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
摘要: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教師要實實在在的,抓住身邊的小事,從一點一滴做起,關心學生,了解學生,不僅授業解惑,更要以自己高尚的師德水平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在工作實踐中,我對教書育人的體會是:以細心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善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把關心送給每一個學生,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因為在我心中,始終堅定著一個信念:愛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
關鍵詞:關愛;學生;心靈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249-01
一、細心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
學生的一言一行,往往反映著他內心世界的變化,甚至一個表情,一個眼神的微妙變化,教師要細心地觀察,抓住教育的契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在一節美術課的評價環節,小明走上來,指著黑板邊上的一幅畫說:我認為這幅畫畫得好。”可是話音剛落,旁邊的小雨就蹭的一下站了起來,說:“老師,這不是我畫的,是我同桌幫我畫的。”我愣了一下,馬上說:噢,你很誠實,那這朵小紅花還獎能給你嗎?”她搖搖頭,有些失望的坐了下去,看著她的神情,我的心里一緊,想道:這樣處理是不是有些簡單?就因為對老師說了真話,本來能得到的小紅花得不到了,那么下一幅畫會怎么樣呢?下一次需說真話時她還會說嗎?”想到這,我馬上說:“同學們,老師覺得這朵小紅花還是應獎勵給小雨,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同學們聽了我的話也愣了,可想了一會,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因為她誠實!”“對,同學們,我們要像小雨那樣,做個誠實的孩子,注意以后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在掌聲中,小雨拿著小紅花笑了的同時也鄭重的點了一下頭。
課后,我暗自慶幸,因我的細心而抓住了這個教育的契機,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如果處理不當,也會給孩子心理成長的路程中,投下一道陰影,但相信今天這件事一定會在她小小的心靈中,灑下一片陽光。
二、善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小學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能做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去輕易傷害它,那孩子心理會健康成長。
今天,一年級美術課,我講述的是畫梅花鹿,這只梅花鹿長著圓圓的頭,大大的眼睛,非常可愛。我一邊講解,一邊演示,同時也觀察他們的聽課狀況,我發現大多學生聽得非常認真,仿佛被美麗的小鹿吸引了,只有最后一排的小海沒聽講,只見他一會兒轉動小尺,一會兒又碰碰旁邊的同學,與他講話。我心里想:這孩子又不聽課。剛想大聲批評他,可又怕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更怕傷害他的自尊心,靈機一動,有主意了……小鹿畫完了,可卻變了一副模樣,眼睛向下耷拉著,一幅生氣的樣子,這個變化,馬上被眼尖的學生發現了,他們喊道:“老師,小鹿生氣了!”我說:“小鹿生氣是有原因的,你們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孩子們搖搖頭,我接著說:“因為有個小朋友一直在講話,好像不歡迎小鹿的到來,所以小鹿才生氣了!”聽了這句話,大家都笑了,同時眼睛都轉向了小海,小海馬上把手放下,坐端正,接著我又演示了一只高興的小鹿,并說:“現在小朋友們都認真的聽課,小鹿特別高興,你們看是不是這樣啊?”“是!”孩子們叫得格外響。
在這節課上我沒有利用大聲的訓斥去批評教育學生,而是利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巧妙的把自己的不滿意轉到小鹿身上,把小鹿擬人化,不僅讓犯錯誤的學生自己認識到錯誤并改正,更保護了他的自尊心。
三、把關心送給每一個學生
在課堂上教師不應只注意那些優秀學生,更要注意那些相對能力差一些的學生,把老師的關心送給每一個學生,不要讓學生從教師的言行上感受到對自己的歧視,造成自卑心理,而要多關心他們,多引導和啟發,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在《海底世界》一課中,巡視指導時,我看到許多同學表現的海底世界五彩斑斕,心里很高興,可當走到小偉面前,卻讓我吃了一驚,只見他的畫,亂糟糟一片黑色,讓人看了很不舒服,我忍住心里的不快,說:“偉,你畫的是什么?”小偉把一半臉埋在胳膊里,皺著眉頭,沒有回答,仿佛在等著我劈頭蓋臉的一頓批評,我接著說:讓我猜一猜吧,你是不是想畫被污染的海水,再發明一種海底清潔器把海水清理干凈,對嗎?”聽了我的話,張偉的臉由陰轉晴,眼中頓時有了光澤,像有一朵小火苗在跳動,并且連連點頭,然后飛快的畫了起來,之間我不時地過來告訴他線條怎樣表現,色彩怎樣搭配,畫畫完了,張偉的畫得到了最有創意獎,受到了同學們一致贊揚。
課后我想,如果小偉今天受到一頓批評,恐怕就會對繪畫再也沒有信心和興趣,而現在我的課堂里又多了一個充滿自信和創造力的孩子,心中倍感欣慰。
四、結語
細心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把關心送給每一個學生,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這些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小事中,恰恰蘊藏著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最好的契機,也是教師愛學生的表現。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教育過程中的點滴小事,對孩子的終身負責,讓教師的愛伴隨學生的終生發展,讓老師的愛在孩子的心中灑下一片陽光。
參考文獻:
[1]楊政卿.關愛——灑向學生心靈的陽光[J].黑河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