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青海 西寧 810008)
隨著《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表明國家對于國民體質健康狀況引起了高度重視。而體育鍛煉作為提高體質健康狀況最為有效的途徑被絕大多數人所接受。近些年來,高校學生身體肥胖程度在逐年上漲和身體健康免疫力數值逐年下降,讓人嘆息不已。導致這種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消沉的心理,對體育鍛煉意識的缺乏,以及體育場地的空置,長此以往,導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斷下降。為此研究高校學生課外的體育鍛煉情況迫在眉睫,并且這一問題值得深入進行研究。通過調查,了解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通過分析找出影響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為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更好地參加體育鍛煉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促進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健康水平。
本文以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互聯網、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電子閱覽室、圖書館和中國知網等途徑查閱了有關體育鍛煉的優秀碩博論文、期刊和書籍,以及相關的國家政策和文件,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資料的整理和歸類,為論文的撰寫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結合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內容,設計了關于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調查問卷 《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情況調查表》。同時將問卷分別發放給6位青海省體育教育方面的專家征求意見,得到專家認可,說明問卷效度達到了相關要求。證明了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表1 卷發放與回收情況
本次調查共隨機發放教師問卷360份,回收345份,回收率95.83%;女生收回120份,占比約34.78%,男生回收225份,占比約65.22%。其中有效問卷300份,有效率86.95%。收集整理回收的問卷,得到相關數據。
(3)數理統計法。
用Excel對測試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剔除無效數據后,導入Spss(18.0版本)軟件對數據進行更精確的分析和統計。
(4)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處理后的數據進行分析,了解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現實情況,并加以分析。
(1)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態度情況。

表2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態度情況統計表
由表2數據顯示,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對于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態度調查中發現:選擇“非常愿意參加”的人數最多為190人,占比63.33%;其次是選擇“想參加,但時間有限”為60人,占比20.00%;之后是“有同伴邀請就參加”和“視情況而定”的人數都是20人,占比6.67%;最后是選擇“其它”的人數為10人,占比3.33%。由此可見,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對于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大多數人持積極的態度,但也存在部分學生學習條件限制電子產品的入迷而不能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
(2)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情況。由表3的數據顯示,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由高到低依次是:“增強體質健康”、“緩解學習壓力”、“促進朋友之間的交流”、“提高身體免疫力”、“減肥塑形”、“陪伴同學參加體育鍛煉”、“養成鍛煉習慣”、“提高運動能力”、“改善精神狀況”、“其它”。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不斷推進,國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也無例外,在調查中發現“增強體質健康”是絕大多數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由此表明,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并且對于體育功能的認識也在不斷提升。

表3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情況統計表(多選題)
(1)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頻數情況。

表4 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情況統計表
由表4的數據顯示,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次數整體情況不太理想,每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3天及以上”的人數為30人,占比10%;“2天及以下”的共有231人,占比75.66%,其中有3%的學生沒有參加體育鍛煉;并且還有30位學生選擇了“不固定”。由此可見,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并且缺乏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意識,沒能很好地養成課外體育鍛煉的習慣。
(2)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情況。

表5 每次鍛煉的時間情況統計表
由表5的數據顯示,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每次課外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大部分滿足 “體育人口”中體育鍛煉時間的規定。每次鍛煉時間在“30分鐘及以上”的人數為57人,占比19%;每次鍛煉時間在“30分鐘以內”的人數為146人,占比48.67%;每次鍛煉時間“不固定”的有97人,占比32.33%。由此可見,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每次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不固定”和時間較短的人數仍占有較大的比重,因此課外體育鍛煉的效果有可能大打折扣,不利于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
(3)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強度情況。

表6 每次參加完鍛煉的身體感受情況統計表
由表6的數據顯示,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每次參加完課外體育鍛煉的身體感受有65%以上的人達到了中等強度及以上。調查中發現:達到“中等強度”的人數最多為167人,占比 55.67%;其次“低強度”的人數為67人,占比22.33%;選擇“不固定”的人數有38人,占比12.67%;“高強度”的人數最少為28人,占比9.33%。由此可見,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大部人處在“中等強度”,體育鍛煉強度較為合理,但仍有部分學生在體育鍛煉時達不到中等強度及以上,這樣便會使體育鍛煉對于“增進健康”起不到明顯的作用。長此以往,不利于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
(4)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項目情況。
由表7的數據發現,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選擇情況由高到低依次是:“健步走”、“各種體操”、“球類”、“跑步”、“武術”、“游泳”、“跳繩”、“其它”。由此可見,“健步走”受到了大多數學生,可能是由于這一鍛煉項目受到時間、場地和資金等因素的影響較小,且該項目技術水平較低,因此受到了鍛煉者的青睞;其次是“各種體操”選擇人數較多,這可能是由于學生大多一些有氧運動,如“瑜伽、操舞”等。而對于傳統武術類、游泳等項目的選擇人數較少,可能是由于這些項目的普及較低導致的。

表7 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項目情況統計表
(5)學生參加課外的形式情況。

表8 每次參加體育鍛煉的形式情況統計表
由表8的數據顯示:學生在課外體育鍛煉的形式選擇上更青睞于“與朋友一起鍛煉”,占比為35.67%;其次是選擇“個人鍛煉”的占比29%;選擇“健身房進行鍛煉”的占比12.33%,“同家人一起鍛煉”的占比6.67%;參加“單位組織的鍛煉”和“體育俱樂部或協會進行鍛煉”的人數相同,占比4.33%;最后是選擇“參加社區組織的鍛煉”和“其它”的各占6.67%和1%。由此可見,學生選擇“與朋友一起鍛煉”的人數最多,這可能是由于體育學科的集群性特點決定的,說明學生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個人鍛煉”的形式也占有較大比重,這可能是由于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鍛煉,以此來達到健身效果。

表9 影響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情況統計表(多選題)
由表9的數據顯示,通過對影響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進行調查發現:“作業多、學習任務繁重,電子產品干擾”這兩點因素是影響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最主要的因素選擇的人數高達178人,占比59.37%;其次是選擇 “晚自習下課太晚”的人數為67人,占比22.33%;“上下班耗時”、“學校組織較少”的選擇人數位居第三,為41人比13.67%。
究其原因,調查的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中多數學生都自控能力太差,平時課程安排加多,加之各類考試壓力過大,電子產品誘惑,參加社團瑣事繁多,已經使學生們有些壓力,所以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就會大大減少;其二調查對象為學生這一群體,因此自控因素也會制約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其三是由于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區搬遷,導致學生們貪玩的心理對市區的向往與憧憬,使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受到嚴重的影響。

表10 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體育社團人數情況
由表10的數據顯示,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課外鍛煉參加社團情況還是比較積極,人數也是比較多,共有11個體育類的社團,種類也比較多,氛圍也是極為樂觀的。其中羽毛球協會尤為顯著共有196人,男生71人,女生125人;其次跆拳道示范社團共有185人,男生33人,女生152人,還有瑜伽社共64人,全都是女生,健美操舞協會共165人,男生40,女生125人,這幾個項目女生的參與程度大過于男生。像乒乓球、籃球、足球這些比較激烈性的運動男生大過于女生。
(1)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對于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有190人選擇“非常愿意參加”,說明學生對于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整體情況持有積極主動地態度;
(2)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主要是:“增強體質健康”、“緩解學習壓力”、“促進朋友之間的交流”等;
(3)對于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次數、每次課外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每次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強度的調查結果不太理想,存在鍛煉次數較少、鍛煉時間較短和鍛煉強度不高的問題;
(4)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課外鍛煉項目的選擇主要以“健步走”、“各種體操”、“球類”為主,“武術類”和“排球”等項目的選擇人數較少;
(5)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課外鍛煉形式主要是:“與朋友一起鍛煉”和“個人鍛煉”、“學校組織課外鍛煉”,而選擇參加“體育俱樂部或協會進行鍛”和“外界組織的鍛煉”的人數比較少;
(6)影響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主要因素有:“學習壓力,作業”、“各類考試”、“晚自習下課晚”、“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