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峰 靳偉麗
【摘 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對基層門診的頭暈病因分析,以此來提高對頭暈患者的診療水平進行分析研究。方法:隨機抽選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頭暈患者180例,對病因構成的年齡段和性別分析。結果:在頭暈的患者中常見病因的年齡段分層中,主要發生的人群是老年群體;對于20~39歲中的病因構成比中,由高到低的四種病因是貧血病病因、精神源病因、BPPV病因和高血壓病因;中年人群的頭暈構成病因中,由高向低的四種病因是BPPV病因、PC病因、高血壓病因和貧血病因。高年齡段的頭暈病因中,由高向低主要是高血壓病因、PCI病因、精神源病因和BPPV病因。兩組頭暈患者常見病因的性別分層中,頭暈最多的是女性患者;在男性患者中構成頭暈的病因前四的主要是:PCI、BPPV、高血壓和精神源性病因;女性構成頭暈的前四病因中主要是高血壓病因、PCI病因、貧血病因和BPPV病因。兩組數據有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基層門診中頭暈的發病原因有著多樣化,但是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壓和BPPV和PCI。
【關鍵詞】基層門診;頭暈;臨床病因
【中圖分類號】R441.2【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022-01
引 言
頭暈是神經系統中最為常見的癥狀,在就診者中主要是以頭暈為主的在臨床門診中占主要部分。因由神經系統所導致的頭暈在生理病理以及解剖方面都較為復雜,患者誘發該病的因素較多,該病的發病機制目前也尚未完全明確。在臨床中常常因醫患之間缺乏溝通及認識方面的不平衡造成對患者的病情不能及時有效的做出診斷治療。本次研究總結了本醫院內科頭暈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所有患者的病情資料進行了總結與分析,旨在探究內科頭暈患者的病因,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頭暈患者180例。其中男81例,女99例,年齡20~83歲,平均51.2歲。
1.2方法
1.2.1問診標準
對就診的頭暈患者,根據預先擬定的眩暈問診表進行問診,眩暈問診表內容有:性別、年齡、病程、血壓、誘因、臨床癥狀、持續時間、與活動及體位關系、緩解期表現及伴隨癥狀、合并的相關疾病和家族史。還進行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及神經系統科查體,并記錄信息,對于疑似BPPV的患者均進行Dix-Hallpike體位誘發試驗。前庭功能檢查由借助耳鼻喉科儀器協助診斷;對于疑似PCI均行頭顱CT和TCD檢查。
1.2.2診斷標準
頭暈、BPPV、PCI、偏頭痛性眩暈的診斷根據相關標準,結合臨床癥狀、病史以及輔助檢查進行診斷,治療則針對不同病因設計治療方案,BPPV進行相關手法復位,在手法復位后觀察療效以驗證診斷;但仍有部分頭暈患者臨床特點不典型或缺乏相關病史,病因尚難以明確者,轉往上級醫院治療。
1.3數據處理
采用 SPSS 16. 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行 x 2 檢驗。若 P < 0. 05,提示兩組數據間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的意義;若 P >0. 05,則提示兩組數據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頭暈患者常見病因的年齡段分層
在頭暈的患者中常見病因的年齡段分層中,主要發生的人群是老年群體;對于20~39歲中的病因構成比中,由高到低的四種病因是貧血病病因、精神源病因、BPPV病因和高血壓病因;中年人群的頭暈構成病因中,由高向低的四種病因是BPPV病因、PC病因、高血壓病因和貧血病因。高年齡段的頭暈病因中,由高向低主要是高血壓病因、PCI病因、精神源病因和BPPV病因。
2.2頭暈患者常見病因的性別分層
兩組頭暈患者常見病因的性別分層中,頭暈最多的是女性患者;在男性患者中構成頭暈的病因前四的主要是:PCI、BPPV、高血壓和精神源性病因;女性構成頭暈的前四病因中主要是高血壓病因、PCI病因、貧血病因和BPPV病因。兩組數據有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頭暈是一組非特異的癥狀,包括眩暈、暈厥前、失平衡及頭重腳輕感。眩暈通常是由于空間定向移動和平衡功能失調導致患者產生的自我感覺,屬于運動性錯覺或者幻覺,其臨床表現為患者自覺身體或者外界物體在旋轉,或者自覺身體呈直線運動、升降或者傾斜。發生眩暈的結構基礎和主要功能主要是多種疾病集于一體導致的周圍或者中樞前庭系統障礙。非眩暈頭暈現象主要是出現非特異性主觀癥狀,患者自身不會有外界物體或者自身身體發生旋轉的錯覺,患者的主要表現為失平衡、頭重腳輕、行走不穩、有暈厥前不適感。本組研究資料分析,精神心理障礙性頭暈及前庭周圍性眩暈在以頭暈為主訴的患者病因中最常見,且兩者均以女性多見,精神心理性因素為首位病因,國內有研究表明精神性因素為首位病因;前庭周圍性眩暈明顯高于前庭中樞性眩暈,且在前庭周圍性眩暈的病因構成中,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遠高于其他周圍性眩暈;在前庭中樞性眩暈中,PCI是常見病因;系統性頭暈、其他及不明原因頭暈所占比例僅為12.8%。頭暈的病因診斷相對較難,臨床多根據頭暈或眩暈持續時間、發作頻度、伴隨癥狀及誘發因素進行診斷。總之,頭暈的發病因素比較多,主要涉及神經科、精神科、耳科以及內科等。在對患者診斷以及治療的時候,應掌握疾病的主要臨床特征,并保持正確的診斷思路,才避免因不能區分常見病與罕見病而導致診斷延誤或過度的診斷性檢查。故門診醫生應該及時給予頭暈患者正確診斷以及治療,若有必要,可住院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 高旭萍,謝高生,閆榮.眩暈與椎基底動脈血管變異(病變)的研究進展[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6,29(3):232-234.
[2] 頭暈診斷流程建議專家組.頭暈的診斷流程建議[J].中華內科雜志,2009,48(5):435-437.
[3]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眩暈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5):369-374.
[4] 李曉萍,李晶超,姜宏春,等. 淺談神經內科個體化護理方法[J]. 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6(6):267 -268.
[5] 鞏忠,鄭典剛,蔣初明,等. 神經內科門診主訴頭暈患者病因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3):409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