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劉海濤 王燕君 王亞平 高鵬 張樂萍 張廣燕 王鴻昌 賴永超
摘要:為了提高盆栽微型月季種苗的效益和質量,通過多年的生產試驗和課題研究及相關文獻總結出華南地區盆栽微型月季種苗生產技術規程。規定了盆栽微型月季種苗生產的基礎條件、品種選擇、繁殖技術、病蟲害防治和包裝運輸等。該技術的應用將為華南地區盆栽微型月季工廠化生產提供高質量的種苗。
關鍵詞:盆栽;微型月季;種苗;技術規程
中圖分類號:S685.12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王燕(1983-),女,碩士,農藝師。研究方向:花卉栽培生理;通信作者賴永超(1970-),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花卉栽培生理。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盆栽微型月季(Miniatures Roses,簡稱為Min.)種苗生產的術語和定義、基礎條件、繁殖技術、病蟲害防治、包裝運輸等。
本標準適用于華南地區微型月季的盆栽種苗的溫室生產。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之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4285—1989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 8321(所有部分)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 5084—2005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盆花
用各種容器栽培的花卉。
3.2微型月季
微型月季是月季家族中的一個特殊種類,其株形矮小、花頭眾多,花色豐富,花型優美,在國內外花卉市場上廣受歡迎。微型月季喜光、喜肥、較耐寒,生長適宜溫度白天為15~26℃,晚上為10~15℃,株高一般不超過30cm,單花花期可達10~30d[1-4],很適于盆栽。
3.3扦插繁殖
將枝條的一部分從母體上剪切下來,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讓其形成根,從而成為一個完整獨立的新植株繁殖方法。剪切下來的部分稱為插穗或插條。
3.4扦插基質(介質)
在扦插繁殖時,固定插穗,讓其生根的材料。
3.5基質(介質)電導率(EC值)
基質的EC值是指基質溶液傳導電流的能力。單位以西門子每米(S·m-1)或毫西門子米(mS·m-1)表示。
3.6基質pH值
基質的pH值是用于度量基質溶液的酸堿反應(基質酸堿度),即基質溶液中H+濃度和OH-濃度比例不同而表現出來的酸堿性質。
3.7植物生長調節劑
由人工合成的用于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類激素有機化合物,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3.8病害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于遭受到其它生物的侵害,或不適宜的環境條件的影響,致使其生長發育受到干擾和破壞,從生理機能到組織結構上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以致在外部形態上發生反常的表現。
3.9蟲害
植物各部位因害蟲危害造成的穿孔、缺刻、斷開、褪色、卷曲、皺縮、畸形、枯萎等傷害。
3.10損傷
植物各部位由于人為或機械原因造成的碰傷、破爛、開裂、彎折、缺失等傷害。
4基礎條件
4.1場地
選擇開闊向陽、排水良好的場地。
4.2場地基礎設施
水、電、路、溝渠等配套設施齊全,按地形、地勢劃分成大小適宜的地塊,建設適宜大小的溫室大棚。
4.3塑料大棚和溫室
建造保溫抗災害性能良好,配備風機—水簾降溫加濕系統的標準化薄膜溫室。栽培苗床配備活動鐵絲網栽培苗床,有條件的最好配備漫灌苗床。生產溫室還應配備氣體內循環風扇及外遮陽系統。內循環風扇使棚內氣體循環流動;遮陽網遮光率50%~70%;溫室內還需配備補光系統,要求燈具的PPFD(光量子通量密度)在50μmol·m-2·s-1以上。
5澆灌水
水溫應盡量保持18~25℃,pH5.5~6.5,EC≤0.3mS·cm-1,其它內含物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2005)的相關要求。
6品種選擇
適合華南地區盆栽的微型月季品種,要求分枝性好、開花多、花瓣數量多、花瓣整齊、花形優美,呈高心型,耐熱耐陰性及抗病蟲能力強。根據引種試驗表明,“紅色戀人”、“粉佳人”、“紅粉佳人”、“小太陽”等品種都比較適合在華南地區栽培。
7扦插繁殖與管理
7.1插穗的選取
選取成熟的已經半木質化的枝條作插穗。待修剪的枝條花苞露出瓣色后,挑選生長狀況良好、沒有病蟲害、腋芽飽滿的枝條中部半木質化的部分作為插穗。為了扦插成活進度統一、減少誤差,挑選粗細盡可能一致的枝條。剪插穗時,長度取3~4cm,統一保留1片完整復葉和1~2個芽。上方切口平剪,距離芽上方0.5~1cm處;下端切口斜剪,呈45°,剪口距葉片2~3cm,剪口傾斜方向與所保留的葉片著生方向一致。剪取插穗前,備好1個裝滿水的桶,將剪下的插穗迅速投入水桶中。
7.2扦插方法
將剪好的插穗扦插于直徑為11cm的塑料花盆內,每盆扦插4~5條插穗,插穗應插在距盆邊緣1~2cm處。扦插基質為泥炭(荷蘭TREF,纖維長度為0~10mm)與珍珠巖按3~5∶1的體積比混合。扦插前基質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河北德裕祥生物化工有限公司)800倍液消毒,同時消毒液中加入0.08PPM的蕓苔素內酯,插穗快速蘸取5%吲丁·萘乙酸可溶液劑(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500倍液和62.5g·mL-1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2000倍液的混合液。
7.3扦插后的管理
鐵絲網架苗床上鋪2層30g·m-2規格的白色無紡布地膜,將扦插好的花盆擺放在鋪有無紡布地膜的苗床上,在扦插花盆上覆蓋1層30g·m-2規格的白色無紡布地膜,使用PVC塑料管搭拱棚,高度約0.5m,拱棚上覆蓋透明塑料膜保濕。扦插后白天給予全光照,并于每天4∶00—9∶00和16∶00—20∶00 2個時段給以50μmol·m-2·s-1)的LED紅藍光燈照射9h,可以提早成苗,促進新苗增粗,同時提高整盆花的開花整齊度。扦插后的前10d白天每隔2h在無紡布地膜上噴霧1次,確保空氣濕度在90%~100%,扦插期間保持拱棚內的平均濕度為85%以上;扦插12~15d后插穗生根,生根后可減少噴霧次數到2~3次·d-1,期間無需打開無紡布地膜,夏季高溫季節中午可將塑料膜打開放風2~3次;待扦插苗展葉將無紡布地膜拆除。扦插苗生根后可以澆淡肥水,以3000倍液的20-20-20+Te的花多多水溶肥為主。夏季15d澆1次,冬季10~12d澆1次。扦插后40d可以正常施肥,夏季1800~2000倍液的花多多水溶肥為主,冬季以1500~1800倍液的花多多水溶肥為主,EC值控制在1.4~1.8,可以根據扦插苗的生長情況稍作調整。扦插40d后可出圃銷售。[JP]
8病蟲害防治
8.1病蟲害防治總則
微型月季種苗繁殖過程中的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灰霉病、黑斑病、螨、蚜蟲、薊馬等危害。應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控制措施為主,強化實施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和植物檢疫,優化化學防治方法,杜絕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配方,推廣精準無害化治理技術,用藥次數和用量應符合GB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8.2病害防治
8.2.1白粉病
8.2.1.1為害特征
病害發生在葉片、嫩梢上。起初葉背出現白色小斑點,逐漸變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疣狀大斑點,以后病斑上覆蓋一層白色粉末,不久葉正面變成淡黃色,葉片卷曲向上,最后變成黃褐色。病菌隨風雨傳播。溫室栽培秋冬季節由于通風不良,光照不足,空氣濕度大,易發白粉病,扦插期間病原控制不好容易造成扦插苗發病。
8.2.1.2防治方法
需選擇抗病品種,華南地區溫室管理在早晚使用風機強排風可有效降低白粉病的發生率。扦插操作前除需要剪取無病枝條作插穗外,還需要做好基質和插穗的消毒。扦插期間發病,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內吸性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如拿敵穩4000~5000倍液,露娜森(氟吡菌酰胺·肟菌酯)4000~5000倍液,白富靈(嘧啶核苷類抗菌素)800倍液加繪緑(嘧菌酯)3000倍液加世高(苯醚甲環唑)800倍液,三唑酮3000倍液,不同藥劑交替施用,7~15d施用1次,連續施2~3次。
8.2.2灰霉病
8.2.2.1為害特征
灰霉病起初主要為害花朵,空氣濕度大的環境中,開過花的花朵及掉落在花盆中的枯葉上首先發現,后擴展至健康葉片及枝條。在潮濕環境下病斑會長出灰色霉狀物。扦插繁殖過程中如果插穗攜帶病菌,扦插后消毒不徹底,比較容易發生。
8.2.2.2防治方法
灰霉病的防治主要在于適時修剪開過花的植株,及時清理枯枝落葉,降低空氣濕度。發病后可采取化學防治,葉面噴施卉樂(咯菌腈)4000~5000倍液,繪緑(嘧菌酯)3000倍液,可殺得叁仟(氫氧化銅)2000倍液等。
8.2.3黑斑病
8.2.3.1為害特征
黑斑病主要為害月季葉片,也能為害葉柄及嫩葉。葉片上病斑呈圓形或近圓形,黑褐色,邊緣呈放射狀。華南地區黑斑病主要見于露天栽培,溫室栽培很少發生。
8.2.3.2防治方法
黑斑病的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將病原菌控制在發病初期,可以葉面噴施世高(苯醚甲環唑)800倍液,石硫合劑800~1000倍液,大生(代森錳鋅)1000倍液,應得(腈苯唑)2000倍液,卉樂(咯菌腈)2000倍液加扮綠(丙環唑)800倍液加繪緑(嘧菌酯)3000倍液聯合施用,凱津(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1500倍液。
8.3蟲害防治
8.3.1蟲害防治總則
蟲害的防治需要綜合運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農業防治措施最主要的是及時清理干枯的葉片,并集中銷毀,防止寄生蟲源;運用各種栽培技術措施增強植株的抗性。此外,利用害蟲的趨避性,使用燈光、色板等誘殺斜紋夜蛾、棉鈴蟲、蚊子等遷飛性害蟲。
8.3.2葉螨
8.3.2.1為害特征
葉螨又名紅蜘蛛,為害微型月季的葉螨為二斑葉螨。二斑葉螨主要寄生在葉片的背面取食,刺穿細胞,吸取汁液,受害葉片先從近葉柄的主脈兩側出現蒼白色斑點,隨著危害的加重,可使葉片變成灰白色及至暗褐色,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嚴重者葉片焦枯以至提早脫落。二斑葉螨有很強的吐絲結網集合棲息特性,有時結網可將全葉覆蓋起來,并羅織到葉柄,甚至細絲還可在樹株間搭接,螨順絲爬行擴散。高溫、干燥的氣候條件下易爆發,溫室栽培以春、夏、秋3季發生較多,特別是空氣濕度和葉面濕度較低時發生嚴重。扦插時插穗帶螨,插穗在拱棚下時由于拱棚的空氣濕度大,葉螨繁殖速度很慢,一旦扦插苗成活后離開拱棚,葉螨很快就會大量繁殖。
8.3.2.2農業防治
葉螨喜干惡濕,葉面噴水是很好的農業防治措施;一天中在氣溫較高的時間段葉面噴霧數次,對葉螨的繁殖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及時清除盆底掉落干枯的葉片,可有效減少螨卵的寄生。此外,當植株生長健壯時,花盆擺放密度合理,也可以有效抑制葉螨的繁殖。
8.3.2.3生物防治
利用二斑葉螨的捕食性天敵捕食螨可以有效控制葉螨爆發。按照實驗,在葉螨發生初期每平米釋放250頭捕食螨,可以在14d內有效控制葉螨的發生。
8.3.2.4化學防治
一旦葉螨短時間內大面積爆發,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難以在短期內達到預期防治效果時,就需要采用化學防治的手段。常用的化學藥劑有73%克螨特乳油4000~4500倍液,11%乙螨唑5000倍液,43%聯苯肼酯3000~5000倍液,撲刻除5000倍液等,以上藥劑交替施用,防止出現抗藥性。施藥尤其要注意噴至葉片背面,徹底均勻噴布,否則很難達到防治效果;同時要注意殺螨劑的施用應避開新芽期,通常在修剪后徹底施藥,否則很容易出現藥害。此外,噴藥時在藥液中加入植物油助劑可以有效提高殺蟲效果。
8.3.3蚜蟲
8.3.3.1為害特征
蚜蟲是微型月季的主要害蟲之一,溫室栽培全年均可發生。為害微型月季的主要為月季管蚜、桃蚜等,其常以聚生方式剌吸植株幼嫩器官的汁液,為害嫩莖、幼葉、花蕾等,葉莖受害后生長緩慢、發黃、變形,生長點矮縮變小。現蕾開花期則集中危害花梗、花蕾和花瓣。通常在4—11月發生10多代,其中以4—5月和9—10月為盛發期。溫室扦插苗在抽生新芽時也易發生蚜蟲為害。
8.3.3.2防治方法
溫室栽培要特別注意消滅越冬蟲源,扦插前做好扦插母本或插穗的殺蟲管理。化學防治可選用吡蟲啉可濕性能粉劑2000倍液噴殺,40%樂果或氧化樂果1200倍液,特福力2000倍液,25%阿克泰(噻蟲嗪)4000~5000倍液,3%啶蟲脒2000倍液等。
8.3.4薊馬
8.3.4.1為害特征
薊馬也是為害微型月季的主要害蟲之一。薊馬蟲體極小,只有1mm左右,1a可發生數代。利用銼吸式口器刮破器官表皮并吸收汁液,被害處常呈黃色斑點或塊狀斑紋,嚴重時嫩芽、心葉凋萎,葉片卷曲、皺縮甚至全葉枯黃,花萼與花瓣變褐、變形,甚至花器官凋謝。
8.3.4.2防治方法
溫室栽培中,薊馬主要發生于花期,因此花后及時修剪并妥當處理修剪后的枝條顯得尤為重要。利用薊馬的趨光特性,還可利用藍板誘殺。此外,扦插前扦插母株的蟲害防治工作也必需做到位。化學防治可使用40%樂果或氧化樂果1200倍液,25%阿克泰(噻蟲嗪)4000~5000倍液,3%啶蟲脒2000倍液加1.8%阿維菌素1000倍液等。
9包裝運輸
為了防止盆栽苗在運輸過程中倒盆、側翻,造成新芽或葉片碰傷、破爛、折斷等損傷,以及盆土散露,影響后期整盆植株的發育,微型月季盆栽種苗出圃前需要用套袋包裝后裝箱,箱中需添加隔板。特別需要注意防止在裝車運輸過程中倒置。
參考文獻
[1]陳俊愉,程緒珂.中國花經[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62-63.
[2]朱希賢,吳楠,周艷,等.微型月季—‘和諧扦插繁殖技術研究[J].應用技術,2016,35(07):125-127.
[3]劉忠權,洪智強.微型月季及其研究進展[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6(01):170-172.
[4]王燕,王亞平,賴永超,等.華南地區冬季溫室補光對微型月季扦插及生長發育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9,46(06):37-45.
[5]季春娟,曾麗,周家杏,等.不同基質對微型月季扦插繁殖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10,28(03):275-279.
[6]汪有良.微型月季扦插生根能力初步研究[J].江蘇林業科技,2012,39(05):16-19,38.
[7]左麗娟,張鐘,張軍云,段家彬,張建康,楊世先,王文智.不同基質配比對微型月季扦插育苗效果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8,46(01):18-20.
[8]吳根良,鄭毓華,沈國正.微型月季單芽扦插技術研究[J].杭州農業科技,2006(01):29-31.
[9]Bredmose N, Kristiansen K, Nielsen B. Propagation temperature, PPFD,auxin treatment,cutting size and cutting position affect root formation,axillary bud growth and shoot development in miniature rose (Rose Hybrida L. )plant and alter homogeniy[J].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04, 79(3): 458-465.
[10]曾斌,黃國林,張力,李衛東.9種微型月季嫩枝扦插的生根和萌梢能力差異[J].湖南農業科學,2018(04):62-64.
[11]雷利鋒,張黎,安春華.微型月季扦插育苗及盆花栽培對比試驗[J].農業科學研究,2016,37(01):31-38.
(責任編輯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