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 北京 102206)
21世紀是休閑的時代,并且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網絡信息化、文化趨同化的不斷推進,我國休閑文化在吸納外來社會資本的同時也受到了異域文化的影響。近年來,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不僅得到了國家政府部門和房地產行業的高度關注,而且也成了學術研究領域的熱點話題。作者通過對相關研究梳理發現,大多數研究為國外建設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如,朱敏,瞿迪的《國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類型、特點與啟示》、葉小瑜,謝建華,董敏的《國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等。雖然我國的休閑產業起步較晚,但是隨著人們閑暇時間增長、休閑觀念轉變、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我國休閑產業及相關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誕生是在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一次體育產業與其他行業跨界協作的一次突破。在政策紅利、資本等要素的驅動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在中國迅速發展。然而,我國傳統休閑觀與西方休閑觀大相徑庭。按中國傳統的休閑哲學,休閑的本體為適度之“閑”,“閑”即“各得其分”的生命本真,“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存體驗。中國傳統的休閑觀把“閑”作為人生本體的價值與意義所在,它的休閑之本體更為強調的是“內向的調節”,而西方人是通過“外向調節”獲得休閑的方式。雖然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晚西方國家,但是我們必須結合我國之國情,在借鑒“他山之石”的同時也要堅持“文化自信”,去粗取精,切忌盲目照搬。由于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作為休閑體育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必須吸納和彰顯我國傳統休閑文化。作者從中國傳統休閑觀的理論視角出發對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同時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策略,不僅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而且有助于有關部門和領導進行實踐決策。
休閑,最早出現在距今三千年的《詩經》當中,記載大量當時人們休閑時的景物,涉及:園林建筑、衣物服飾、風俗節慶、琴棋書畫等各個方面。例如:《詩經·秦風·駟驖》中提及“游于北園,四馬既閑?!庇秩纾骸囤L·谷風》云:“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休閑,從字面義釋,休,在《說文》中釋為:“休,息止也?!薄对姟ご笱拧っ駝凇罚骸懊褚鄤谥?,汔可小休?!毙荩盒菹ⅰie在《當代漢語詞典》中記載:(1)沒有事情、空閑;(2)(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3)閑空;(4)與正事無關的。而休閑二字組合更多指:(1)休息、過清閑生活;(2)(可耕地)閑著,一季或一年不種作物。綜上,說明我國自古有休閑的傳統與習俗,但是不同的階級有著迥然不同的休閑之道,文人豪紳可以駕馬游湖,而貧民百姓不用勞作,就可謂休閑。據英文詞義學的考證,休閑(Leisure)一詞來源于拉丁文“licere”,意為:自由(freedom)。在西方語義中休閑(Leisure)更為強調“必要勞動之余的自我發展”。更為有趣的是,在拉丁語中,休閑 “otium”的反意為“neg-otium”(字面意為事務、商業、勞動)。說明拉丁語系人民在造詞時,就有意把工作和休閑明確區分。
隨著時間的推移,休閑正逐步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世界各國休閑文化的影響,休閑的含義不斷演變、休閑的形式愈加豐富,休閑的動機更為純粹。也因如此,休閑的外延逐步擴散到休閑與閑暇、休閑與旅游、休閑與娛樂等等概念。學者于光遠、馬惠娣就關于“閑暇”與“休閑”兩個概念展開過對話深刻辨析兩者的異同。吳文新根據馬克思“工作日”理論得出,“閑暇”意為,維生時間之外的“剩余時間”?!靶蓍e”則強調一種內在的身心狀態和主觀體驗。另有學者對休閑與旅游的辯證關系進行考察,認為“休閑”與“旅游”的內涵彼此之間有所交叉,但卻是兩個不太完全一致的概念?,F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人們更喜歡將輕松簡單的電視、電影或者電子游戲這類追求感官娛樂的休閑方式,劉吉認為:人類休閑的方式的娛樂化是一大趨勢,娛樂只是休閑一種方式。
老子是中國傳統休閑價值觀的集大成者之一,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的休閑文化數千年。道家超然的休閑觀具體體現在主張“去甚、去奢、去泰。”、“復歸于無極,樸散而為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核心思想為:世界萬物,各得其所,消除欲望,守住內心平靜。儒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關于休閑,孔子認為:“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薄鞍l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不貪圖物質,追求精神上的極大享受,閑情雅致中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竹林七賢、陶淵明、王國維紛紛受中國傳統休閑觀的影響,寄情山水,在田園之中追尋人生的意義。因此,傳統的休閑觀具有“靜”、“修生”、“超然”、“自然”、“經世致用”、“內在的精神享受”等特點。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以運動休閑為主題打造的具有獨特體育文化內涵、良好體育產業基礎,運動休閑、文化、健康、旅游、養老、教育培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空間區域、全民健身發展平臺和體育產業基地。小鎮的誕生背景:(1)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體育事業及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2)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推進困難;(3)體育產業發展進入瓶頸;(4)解決區域性貧困的突破口。隨著資本主義和工業化的崛起,以及大眾消費時代的來臨,休閑時代商品化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運動作為休閑最好的途徑與手段,借助于各種媒介手段,正逐漸成為一種潮流生活方式的代名詞。在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出現是政府紅利、資金與各方利益的集合,學者們紛紛從不同的視角對小鎮的建設熱現象進行解讀。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生存發展離不開傳統休閑觀的助力,傳統休閑觀的弘揚繼承離不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兩者相互依存,取長補短。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下,休閑是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核心,運動是休閑的一種手段與方式。古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以忘言”(《飲酒》),追求美好生活的和諧與寧靜。今有“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保?意)達·芬奇)利用運動來探索生命的意義。古今結合,批判繼承、推陳出新,使歷史與當代緊密結合,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更具特殊意義。

表1 有關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國家政策一覽表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作為特色小鎮的主要內容形式。在三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之后,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也陸續發布了一系列與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相關的政策和文件。其中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標志著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正式啟動。這些政策和文件的發布無疑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和培育營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如表1所示:
2014年被稱為體育產業發展的元年,自46號文件發布以來,我國體育產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體育總局發布的《2017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與增加值數據公告》顯示:2017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為2.2萬億元,增加值為7811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中提到,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總規模2025年要達到2萬億。綜上數據表明,我們體育產業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有待進一步的開發和挖掘。因此,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迎來了新時代,在我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有著絕佳的發展機遇。

圖1 2014-2017年中國體育及相關產業規模及增長率趨勢圖(單位:億元,%)
休閑是新時代的生活方式,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從縱向看,休閑在我國已有3000年的歷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與文化內涵。從橫向看,休閑是中外人民釋放壓力、調節身心的首選,小鎮蘊含巨大的市場前景。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既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又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之下,人民向往風光旖旎、提供高質量的休閑服務的場所。據調查,在發達國家,家庭收入中就有1/3用于休閑;國家1/3的土地用于休閑;生活時間的1/3用于休閑。而中國人用于休閑的時間都消磨在了車馬勞頓中。俗話說,中國式旅游就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對于多數景點,大眾都如浮影掠過,對景點所蘊含的社會歷史文化也鮮少關注。淺嘗即止的到此一游是傳統休閑觀里“超然”的特點??梢?,國人對于放慢腳步,去深度體悟一方水土的休閑意識不足與可承受的休閑消費能力有限。隨著世界經濟、文化的深入融合,特色小鎮國際化將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休閑是一種文化自信,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我國傳統休閑觀是東方特有的生活哲學,是世界精神文明之瑰寶,是當代所倡導的文化自信。當今,休閑商業化趨勢明顯,大眾愈加向往純粹的休閑之旅,避開都市的喧囂,追求心靈的寧靜,而這正是傳統休閑觀所推崇的,經過了3000年歷史的洗禮,這份執念日久彌新。在建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過程中,抓住傳統休閑觀,就是抓住了數千年休閑的靈魂。它象征了我們人民回歸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 “互聯網 +”行動計劃,“互聯網 +”概念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隨著“互聯網+”熱潮的逐步蔓延,各行各業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升級換代。我國現已經步入互聯網4.0時代,AR、VR、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其中“互聯網+體育”的應用領域包括體育智能場館、電子競技、新媒體體育傳播、競技體育運動員信息監控等。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指出,推動“互聯網+健身休閑”,鼓勵開發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支撐的健身休閑服務。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不僅有利于培育體育產業市場,而且為不同產業業態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位于浙江的富陽銀湖智慧體育小鎮作為我國首個智慧體育小鎮就是“互聯網+體育”的典型案例,游客可以體驗打3D高爾夫、玩3D馬球等各種VR/AR體育體驗項目。
運動中的“動”,與傳統休閑觀追求的“靜”是小鎮建設過程中客觀存在的一對矛盾關系。有學者認為,休閑曾在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遭到排斥和抵制,因此,休閑一直作為一種小眾項目發展。如何使休閑產業做大做強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應以運動為手段,以休閑為核心,將傳統的休閑觀與現代的休閑方式有機結合,讓消費者感受到運動的活力,與休閑慢節奏的張力,動靜結合,發揮出兩者的最大合力。同時還要抓住運動項目本體的特點,開發一系列休閑的衍生產品,提供“線上線下”的有效服務,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利用科技手段創新建設模式。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借助全球化的便捷路徑,不斷地將其強勢文化輸向異域國家,大力倡導文化交流與融合,全球文化一體化。由于文化傳播自身并不受國界限制,許多發展中國家感受到發達國家文化的巨大同化力,紛紛將本民族文化推向世界,不斷提高本民族文化國際市場占有率,同時利用政策性扶持培育國內文化市場環境。傳統的休閑觀是我國體育事業與產業的基石,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其存在的一些與現代休閑不接軌,甚至“病態”的休閑觀念,如,賭博、電子游戲等。在多元融合的文化生態環境中,多元化成為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基本取向。而這種多元沖突、彼此交鋒、相互融合,正是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因此,對于傳統休閑觀的繼承,需要去粗存精,革故鼎新,借鑒與參考西方的休閑發展經驗,讓傳統休閑觀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休閑是一門語言哲學,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中西方交流的平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以休閑運動為主體,從體育賽事、服務、旅游等方面切入,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學好休閑這門語言,傳播我國傳統休閑觀,讓世界了解,認識一個真實、和諧、追求美好生活的中國??萍紕撔率菚r代發展的動力源泉之一。曾理等認為,科技支撐能力是科技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對區域現代化工業道路的發展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們不可固步自封在自己的傳統觀念中,也不能全盤吸收西方的經驗理論。唯有不斷結合自身實際突破創新,在永不止步的時代精神感召下,傳統休閑與現代休閑才能不斷擦出火花,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休閑是一種修身處事的哲學,倡導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國傳統的休閑觀認為,休閑是在山水之間追尋內心的平靜與喜悅。同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就是在與自然和諧相處中享受休閑的樂趣。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包括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守住一方綠水青山,是為后代保存物質財富,更是為了傳承一種精神文明價值??旃澴嗟亩际猩顗毫χ拢藗儾辉敢庠陂e暇時間進行大強度的運動鍛煉。又基于我國傳統的休閑觀,大眾更傾向于選擇運動強度較小,有利于調節身心健康的康養類、生態休閑類的特色小鎮。因此,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在項目選擇、前期開發、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就需要做充足的市場調查,了解當地及周邊地區人口的運動項目偏好,結合當地的自然稟賦,科學策劃小鎮的開發與建設工作。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開發與建設就是在塑造中國特色休閑觀的過程。除了區位優勢、自然稟賦、人文景觀,小鎮自身特有的休閑價值觀更值得被開發營造。現如今,我國傳統休閑不僅魚龍混雜,而且休閑理論體系還不完善,不足以支撐現代休閑事業及產業的發展。在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熱潮下,建立健全中國特色休閑理論體系至關重要。同時還應加快對傳統休閑遺產的評估工作,批判繼承,使傳統休閑觀的核心與靈魂成為無價的無形資產,深入挖掘有民族特色,文化附加價值的休閑觀,打造別具一格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