果產生的誤差難以避免,需進一步試驗。
參考文獻
[1]韓佩良,汪興,高貴,等.4個烤煙品種對比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01):40-41,44.
[2]舒明信,楊顯志,馬敏倫,等.烤煙新品種(系)種植效果初探[J].耕作與栽培,2008(02):46-47.
[3]羅杰,金永科,朱迪,等.貴煙2號在黔西南煙區的適應性[J].作物研究,2014,28(06):614-617.
[4]蘇仕開,鐘波,張儒和,等.烤煙新品種(系)試驗初報[J].安徽農學通報,2011(21):68-69,84.
[5]董均方,張福全,董華飛,等.貴州省烤煙新品種(系)在盤縣的比較試驗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27):38-40.
[6]羅定棋,謝強,謝云波,等.貴州6個烤煙新品種在四川瀘州的適應性[J].貴州農業科學,2012,40(10):68-75.
(責任編輯 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