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龍陳岳岳
(1.清華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0084;2.珠峰實驗學校體育科組 廣東 珠海 519000)
法國全能名將凱文·梅耶于2018年創造出9126分的驚人成績,一舉打破由美國十項全能之王阿什頓·伊頓在2015年創造的世界紀錄9045分,成為十項全能歷史上第三位突破9000分大關的十項全能運動員。至今為止,3人曾在十項全能比賽中4次突破9000分,分別是羅曼·塞布爾勒(捷克)的9026分(2001年),阿什頓·伊頓(美國)的 9039分(2012年)及9045分(2015年),以及凱文·梅耶(法國)的9126分(2018年)。了解當前世界頂尖全能運動員成績的結構特征,借鑒其得分結構,為今后我國十項全能運動的發展和科學訓練提供參考借鑒。
世界男子十項全能運動員突破9000分的競賽成績。
通過國際田聯網站收集整理男子十項全能運動員突破9000分的成績資料。運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統計。對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世界頂尖男子十項全能運動員的競技特征,探尋其總體差異以及各單項之間的異同點。

圖1 男子十項全能突破9000分運動員的單項等級標準結構圖
由圖1可知,3名突破9000分的運動員十項中只有1項是“三級”水平,其他項目均在“二級”水平以上。世界紀錄保持者梅耶有5個單項處于“健將”水平以上,其中1項達到“國際健將”水平,共8項處于“一級”水平以上;伊頓也有5個單項處于“健將”水平以上,其中更有3項達到“國際健將”水平,共7項處于“一級”水平以上;塞布爾勒有1項達到“國際健將”水平,1項達到“健將”水平,共7項處于“一級”水平以上,世界頂尖十項全能運動員的整體成績至少有7個以上的單項處于“一級”水平之上。
本文將達到 “健將”及以上水平的項目定義為優勢項目,“一級”和“二級”水平的項目定義為普通項目,取得“三級”水平的項目,定義為弱勢項目。梅耶和伊頓都有5個優勢項目、4個普通項目、1個弱勢項目,塞布爾勒有2個優勢項目、7個普通項目、1個弱勢項目,首先可得出的結論是十項全能突破9000分大關的運動員只存在一個弱勢項目,而梅耶和伊頓的優勢項目占總體項目的一半,結合我國田麥久提出的“雙子模型理論”,即“木桶理論”和“積木理論”相結合,主張“揚長”與“補短”并存。在男子十項全能競賽中,應發揮對總成績貢獻率較大的項目的優勢,通過加強優勢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弱勢項,從梅耶和伊頓的得分結構可見優勢項目可彌補普通及弱勢項目在全能競賽成績上的損失,而發展更多的優勢項目(5項),減少弱勢項目(4個普通項目,1個弱勢項目),是突破9000分的關鍵。

表1 男子十項全能突破9000分運動員的各項成績、得分、等級一覽表
根據表1,從項目上看,3人均在跳遠及110m跨欄取得了“健將”水平以上的成績,其中梅耶和伊頓在110m跨欄達到“國際健將”水平,塞布爾勒在跳遠達到“國際健將”水平,可見跳遠及跨欄在高水平十項全能競賽中有較高的貢獻率。在100m及撐竿跳高項目上,梅耶和伊頓取得了“健將”水平以上的成績,伊頓在100m更達到了“國際健將”水平,另外伊頓在400m也達到了“國際健將”水平,由此可見,10個項目中能達到“健將”水平以上的項目集中在100m、400m、110m欄、跳遠和撐竿跳高等短跳項目中。
根據表2,男子十項全能突破9000分運動員的單項平均得分順序為跳遠>110m欄>100m>撐竿跳高>400m>標槍>跳高>鐵餅>鉛球>1500m,反映突破9000分運動員在速度類類和跳躍類的項目得分率較高,投擲類和耐力類得分率較低。3名運動員得分差異最大的是撐竿跳高,為83.12分,主要原因是梅耶在撐竿跳高項目上取得了巨大的優勢,單項得分達到1051分,撐竿跳高是田徑項目中技術最為復雜的項目之一,發展撐竿跳高為優勢項目將在十項全能競賽中獲得較大達優勢。得分差異最小的項目是110m跨欄,分差為12.68分,由于110m跨欄均是3人的優勢項目(“健將”水平以上),對總得分有較大的貢獻率,由此可見110m跨欄項目對3人突破9000分有重要的地位。

表2 男子十項全能突破9000分運動員的各項成績平均值

表3 男子十項全能突破9000分運動員的單項得分順序一覽表
從表3及圖2可看出,跳遠和110m跨欄是突破9000分運動員的優勢項目,3人在這兩個單項均取得了“健將”以上水平;梅耶和伊頓在撐竿跳高和100m也取得了“健將”以上水平。個人得分結構方面,伊頓的得分結構分差為123.23分,是3名運動員中最大的,跑跳項目得分高(400m、100m、110m、跳遠得分超過 1000分),投擲項目得分低(鉛球、鐵餅、標槍得分低于800分),屬于典型的“跑跳型”全能選手,出現明顯的“非衡結構補償效應”,由此可見伊頓的得分結構是不均衡的,個別普通項目和弱勢項目通過其他優勢項目加以彌補和代償,從理論上來說,十項全能的總成績和各單項成績均衡程度有很大關系,但由于涉及跑、投、跳等多個技術項目,而且每一項都有獨特的特點及復雜性,在全能比賽中無法實現均衡發展是正常現象,李慶峰曾指出,十項全能運動存在兩種成績補償方式,“非衡補償”和 “平衡補償”。根據伊頓的得分結構,“非衡補償”所起的作用較大,個別項目存在的劣勢通過其他高度發展的優勢項目彌補,最終保持總成績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仍然能在全能競賽中達到9000分的高度。梅耶和塞布爾勒的分差分別為96.14分和84.69分,相對伊頓而言塞布爾勒的得分結構更為平均,屬于“綜合型”全能選手,更好的做到“補短”,盡量降低 “木桶效應”的影響,減少普通及弱勢項目拖低總分,從而達到9000分的高度。而梅耶的得分結構更為可取,主要表現在于其“揚長”和“補短”都做得更好。首先梅耶的優勢項目明顯,得分順序前5的項目都突破了“健將”水平,而普通項目(投擲類)的得分均比伊頓在投擲類的得分高,減少普通及弱勢項目拖低總分,更好地做到“揚長補短”,因此梅耶也是突破9000分的3人中得分最高的運動員。

圖2 男子十項全能突破9000分運動員的成績結構圖
(1)世界頂尖十項全能運動員的整體成績至少有7個以上的單項處于“一級”水平之上;(2)跳遠及110m跨欄是十項全能突破9000分運動員必有的優勢項目,具有相對較高的得分優勢對總成績有較大貢獻率;(3)發展撐竿跳高為優勢項目,可在十項全能競賽中獲得較大的優勢;(4)伊頓屬于“跑跳型”全能選手,得分結構“非衡補償”較明顯,速度類及跳躍類項目對總成績貢獻率較高,項群得分順序為速度類>跳躍類>投擲類>耐力類,且耐力類貢獻率高于另外兩位運動員。梅耶和塞布爾勒屬于“綜合型”全能選手,得分結構相對較為平均,項群得分順序為跳躍類>速度類>投擲類>耐力類,投擲類貢獻率高于伊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