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曄?李曉岑
【摘要】? 新媒體給大學生閱讀行為注入了新的特點,對大學生閱讀行為進行引導意義重大。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行為引導應從以下幾點切入:開展閱讀推廣,培育閱讀氛圍;推進媒介素養教育,規范閱讀行為;開展閱讀教育,提高閱讀能力,以切實達到閱讀效果。
【關? 鍵? 詞】新媒體;大學生;數字化閱讀;閱讀引導
【作者單位】邢曄,石家莊學院;李曉岑,石家莊學院。
【中圖分類號】G252.1;G64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8.026
2020年4月20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對外發布了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包括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數字化閱讀已成為人們普遍的閱讀方式。大學生群體思想活躍、適應性強,數字化閱讀已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閱讀行為。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索契接受專訪時談道,“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媒體時代,如何揚長避短地對大學生閱讀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值得探究。
一、新媒體時代引導大學生閱讀行為的意義
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大學階段既是閱讀的關鍵時期,又是最佳時期。閱讀對大學生的意義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閱讀觀念,提升閱讀成效
大學生群體是朝氣蓬勃的青年群體,他們思想活躍、思維多元,對新事物、新理念具有較強的接受和學習能力,但面對的信息環境也比較復雜。閱讀是汲取知識、滋潤心靈的直接方式,大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對人生、世界、自我的初步認知,閱讀也會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引導大學生的閱讀行為,可以有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閱讀觀念,提升閱讀成效。
2.有利于提升大學生思考力,提升思維水平
思考力的提升有賴于深度閱讀和深度分析,但是當前“屏閱讀”容易使大學生陷入快瀏覽、淺閱讀的誤區,他們很難靜下心來去思考文字背后的深刻內涵。對大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可以提升他們對內容的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力戒浮躁,從而提升人文素養。
3.有利于加強大學生辨識力,提升思想素養
信息大爆炸時代,大量信息通過各類媒介傳播,鋪天蓋地、魚龍混雜的信息中包含了一些不良信息。當前,網絡不良信息多元化趨勢比較明顯,色情、暴力等不良內容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大學生本身對不良信息有一定辨識力,具備防范不良信息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礎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對大學生閱讀行為的引導,可以進一步提升他們辨識和防范不良信息的能力,使其在閱讀中不斷提升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
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的特點
1.數字化閱讀成為主流,閱讀方式多元
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閱讀率,拓寬了大學生的閱讀渠道。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19—29周歲的人中,數字化閱讀的人群占比31.7%。這說明青年群體是數字化閱讀的主力軍,而大學生又是青年閱讀群體的主力。當前,大學生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以紙質書籍閱讀為主到電子化閱讀普及,閱讀的介質越來越豐富。從硬件來說,有電腦、手機、iPad、閱讀器等;從軟件來說,有各類網站,還有專門的讀書APP,如微信讀書、掌閱iReader、百度閱讀等。可見,科學技術的發展給大學生的閱讀行為帶來很大改變,閱讀方式正在從單一走向多元。
2.數字化閱讀內容可豐富大學生的閱讀感受
新媒體時代,閱讀載體呈現內容的形式不僅僅是文字,還包括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它們豐富了大學生的閱讀體驗,提升了大學生的閱讀興趣。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新媒體實現了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互動,讀者不僅是簡單的接收者,也可以借助平臺交流閱讀感受。當代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意識強,數字化閱讀載體的互動性使他們極易實現角色互換,參與需求更易被滿足,自我認同感更易增強。大學生使用數字軟件閱讀獲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實現彼此的溝通與反饋,促進學術交流、思想碰撞,這使他們的閱讀行為更加深入,閱讀興趣更加濃厚。
3.數字化閱讀場域可滿足大學生閱讀多樣性需求
數字化閱讀場域是以網絡為基礎的,與傳統的紙質書籍不同的是,數字化閱讀的閱讀條件限制少,隨時隨地拿出手機都可以實現閱讀。同時,數字化閱讀場域擴大了閱讀范圍。網絡包含海量的閱讀資源,各領域書籍、學習資料、信息資訊應有盡有,只要需要就能迅速調取,有效擴展了大學生的閱讀范圍。
數字化閱讀場域的虛擬性讓大學生可以不同身份參與多個場景來完成閱讀行為。需要注意的是,數字化媒體的虛擬性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促進了大學生閱讀行為的自由開展,延伸了大學生閱讀的觸角,有利于幫助他們積極參與閱讀;另一方面,虛擬化的人物關系和交流空間使閱讀信息真實性降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閱讀行為引導策略
新媒體正在逐漸改變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如何利用新媒體優勢進一步引導大學生閱讀行為,筆者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切入。
1.開展閱讀推廣,構建閱讀氛圍
良好閱讀效果的實現與良好的閱讀氛圍密不可分,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行為引導應從閱讀氛圍構建著手。
首先,建立長效閱讀推廣機制,讓閱讀引導時時呈現。相關機構要積極開展各類讀書活動,各級政府、讀書協會、教育機構、文化機構應當利用節假日、宣傳周、世界讀書日等開展各種活動,如“閱讀季活動” “圖書漂流活動”等。高校可以定期舉辦讀書交流活動,邀請名家做講座,營造閱讀氛圍,引導大學生積極分享讀書心得,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
其次,通過大數據挖掘大學生閱讀特點,分級分眾推廣閱讀。新媒體時代,大數據能勾勒出大學生閱讀全息圖,讓大學生閱讀推廣活動有的放矢。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大學生群體的不同閱讀需求、閱讀興趣點有針對性地組織閱讀活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剛入大學的新生閱讀愿望高,閱讀需求強烈,此時可以持續開展一系列閱讀活動,如“新生必讀書目”“學長薦書”“閱讀競賽”“閱讀達人秀”等,引導新生形成閱讀習慣,愛上閱讀。
最后,創新閱讀推廣形式。高校閱讀推廣活動雖然年年開展,但形式略顯陳舊,并未跟上新媒體時代的步伐。創新推廣形式需要結合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閱讀行為的特征,進行線上線下多途徑、多渠道推廣。例如,光影閱讀,通過微電影或微視頻聚焦閱讀重點;線上讀書會,方便快捷實現閱讀分享;名師讀書直播,帶領大學生進入經典世界;學校圖書館公眾號、十點讀書、導師線上薦書等結合新媒體即時性、互動性特點的閱讀推廣活動深受大學生歡迎和喜愛,能實現推廣形式和內容的創新。
2.開展閱讀教育,提高閱讀能力
高校作為大學生閱讀的主陣地,應將閱讀教育納入大學生教育中,引導大學生閱讀,強化大學生閱讀意識,提高其閱讀能力。高校閱讀教育應結合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閱讀的特點開展。
一是閱讀方向教育。新媒體背景下,海量的閱讀信息鋪天蓋地,要避免大學生閱讀興趣隨波逐流,閱讀方向教育必不可少。高校可通過經典導讀、專業課教師薦書等引導大學生聚焦正能量閱讀。
二是閱讀方法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恒心,還要提高讀書效率和質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新媒體拓展了大學生閱讀載體和方式,延伸了閱讀內容,所以閱讀方法也要與時俱進。閱讀方法的掌握不能只靠一時之力,需要通過長期的閱讀訓練才能實現。高校閱讀指導課程的教師可將方法指導課和閱讀實踐課結合,有針對性地解決大學生閱讀問題,如不同閱讀內容適用何種閱讀方法、不同媒體如何閱讀更有效、不同時間和場合采用哪種方法等。這樣才能切實幫助大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做到閱讀有收獲。
三是閱讀思維教育。新媒體時代,閱讀信息海量,大學生的閱讀節奏加快,易出現淺表化閱讀、無思考閱讀等現象。閱讀思維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打通閱讀和思考之間的通道,高校可通過開展閱讀導讀課程和舉辦讀書分享會開展閱讀思維教育,以有效引導大學生深度閱讀,提升大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思考能力。
四是引導大學生加強自我閱讀管理。大學生是閱讀的行為主體,高校要引導大學生做出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閱讀規劃,如合理規劃閱讀書目和閱讀數量;要指導大學生在實現階段性閱讀規劃基礎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樹立終身閱讀的理念;要倡導大學生建立閱讀互助小組、讀書微信群,互相推薦好的閱讀資源,交流閱讀感受,有意識地進行深度閱讀;要給大學生提供推廣閱讀的空間和平臺,讓他們在向他人宣傳閱讀理念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自我的閱讀認知,成為正確閱讀理念的傳播者和倡導者。
3.推進媒介素養教育,規范閱讀行為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各國都積極展開媒介素養教育。媒介素養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媒介的性質和功用,善用媒介信息,提高不良信息的規避能力。具體到數字化閱讀方面,媒介素養教育即教育大學生明確新媒體的性質和功用,正確利用數字化閱讀實現個人成長。
媒介素養教育應以政府為主導,以學校教育為主體,輔以社會、家庭、社區教育,多方聯動。就目前而言,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是規范其閱讀行為的必要途徑。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關鍵在于提高大學生的思辨能力。要讓大學生在繁雜的信息中辨別真偽,守住初心和底線,就需要加強內在知識的積累,促進質疑能力的提升,課程設置應注重提升大學生的思辨能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讓閱讀成為一種終身學習方式,就要在學生時代打下堅實基礎。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行為有了新的契機,也出現了一些困擾,相關部門應多方聯動,切實加強大學生閱讀行為引導,提高大學生閱讀能力,規范大學生閱讀行為,使閱讀成為大學生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張麗莉,馮小燕. 微課視角下大學生新媒介素養的培養路徑研究[J]. 出版廣角,2020(11):91-93.
[2]譚璐. 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閱讀教育研究[J]. 新閱讀,2020(8):63-64.
[3]趙小彥,熊韻波. 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辯證思考與發展趨勢[J].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 (4):95-98+103.
[4]韓丹,曹鵬舉.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閱讀行為檢視及其引導——以國學經典閱讀為例[J]. 西部素質教育,2019 (1):147-149.
[5]張佳.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閱讀推廣模式探析[J]. 出版廣角,2019(18):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