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建新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小微企業面臨的困難主要包括訂單下降、限制開工、人員不足、固定成本負擔過重、供應鏈中斷,以及進而可能帶來的信用和債務風險等。為進一步了解疫情對縣域民營、小微企業的影響情況,人民銀行大姚縣支行聯合金融、財政、工信、國投公司等部門到轄內錦億、利英、廣益、家和、欣杰、兆鵬等部分民營和小微企業開展了調查。
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大姚縣民營和小微企業的影響情況
(一)延遲開工開業
其主要原因:一是假期統一延遲;二是企業主擔心疫情主動延遲開工;三是實施交通管制員工難以返崗。多數企業開工時間比往年春節假期延長了近半個月。
(二)復工復產率較低
由于受疫情的影響,下游客戶需求減少,上游客戶原料供應不足,企業考慮到自身成本和銷售情況,員工復工率僅為40%-80%。
(三)經營業績下降
因受交通管制的影響,訂單比往年明顯減少,盡管企業已經復工復產,但生產能力下降,貨款回收緩慢,無疑給部分企業雪上加霜,造成流動資金嚴重短缺,面臨停工停產的可能。
(四)固定資產成本負擔過重
園區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過大,短貸長用,盡管貸款銀行調整了企業的部分貸款期限,但因前期長期挪用流動資金貸款,致使貸款調頭成本增加,不堪負重。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長時間的停工停產導致企業無法創造收入,但需要支付人工費用、電費、銀行利息等,又導致企業承擔著巨大的負擔,全面復工復產面臨較大困難。
(五)自身抗風險能力不足
作為弱勢群體的小微企業,在疫情下,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與經營能力不足以對抗這次的“黑天鵝”事件。受疫情的影響,多數企業無法按計劃完成原定經營目標,需要對全年的業務指標,甚至商業模式做創新和突破。從調研的企業來看,現金流是目前髟響企業的核心因素,甚至要面對縮減編制、縮減商業布局等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縮減編制、縮減商業布局這種舉措也只能短期改善現金流,從長遠看還是面臨著諸多發展難題。
二、助力企業穩生產、“輕裝上陣”的政策措施
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大姚縣委、縣人民政府出臺了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26條措施建議,涉及企業降本減負的措施:一是減免企業稅收。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確有困難的企業,可申請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延長至8年。二是降低實體企業成本。2020年企業可在國家政策規定的5%-12%范圍內自行確定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4月底前允許緩繳住房公積金。對完成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改造的企業每戶補助2萬元。兌現2018年、2019年穩增長政策獎勵資金740萬元。對具有出口資質且年內有出口業績的企業,縣財政按照全年出口額的0.5%給予獎勵。對第一次升規的工業企業,縣財政每戶給予獎勵資金5萬元;第一次達到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縣財政每戶給予獎勵資金3萬元。三是降低企業用電用水用氣成本。2020年2-3月用電按目錄電價標準的90%結算。四是幫助企業完善合同履行手續。適當延長合同履行期限,具體期限由雙方協茼確定。清理拖欠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賬款工作。涉及財政金融支持的具體措施:一是加大信貸紓困力度。向過橋資金池注入過橋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開展過橋資金業務,為企業貸款調頭提供便利。整合財政和企業助保貸資金不少于1000萬元,撬動商業銀行向重點企業免擔保信貸支持。二是補貼企業貸款利息。對規模以上企業貸款在200萬元以內給予一年的基準利率貸款貼息,對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給予50萬元以內一年的基準利率貸款貼息。這些舉措的目的是為了降低企業在疫情期間的運行成本,最大程度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共渡難關。
三、應對措施及建議
一直以來,小微企業對縣域經濟社會的穩定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小微企業對縣域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支撐和拉動作用;另一方面,小微企業在穩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微企業能否健康運營也會影響縣域經濟的平穩運行。目前,抗擊疫情已進入關鍵時期,持續時間尚不可知,用工人員不確定性、供應鏈中斷和市場需求的下滑,可能導致企業復工困難、生產停滯、利潤下滑甚至虧損;流動性出現不足則會給企業帶來信用和債務風險。因此,關注疫情對小微企業的影響、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如何應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調研情況,提出以下建議措施。
(一)對企業開展自救的建議
第一,主動聯系當地政府和行業協會,請求他們尋找銷售渠道;對于一般商品,要以降價銷售的方式去庫存,力求保證及時回籠本金;外貿企業要充分利用國內市場需求,盡量出售積壓產品,減少商品庫存,盡快回籠貨款。
第二,尋找合作伙伴,對閑置的房屋,合法取得的空地、基地等采取租用、出讓等方式盤活資金。
第三,企業除了增加收入、壓縮開支并管理好現金流之外,更要重視資產的流動性。協調好與銀行和其它債權人的關系,適當融資,避免陷入資產流動性的陷阱。
第四,及時完善合同履行手續。對已經簽訂購銷合同的小微企業,因疫情影響無法按時履行合同義務的,要及時與對方溝通協商,適當延長合同履行期限,避免違約發生。
(二)對于政府決策部門的建議
一是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需要直接輸血,相關部門應及時落實已經制定出臺針對小微民營企業降本減負的措施。促使貸款貼息、企業獎勵及降本減負等各項措施及早落地。
二是建立掛點企業幫扶制度。落實縣級領導干部掛點企業制度,幫助企業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協調相關政策措施盡快落地。
三是政府增信。整合財政和企業助保貸資金,撬動轄內銀行業向民營和小微企業免擔保信貸支持,為不能提供足額抵押擔保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三)對于金融財政部門的建議
1.落實融資服務責任制。各金融機構要以高度的責任感,按照楚雄州金融辦、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人民銀行《關于推薦全州中小微企業項目信貸融資需求的通知》(楚金辦[2020]8號)要求,人民銀行在收到《云南省復工復產企業融資需求情況表》后,要準確掌握企業融資實際,同時向轄內各金融機構推送名單,名單內的企業實行服務責任制,對已經和金融機構發生信貸業務的企業,由承貸金融機構負責繼續服務,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未與金融機構發生信貸業務的企業,實行首問責任制,金融機構收到名單后2個工作日內開展融資服務對接,簡化流程、手續,盡快放貸。
2.創新信貸產品,建立綠色信貸通道。一是加大金融科技創新力度。各金融機構應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合理擴大線上信用貸款規模,運用金融科技提升信貸服務能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二是加大中征應收賬款融資對接平臺的運用力度,為中小企業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服務。三是進一步加大銀擔合作力度。充分利用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積極主動加強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與合作,適度降低擔保機構準入門檻,簡化擔保手續,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四是提高信貸業務審批效率。各金融機構要建立疫情防控審查審批綠色通道,對涉及疫情防控的信貸業務,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優先辦理、即來即審。
3.構建金融服務機制,提升信貸落地效率。一是依托大姚縣已經建立的金融服務團協調機制,圍繞全縣重點領域,深入開展金融產品和政策宣傳,為銀政企行動對接做好宣傳動員;二是由發改、工信等部門,對有信貸需求的項目和企業開展摸排,填寫《2020年大姚縣重點項目融資對按情況明細表》《2020年大姚縣企業融資需求情況明細表》,由人民銀行將全縣需求清單直接推送至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三是各金融機構信貸人員第一時間對重點項目和企業開展“一對一”信貸需求調查和融資對接,有效提升信貸落地的效率。
4.加強科學領導,強化責任落實。一是制定《2020年大姚縣加強政銀企融資對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明確組織領導和小組成員單位職責,細化具體分工與工作節點,全面統籌和協調推進2020年銀政企融資對接相關工作。二是按照“一把手”負總責,任務到人,明晰職責的要求,確保責任落實到人。注重過程督導,采取隨機抽查與面對面約談相結合的方式,確保工作措施落實到位,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和復工復產。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大姚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