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毓晗,喻夢倩,楊家燕,高曉晶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四川 成都 611731)
閱讀推廣是圖書館及社會相關方面為培養讀者閱讀習慣,激發讀者閱讀興趣,提升讀者閱讀水平,為促進全民閱讀所從事的一切工作的總稱。高校圖書館作為圖書館業界的重要主體,是閱讀推廣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根據大學生閱讀暨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問卷調查報告,高校閱讀推廣的主要形式包括征文比賽、圖書推介、圖書捐贈、有獎知識競賽、圖書漂流、圖書展覽、名著影視欣賞等[1]。但是大部分活動局限于圖書館內,僅僅是讀者與閱讀推廣人之間的溝通,未能打通讀者與專家之間的壁壘,閉門造車情形嚴重,未能形成有效的閱讀共同體[2]。不少活動的參與者僅限于一部分固定的讀者,有的甚至強拉學生參與,引起學生反感,整個活動都像是主辦方的“自娛自樂”,閱讀推廣泡沫化現象嚴重。如何改變圖書館這種一廂情愿的服務方式,讓閱讀推廣真正走進用戶、吸引用戶,滿足用戶的需求,讓用戶有所收獲,是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人需要思考的問題。閱讀推廣需要擺脫傳統服務模式下路徑依賴帶來的局限,模糊和淡化圖書館的傳統邊界,通過認知、技術、關系、服務等維度嵌入用戶的物理和虛擬環境,嵌入用戶學習和科研的環境,讓閱讀推廣服務走出圖書館,無縫地、動態地融入學生所在的環境中。
國內外關于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的研究較多,但更多集中于通過學科服務嵌入到用戶的物理和虛擬環境中。嵌入式館員:整合信息素養教育多次成為美國圖書館學會(ALA)“在線學習”的會議主題[3];南 卡 羅 來 納 大 學 艾 肯 分 校 圖 書 館員K.D.Weaver融入“口語交際基礎課程”,將信息素養知識整合到口語交際課堂教學、小組辯論與期末考試中,并為每次演講主體創建信息搜索活動[4];重慶工學院圖書館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互換性及測量技術”課程的教學和實踐[5]……目前,嵌入式學科服務已成為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一種常規服務模式。但是對于閱讀推廣工作而言,討論如何嵌入用戶的物理和虛擬環境的研究較少。從CNKI中以“嵌入*閱讀推廣”為檢索策略進行檢索,僅檢索到數十篇文獻。吳小玲、王真介紹了徐州工程學院圖書館嵌入專業文化建設的閱讀推廣活動[6]。劉云、高凡、楊勇等對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嵌入式經典閱讀推廣案例進行了實證分析[7]。李小燕從社會工作理念及社會工作原理方法入手,闡述了閱讀推廣和社會工作在本質上存在共通性,并具備了發展上互相融合以及嵌入的可能性[8]。汪莉分析當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存在路徑依賴問題的基礎上,結合社會工作自身特征,提出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社會工作嵌入路徑,即認知嵌入、技術嵌入和關系嵌入[9]。以上文獻有的僅從閱讀推廣嵌入文化建設和經典閱讀的單一角度進行論述,閱讀推廣是否有其它嵌入的可能性。有的僅僅從理論上分析嵌入式閱讀推廣的可能性,如何實現、實現路徑如何。本文介紹了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嵌入式閱讀推廣活動的實踐和機制,以期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之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自2009年以來逐步開展閱讀推廣的實踐并不斷探索。在閱讀推廣工作中,電子科大圖書館結合學校人才培養計劃,在專業閱讀推廣團隊的推動下,開展了成體系、有目標、全年不斷線的閱讀推廣工作,于2015年被授予“全民閱讀示范基地”。隨著“全民閱讀”理念和閱讀推廣活動的持續深入,閱讀推廣工作如何進一步有針對性、精準、有效地滿足學生閱讀需求深入,是否能夠無縫、動態、互動地融入用戶環境成為亟待思考的問題。在長期的實踐中,電子科大圖書館面向用戶、依托環境、深挖內容、利用技術逐步摸索出一套嵌入式閱讀推廣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隨著閱讀推廣的深入發展,閱讀推廣工作已從圖書館的創新服務轉化為圖書館的常規化服務。電子科大圖書館將活動化、碎片化的閱讀推廣服務結合館藏特色、學校學科特色及大學生讀者的學習時間周期特點,以開學季、讀書月、畢業季、迎新季及校慶周、國慶周、感恩季等板塊構成的“四季書香”閱讀推廣模式,將閱讀推廣活動與師生學習和生活的時間規律相關聯[10],讓閱讀豐盈四季,于細微處見功力、見真章。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開學季和讀書月吹響號角,互動活動、展覽展播、系列講座為讀者串起精彩的春日讀書時光。在充滿離別滋味的夏季,各種閱讀推廣活動一起和畢業生留住青春記憶。在秋高氣爽的迎新季,系列資源服務、講座、讀者沙龍等幫助新生盡快融入新環境。在寒冷的冬季,系列義賣活動和閱讀活動讓冬日最暖是書香。書香四季、四季書香,電子科大圖書館以常態化的閱讀推廣活動,嵌入用戶的學習周期,彰顯了圖書館“育人為本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
電子科大是“雙一流”大學中唯一的電子類院校,大部分學生為理工科背景,自然科學領域的積累較深,但人文素質的培養有待加強。為契合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在電子信息領域具有創新精神、全球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人才和精英人才,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電子科大圖書館通過深入調研、嚴謹分析論證,以“經典”和“情感”為抓手,將人文素養教育貫穿精英人才培養全過程,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如圖1所示。

圖1 電子科大圖書館嵌入“經典”和“情感”的模式
在“經典”方面,圖書館面向本科讀者開設“大學生閱讀素養”及“經典60讀本賞析”兩門公選課。“大學生閱讀素養”公選課重點講授不同類別書籍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經典60讀本賞析”公選課旨在通過經典閱讀與鑒賞,完善讀者的知識體系,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11]。通過老師導學、啟發式教學等手段,閱讀理論和賞析相結合,為學生建立系統化、層次化、多維度的人文素養知識架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賞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構建了“講座+活動”的配套支撐體系。邀請校內外專家開設人文系列講座,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圍繞特定主題展開經典誦讀、主題書展、經典影展、經典共讀、主題征文、知識競賽等活動,以多樣化的形式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讓經典走進大眾、走進校園。
在嵌入“經典”之外,電子科大圖書館設計了系列閱讀推廣活動提升學生的情感體悟,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共情,也叫換位思考,是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能力。共情能力是一種人類生而具備且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共情能力決定人生成功與否。
電子科大圖書館積極創設情境,努力挖掘情感因素。畢業慢遞,寫下一年后想說給自己的話,由圖書館封存,于一年后寄到指定地址,讓畢業既是一段結束,也是一段開始。家長抵萬金,片紙兩行字,溫暖心中留,家書雖短,卻承載了兒女對父母的深情與思念。同時在各項活動中引入“共情式”輔導。閱讀推廣人在輔導學生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地調動自身思想、情感,學會以己度人,多角度多維度的思考問題、看待世界,提升學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在全民閱讀的浪潮下,學校多個部門及組織均積極參與。參與閱讀推廣的部門或組織有圖書館、二級學院、學生社團等,出發點都是為了推動校園閱讀,但部門間缺乏合作與共享,往往只是單個部門的單打獨斗,資源欠整合,導致閱讀的效率難以體現[12]。為深耕閱讀推廣陣地,電子科大圖書館在自身宣傳平臺的基礎上,與宣傳部、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校團委、校工會、研究生分會等相關單位和組織合作,做到了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搭建起了圖書館宣傳平臺、校級宣傳平臺、相關二級單位官網等三位一體的網絡陣地,形成了平臺優勢互補、覆蓋面廣、引領性強的閱讀推廣工作網絡,如圖2所示。

圖2 電子科大圖書館“三位一體”宣傳平臺
圖書館官網和官微是宣傳的主陣地,通過活動預告、活動回顧、數字閱讀推廣、經典推送、空間介紹等,形成閱讀推廣宣傳的規模效應。校級宣傳平臺是宣傳的制高點,通過對核心閱讀推廣活動和重點項目的推廣,促成閱讀推廣的放大效應。二級單位官網是宣傳的重要補充,以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和滲透促進閱讀推廣的投射效應。三級宣傳平臺互為補充、相互配合、以合力促發展。
在利用微信公眾號、短視頻、QQ群進行閱讀推廣之外,電子科大圖書館近年來利用學校電子信息的行業優勢,將圖書館與電子信息相結合,打造“電子信息+”閱讀推廣。
利用Sierra系統對各種數據資源進行提取、分析和優化整合。每年為讀者推送年度閱讀數據分析報告,通過數據分析了解讀者喜好,反映閱讀傾向,并以此為據有針對性的調整閱讀推廣的方向。針對零借閱學生,開展圖書館破冰之旅活動,通過講座和參觀,讓其深入了解圖書館的空間、資源和服務。針對零借閱圖書,以出版社、豆瓣評分等為篩選依據,以“滄海遺珠點亮閱讀之光”為主題,推出系列主題書展,圖書借閱率顯著提升。
與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合作,從用戶使用數據入手,對指定類別書目的用戶使用數據進行分析,挖掘用戶對心理類圖書的使用規律。分析結果顯示,一年級新生相比其他年級學生對心理類圖書的借閱需求較大;放假前一周、開學第一周和假期間是學生借閱心理類圖書的高峰期。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圖書館在每學期開學和放假前會加大心理類圖書的推送力度,滿足學生的借閱需求。以讀者借閱數據為依托,邀請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師對書單進行補充和完善,確保圖書的專業度和受歡迎度。
電子科大圖書館將閱讀推廣活動嵌入用戶的學習全周期,讓閱讀和書香與學生四季相伴,通過全年化、常態化、制度化、體系化的服務,讓閱讀活動深植學生的學習和科研中。嵌入式的服務理念讓閱讀推廣與學生的學習和科研緊密相伴,以經典閱讀、閱讀系列課程促人文素養,以信息素養競賽、科研系列講座提高科研素養。讓閱讀推廣成為學生們在學習和科研路上不斷前行的重要動力。
電子科大圖書館一手抓“經典”,促人文素養的培養,一手抓“情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少讀者在圖書館組織的活動中不斷歷練,脫穎而出,在各類比賽中取得了好的成績。全國大學生“悅讀之星”、全國大學生中華經典美文誦讀大賽一等獎、“圖書館杯四川全民英語口語大賽”二等獎……每一個獎勵都是讀者人文素養提升最好的體現。同學們積極參與圖書館活動的組織工作,提升了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共情能力,學會以更積極和包容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通過閱讀推廣活動找到了更好的自己。圖書館館勤工助學團隊獲得“電子科大2016-2017學年度勤工助學先進組織”就是很好的例證。
電子科大圖書館通過“三位一體”網絡平臺的搭建,將閱讀推廣從圖書館延伸到學院,通過平臺互補,搭建起學生和閱讀之間的橋梁。閱讀推廣不再是圖書館的獨角戲,圖書館通過與學院和相關二級單位的嵌入和整合,改變了原有散兵游勇的格局,以合力促發展,大家共下一盤棋,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三位一體”平臺使閱讀推廣不再拘泥于圖書館單一平臺,通過規模效應、放大效應、投射效應不斷擴大閱讀推廣的影響力。2019年,電子科大圖書館聯合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研究生分會等校內單位開展了閱讀推廣活動,使閱讀推廣對學生的影響完成從“隱性引導”到“顯性引導”,從“圖書館單向主導”到“圖書館-學生雙向交流”,從“發聲者”到“引導者”的轉變。
通過將電子信息與圖書館相結合,電子科大圖書館從數據出發,讓數據服務于需求,讓服務來源于數據,根據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系列閱讀推廣活動。2019年,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近2000名學生參加了“圖書館零距離——新生課堂”,近百名留學生了參加了English tour,推出了2期“轉角遇到你——冷書推薦”,在迎新季和525大學生健康節上有針對性的推薦系列心理類圖書……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讓閱讀推廣實現了有的放矢,既盤活了圖書館龐大的數據存量,實現了從數據存量到服務增量的轉變,又提高了閱讀推廣的精準性和目的性。
閱讀推廣肩負著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命,事關圖書館和圖書館員的定位與價值問題。嵌入式閱讀推廣通過整合資源,模糊和淡化圖書館的傳統邊界,通過認知、技術、關系、服務等維度嵌入用戶的物理和虛擬環境,嵌入用戶學習和科研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讓閱讀推廣服務突破圖書館這個物理空間,將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無縫地、動態地、互動地融入學校這個宏觀大環境中,融入學生所在的微觀環境中,提倡一種超越圖書館的閱讀推廣。
電子科大圖書館嵌入用戶學習全周期,通過全年化、常態化、制度化、體系化的服務助推學生的學習和科研;嵌入經典和情感,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共情能力;嵌入“三位一體”網絡平臺,讓圖書館融入宏觀環境,實現顯性引導和雙向交流;嵌入電子信息+,讓數據說話,提升服務的精準性和目的性。電子科大圖書館的實踐賦予了閱讀推廣新的內涵,為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理論和服務模式的重構、創新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在嵌入式閱讀推廣的實踐中,如何持續深入還需要業界同仁進一步的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