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多
關鍵詞:新政府會計制度? 醫院? 內部控制? 問題? 對策
為了適應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的需要,規范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根據各項會計法律、法規及規章,財政部制定了《政府會計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同時不再實行《醫院會計制度》等。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原有行政事業不同行業、不同機構的會計核算模式進行了整合,消除信息差異,實現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統一。根據實際需要,將不同行政事業單位的同類業務同質化,便于上級單位進行數據的分類匯總,也便于同級單位間進行數據的比較。由于會計制度變更,核算的內容及方式產生了一些變化,為了保障新舊會計制度的安全過渡,為了配合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核算需求,保障財務會計管理的順利進行,加強及優化醫院內部控制勢在必行。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不同之處在于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相輔相成,互相分離又相互銜接,主要體現在“雙基礎”、“雙功能”“雙報告”。“雙基礎”通過平行記賬模式體現,即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并行的雙會計核算模式。財務會計按照權責發生制核算,預算會計按照收付實現制核算,兩種核算方式共同反映業務的實質。“雙功能”是采用“5+3”要素,除原有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會計五要素外,新增了預算會計三要素: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財務會計要素實現了財務會計核算功能,預算會計要素實現了預算會計核算功能。“雙報告”是指財務會計核算形成財務報告,預算會計核算形成決算報告。財務報告反映會計主體特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及運行狀況,給管理者提供真實的財務信息,為決策提供依據。決算報告反映會計主體特定時期的預算收支情況,向管理者反饋預算執行情況,便于管控的同時,為下年預算的編報提供依據。財務報表與決算報表之間的差異,通過差異調節來體現勾稽關系。兩份報表能更全面、更完整的披露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
從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新政府會計制度對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取消“財政專項支出”科目,將其按類別和性質分別規集到“業務活動費用”和“單位管理費用”科目中。把財政支出整合到醫療經營的過程中去,體現了成本的完整性;第二,取消“待沖基金”科目,不管是財政還是非財政投入資金購買的固定資產,當月購入當月計提折舊,當月減少則不再計提折舊,折舊計入“累計折舊”科目。把財政資金購置的固定資產折舊計入當月成本,使得財務會計成本核算更全面;第三,費用要按支付對象進行披露,分為“本部門內部單位”、“本部門以外同級政府單位”、“其他”,披露了成本的去向,完善了成本的信息。另外,新政府會計制度對預算控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賬面更直觀、更清晰的反映預算收支的執行情況,提高管理者對預算控制的重視。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要適應新政府會計制度,需要進一步加強醫院內部控制,建立健全管控制度,在提升醫療技術的同時,加強醫院財務管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為醫院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當前,面對新政府會計制度對成本控制、預算控制等提出的新要求,醫院應當重視內部控制,正視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缺陷。
(一)內部控制意識不強,重視程度弱
大多數醫院關注的焦點始終是如何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其次是關乎醫院發展的運營及盈利情況,對于制度是否根據醫院發展而及時更新、職能部門是否完善及是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等不夠重視,這就使得醫院發展與內部控制脫節,產生風險,財務工作也無法滿足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
(二)財務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很多醫院會計人員持證上崗,不具備較強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習慣于一成不變的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對于新的會計制度,接受時間長,適應能力弱,無法在短時間內領悟和學會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變化及應用,因此也很難將會計內部控制落實到位。
(三)預算控制不到位,執行與績效脫節
醫院采用傳統的預算編制模式,大多使用的是增量預算法,即以上年的成本費用水平為基礎,結合今年預測的業務量及可能影響成本費用水平變動的因素,調整相關成本費用來編制今年的預算。這種模式無法對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預算,項目資金使用部門對項目資金使用的來龍去脈不做了解,可能導致資金的使用方向與項目本身的目標相背離。
雖然編制了預算,執行了預算,也分析了預算執行情況,對于執行到位的部門給予表揚,執行未達標的部門提出批評并要求其改進。然而這一切脫離了績效評價,那只能是一種形式,無法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也起不到激勵作用。
(四)內部控制信息化程度低,數據不共享,財務與業務脫節
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醫院往往重醫療、輕管理,以至于內部控制跟不上醫院發展的腳步。近年來,由于網絡科技飛速發展,利用信息系統工作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醫院也開始引入越來越多的辦公平臺,如:財務使用的賬務處理系統、設備部門使用的設備管理系統等等,然而這些平臺都是相互分離的,平臺間相同業務的數據不相等,賬務與實物不相符,導致財務與業務脫節,內部控制起不到效果。
(一)提高財務人員內部控制的意識,適當的給予財務人員內部控制的權限
日常工作中強調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將內部控制與實際工作關聯起來,培養財務人員內部控制的意識。領導給予財務人員內部控制的權限,方便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例如:財務人員有權了解科室的運營狀況,并且有權要求科室配合財務的監管,在發現問題以后有權要求科室配合整改等。
(二)加強培訓,提高財務人員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通過外部專業會計機構培訓或者是財務人員的內部交流,都有助于財務人員理解和熟悉新政府會計制度,并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做賬等進行實際操練。碰到難點,也可以進行溝通交流探討,最終使會計工作質量得到提升。只有全面的了解新政府會計制度,才能把握住會計內部控制的重點。
(三)執行全面預算結合評價體系,把內部控制落到實處
要將全面預算提升到戰略性的高度,明確全面預算的目標,優化預算的結構,審核預算的合理性,最終把預算的職責合理分攤到每一個崗位去。監控預算執行情況,考慮到預算的影響因素,對預算進行調整,以調整值比對執行情況的結果為標準,通過評價體系進行評價,并給予相應的績效獎勵和處罰,形成良性循環,避免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而忽略了醫院的公益性等。
(四)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搭建數據共享平臺
加大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及人力投入,將前端醫療平臺與收費平臺、賬務平臺搭建在一起,賬務平臺與實物部門平臺搭建在一起,實現數據的共享。搭建全面預算系統,查看及監管預算執行情況;搭建全成本控制系統,實現成本的完全分配,更準確的把握科室、項目的盈利情況;搭建RBRVS系統,通過績效激勵和指標考核,提高醫院服務質量。最后通過HRP系統進行整合,信息互聯互通,實現資源統一、高效、優化配置。
綜上所述,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的內部控制對會計人員、信息化平臺的搭建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應該正視以往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看清醫院發展的現狀,制定適合醫院的內部控制制度,配合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特征,運用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但是醫院短期內要搭建起完整的內部控制平臺,存在一定的困難,可以先分塊搭建系統,實現局部管控,待分塊系統搭建完成后,通過逐步整合,再建成完整的內部控制平臺,這將是一個長期又艱巨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彭曉.試論公立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變化及應對策略[J]中國市場,2019年第33期.
[2]李小平.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加強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年第10期.
[3]劉慧芳.加強醫院會計信息化在醫院核算中的管理[J].財會學習,2019年第33期.
[4]黃賽.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相關問題及對策初探[J].商訊,2019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