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理事會日前做出決定,授權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該協定是歐盟與中國之間簽署的第一份意義重大的雙邊貿易協定。它將確保來自歐盟和中國的各100個地理標志的農產品在對方市場上得到保護。該協定生效四年后,協定范圍將擴大,以涵蓋雙方額外的175個地理標志名稱,該協議還包括一種在其后添加更多地理標志產品的機制。
地理標志是表明產品產地來源的重要標志,屬于知識產權的一種。中國政府相關機構的規定中,明確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中國和歐盟目前各自都有自己的地理標志產品。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中國累計批準地理標志產品2385個,歐盟受保護的名稱總數為3322個。
近年來,中歐農業和農產品貿易規模逐年擴大。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將很好地保護中歐雙方的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該協定對地理標志產品設定了高水平的保護規則,并在附錄中分階段納入雙方各兩批共275項地標產品。現階段主要保護中國市場上100個歐盟地理標志和歐盟市場上100個中國地理標志不受仿制和篡奪,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標志產品,中歐消費者都能享受到對方貨真價實的高品質農產品。
根據該協定,中國相關產品有權使用歐盟的官方認證標志,有利于獲得歐盟消費者的認可,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相關產品對歐盟出口。中國現階段100個地理標志產品來自全國27個省市區,皆為中國消費者熟知的農產品,包括安溪鐵觀音、五常大米、贛南臍橙、郫縣豆瓣、山西老陳醋、煙臺葡萄酒、庫爾勒香梨、貴州茅臺酒、百色芒果、四川泡菜等。歐盟在中國受保護的地理標志主要包括葡萄牙的波特酒、法國的波爾多酒、德國的慕尼黑啤酒、西班牙的蒙切哥乳酪、意大利的熏火腿和奶酪等產品。
除了是高品質的保障以外,地理標志也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營銷工具,有助于確保生產者獲得更高和更穩定的收入。根據歐盟在2013年委托進行的一項研究,地理標志產品的平均售價是同類非地理標志產品的兩倍以上。其中,葡萄酒溢價率為2.85,烈酒溢價率為2.52,農產品和食品的溢價率為1.5。
(摘自《環球時報》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