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碧容
文言詞匯是讀懂文言文的基礎,掌握足夠量的實詞是學好高中語文文言文的關鍵,所以掌握文言文詞語歸納整理的方法至關重要,在這里我給大家講講文言文 “多詞一義”的整理。顧名思義,“多詞一義”就是指不同的文言文詞語都有一個相同的義項,把這些具有相同義項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整理好放在一起有助于學生連鎖記憶。比如,有“邀請”這個義項的文言實詞就有“延”“引”“速”“請”和“要”等。
在文言文中如果說文言文的“一詞多義”是文言詞語中的縱向記憶,那“多詞一義”就是文言文詞語的橫向記憶,這種記憶方法也可以叫拓展遷移法。在備戰語文高考中,掌握文言文實詞和虛詞這一關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如果我們每一個學生在積累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方面都能熟練掌握“多詞一義”的整理方法,那對理解文言文來說無疑是事半功倍。
一、先說實詞
1.要積少成多,熟悉初中和高中的課內文言文詞語
拿“但”這個詞來說,初中《木蘭詩》中就有“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作虛詞,是“僅僅,只是”的意思。上了高中,作副詞是“僅僅,只是”意思的文言詞語就會經常在文言文考試中出現,因為高中語文人教版的課文中就多次出現。除了“但”字,還有“徒”“直(只)”“唯”“僅”“特”等等,它們都是翻譯成“僅僅,只是”。
比如,“但”字,在曹操的《短歌行》中就有“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之勞,而位居我上。”? ? ? ? ? ?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李白《將進酒》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 ?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文言文中沒有表示復數的詞,所以常用一些詞語來表示,大致相當于“……們”“這些人”。在賈誼的《過秦論》中就出現了幾次:
“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
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
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上面的“之屬”“之徒”“之倫”都是“這些人”。在我們講到課內這些知識的時候,就可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回憶我們學過的有“這些人”“這類人”義項的文言詞語。
如:不倫不類
無與倫比
滑稽之流
烏合之眾
所以,我們積累整理文言實詞時就可以把它們都放在一起記憶,這樣的記憶會更持久有效。再往后學習,我們還會繼續遇到有重復或相同的其它文言實詞,只要是有這個義項的詞我們就繼續追加補充到積累本上。
如,若屬皆且為所虜。——《史記·項羽本紀》積累起來,我們在課內學習時就可以掌握“屬、類、等、徒、輩、流、倫、眾”等有相同義項的十個不同的文言實詞。
2.須在課內文言詞語積累的基礎上,結合教輔資料、考試、周測中出現的文言詞語補充整理
現在高考考查的文言詞語范圍越來越廣,這就要求我們還要在平時練習和各種考試中繼續補充我們考到的與課內文言詞語義項相同的一些詞。如,前面的作“僅僅,只是”意思的詞語,課內出現的有相對簡單的“但”“徒”“直(只)”“唯”“僅”“特”等,而在一些練習和考試中會出現有相同義項的不同的文言詞語,比如,在 “第(弟)”“啻”等等。
“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 ? ? ? ? ? ? ? ? ?——王禹偁《黃岡竹樓》
我們在平時考試時還經常碰到“啻”字,常用在表示疑問或否定的字后,組成“不啻”“匪啻”“何啻”“奚啻”等詞,在句中起連接或比況作用。
又如,上面表示復數的詞,在課外閱讀或考試時,一樣會遇到課內沒有的詞:
“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
—— 黃宗羲《柳敬亭傳》
或者是在詩歌鑒賞中也會出現類似的詞語: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遞翼應勞”
——陸龜蒙《歸雁》
像“儕”“曹”這些在課外遇到有跟課內出現的相同義項而不同的詞語時,我們就應該及時補充到我們的積累本中。
我們再看幾個例子:
(1)“指責、責備”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鴻門宴》,這個“督過”二字是同義復用,都是“指責,責備,指出過失”的意思。我們指導學生積累文言實詞時就馬上讓學生發散思維,橫向記憶,回憶學過的或者是自己掌握的有跟“過”有相同義項的實詞都有哪些,并且馬上整理到積累本中。像初中學過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就有“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一句,“刺”就是“指出過失,指責,責備”之意。再結合其他的文言文學習和課后積累,我們可以掌握“過、督,責、非、讓、刺、謗”等具有相同義項的文言實詞。
(2)“偷偷地,秘密地,私下”——“暗、私、陰、潛、竊、間、偷微”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
——《鴻門宴》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杜甫《春夜喜雨》
“侯生乃屏人間語。”
——《史記·魏公子列傳》
“竊罵侯生。”——《史記·魏公子列傳》
“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
——《史記·李將軍列傳》
“微服私訪”
(3)“到……去,前往”——“之、適、詣、至、如、去、造、往”
“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
——《屈原列傳》
“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 ? ? ? ? ? ? ? ? ? ? ? ? ? ? ? ? ? ? ? ?——《促織》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
——《詩·魏風·碩鼠》
“未幾,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二、再看虛詞
虛詞的整理除了和實詞一樣的進行課內的積累整理,加上課外的及時補充外,還可以更明確地進行分類鞏固積累記憶。如,表示時間的詞經常會貫穿文言文,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歸類整理:“已而、適、向”表示不久;“頃之、俄而、俄頃、未幾、少時、頃刻、少頃、間”相當于“一會兒、過了一會”,表示過了一些時候才發生;“期年”表示滿一年;“積年”表示好幾年;“囊者、昔者”表示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