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秀墨
【摘 要】學校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人員較為集中的場所,因此學校的衛生監測工作十分重要。為了保障學校的衛生安全,需要定期開展衛生監測工作。從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現存的問題來分析當前學校衛生監測狀況,從而給我國衛生監測工作的未來規劃提供設計思路,切實完善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減少疾病和傳染病的傳播擴散,建立衛生安全學校。
【關鍵詞】學生;衛生監測;疾病預防控制;規劃
【中圖分類號】G478【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297-01
公共衛生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學校衛生,學校衛生關乎著全校師生的利益。學校應該主動開展衛生監測工作,為師生衛生安全提供保障,師生在衛生條件好的環境下生活,更有利于學校的長期發展。此外,從青少年兒童的角度來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對其身心發展是有利的。
1 我國學校開展衛生監測工作的現實意義
我國學校開展衛生監測工作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從青少年兒童衛生學的角度來說,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在不同階段是具有差異的,分析其潛在的規律和特點,有助于幫助其更好的成長。學校要根據青少年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環境因素等制定不同的衛生細則和措施,減少患病的機會,控制消極因素,增強學生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特別是當青少年即將實現社會化時,更需要特別的心理健康指導和支持,在提升生命質量的基礎上,更好的磨練其意志。所以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很有必要。實踐證明,積極開展相關的學校衛生監測工作對學校全面、系統發展很重要,學生的健康發育和外在影響因素都依賴于學校開展的衛生監測工作。
2 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的狀況
2.1不完善的衛生監測體系
我國衛生監測工作要有序開展,需要完善的衛生監測體系給予支持,在對全國學生體質和健康進行調研之后,發現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缺乏主心骨,工作缺乏統一標準,各個地區開展的工作不一致,甚至有些地區出現停滯現象[1]。并且在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庫里只有完善的健康體質調查和傳染病的監測,其他疾病的監測工作有些落后,同時顯示的監測結果與實際狀況不符;此外,衛生監測工作開展后,報送監測結果的渠道被阻斷了,監測監督機制不完善等等都使得全國性的學校衛生監測工作難以開展。因為缺乏網絡化的監測工作,對全國學生的健康情況就了解較少。
2.2衛生監測建設不科學
學校衛生監測工作需要科學的建設規劃,但與此同時,學校的衛生監測工作又存在規劃不科學的問題,從而導致衛生監測工作無法有效落實。并且具體到學生的防病工作部分又缺乏預防目標,使得圍繞學生防病部分建立的監測工作體系不完善;另一方面,學校衛生監測技術水平不高,缺乏有效開展工作的依據,管理和監測區分不細致,常常將一次性調查的行為當做是監測行為,給學校衛生監測工作帶來了困擾。
2.3衛生監測區域不協調
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存在區域之間不協調的矛盾,各個地區存在各自發展的問題,不同省市、地區的衛生監測工作是不同的,根本上還是因為各地領導對衛生監測的認知存在差異,各個區域在教育和衛生的管理政策上也存在差異,進而導致各地的衛生監測工作機制不同;同時地方經濟會直接影響地方開展的各項工作,所以經濟基礎不同的地區所開展的衛生監測工作進度是不一樣的,在隊伍力量和技能能力上也是不同的。當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政策、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較好,能最大程度的促進學校有效開展衛生監測工作,公示相關監測數據,為政府的決策提供數據幫助。
2.4監測數據整合不到位
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不能有序開展,那么國家相應就不能獲取可靠的數據,沒有可靠數據支持就不能合理分析數據,也就不能了解當前全國學生存在的健康問題,最終不利于國家開展青少年的健康工作。除了缺乏有效數據支持外,在數據的收集整合上也存在問題,各個省市的學生健康狀態、學校環境以及學校的衛生工作開展情況不一樣,在政策和措施的評估上存在數據差異。此外,我國多數地區在疾病防控和學生監測工作上存在脫節的問題,學校的疾病控制部門與監督部門缺乏緊密聯系,工作缺乏實質銜接,獲取的監測數據沒有用在實際的衛生監測工作中,對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的開展幫助較小。
3 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的內容
學校開展衛生監測工作表現如下:一是校園傳染病的預防治療。學校要重點宣傳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知識,檢查校園肝炎疾病,對結合類疾病展開部署檢查,校園內部要設置傳染病的監測點和安全防治站點,便于及時有效開展工作;二是對校園的食品衛生開展監測。重視對學校傳染病的日常管理,配備相關防治人員和組織機構,設置專業科室,組織管理傳染病,設立傳染科和學校衛生科兩個部門相互合作負責管理校園內的疾病,及時調查校園內的疫情。
4 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的發展規劃設想
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在當前存在許多發展問題,針對上述提出的衛生監測工作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成為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還要明確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的發展規劃,加快效率制定學校衛生工作規劃,核心工作是制定衛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規范學校衛生監測技術[2]。制定完善的衛生監測體系,需要政策和隊伍建設的支持,國家政策為各地區的衛生管理和技術服務提供保障,借助發達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挖掘有效監測數據。在統一監測標準的基礎上,以監測組織架構為核心開展信息交換,先進行試點,后根據各地的條件實施監測網絡化管理。國家的宏觀層面,中央出臺了7號文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0-2020年)》的文件和政策,為學校衛生監測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推動建設完善的監測體系,借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基層的力量解決體制和技術的問題,與社會廣泛合作,教育與衛生相結合,積極建設衛生隊伍與社區服務實現對接,定期收集監測的各項數據,為學校衛生監測工作提供數據依據,加大衛生監測工作的監督力度。
結束語: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所以為了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的開展是必要的,對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狀況進行分析,發現存在衛生監測體系不完善、衛生監測規劃不科學、衛生監測區域不協調以及衛生監測數據整合不到位的問題,在了解我國衛生監測工作狀況的基礎上所設想的發展規劃才更科學,才能推動我國學校衛生監測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張靜,史友歡,朱湖敏,等.2017~2018學年南京市浦口區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分析[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9(2).
[2] 劉仲明,郭鉅旋,張馳騰,等.廣州市海珠區派駐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現狀及需求[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