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海
【摘 要】目的:利用多層螺旋CT對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診斷,分析器臨床診斷價值。方法:對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這一期間內收治的已經確診的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隨機抽取出50例患者,把他們當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標,觀察組患者通過多層螺旋CT診斷,對照組患者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進行比較。結果:60例患者中心室間隔缺損有16例,心房間隔缺損患者有15例,主肺動脈隔缺損患者有19例,動脈導管未閉患者有10例,心室間隔缺損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100.0%(16/16),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81.3%(13/16),心房間隔缺損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93.3%(14/15),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66.7%(10/15),主肺動脈隔缺損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89.5%(17/19),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63.2%(12/19),動脈導管未閉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90.0%(9/10),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70.0%(7/10),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多層螺旋CT對心室間隔缺損患者和心房間隔缺損患者進行診斷,診斷準確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檢查價值顯著,值得推廣,可以應用。
【關鍵詞】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1.1【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031-01
先天性心臟病是嬰幼兒中常見的疾病,疾病類型較多,各種類型疾病的解剖的復雜程度均不相同,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存在多種心血管畸形情況,一般包括:心室間隔缺損、心房間隔缺損情況,如果在臨床中能夠及時診斷,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得到治療,臨床中診斷方法多種多樣[1],本次研究,筆者對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這一期間內收治的已經確診的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隨機抽取出50例患者,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與多層螺旋CT的診斷結果進行對比,評價多層螺旋CT的診斷結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這一期間內收治的已經確診的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隨機抽取出50例患者,把他們當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標,觀察組患者通過多層螺旋CT診斷,對照組患者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觀察組中年齡最低的患者3歲,年齡最高的患者為36歲,組間患者的年齡平均為(24.23±2.15)歲,對照組中年齡最低的患者3歲,年齡最高的患者為37歲,組間患者的年齡平均為(25.16±1.87)歲,本次研究的患者在開展研究之前,筆者均逐一通知,詢問是否愿意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均得到研究對象的同意,然后將本次研究的研究方案上交我院倫理委員會,在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后,再開始進行本次實驗的研究,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其中包括:年齡、家庭情況、經濟情況等,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多層螺旋CT掃描檢查方法:使用64層螺旋CT掃描儀掃描,若患兒不能配合就需要在檢查前給10%水合氯醛進行鎮靜,入睡后,進行螺旋掃描,心率超過80次/min時,應該對大血管快速掃描成像,對比劑的總量為0.2-2.0ml/kg,濃度為350mgI/ml,注射流率為1.0-3.0ml/s,延遲掃描時間在注射后4-35s,重建后的數據在掃描結束之后,傳送到高級圖像處理工作站,橫斷面重建圖像進行多平面重組,分析圖像,得出診斷結果。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患者的胸骨、左/室長軸、心間四腔等切面進行常規掃描。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筆者利用統計軟件SPSS 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卡方值來表達得到的測量數據,然后計算t值,對卡方值進行驗算,使用表格號來表達得到的計數數據,通過對χ2的值進行計算,來對計數數據進行驗算,當P<0.05時,我們則認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60例患者中心室間隔缺損有16例,心房間隔缺損患者有15例,主肺動脈隔缺損患者有19例,動脈導管未閉患者有10例,心室間隔缺損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100.0%(16/16),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81.3%(13/16),心房間隔缺損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93.3%(14/15),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66.7%(10/15),主肺動脈隔缺損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89.5%(17/19),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63.2%(12/19),動脈導管未閉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90.0%(9/10),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70.0%(7/10),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醫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好,醫學影像學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在臨床診斷中,有多種診斷方法,包括: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多層螺旋CT檢查、DSA可以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早期診斷。彩超操作簡單,無輻射,是先心病首選檢查方法,但因彩超掃描視野較小,還有操作者手法不一致;多層螺旋CT探測器更寬,掃描范圍大,可以對患者快速掃描,得到高清晰高質量圖像,通過多方位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積再現VR,有效的幫助臨床診斷,使患者得到更加及時的治療,并且可以通過MSCT,對患者的先天性冠狀動脈的異常情況進行觀察,與此同時,還可以對心房和動靜脈血管之間的連接關系進行觀察,幫助診斷,提高診斷準確率[2-3]。本次研究,筆者得到的研究結果表明:心室間隔缺損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100.0%(26/26),心房間隔缺損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95.8%(23/24),主肺動脈隔缺損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89.5%(17/19),動脈導管未閉患者中: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90.0%(9/10),均優良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一般包括心室間隔缺損、心房間隔缺損,主肺動脈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多種,通過多層螺旋CT診斷,診斷準確率高,值得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吉強. 多層螺旋CT對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診斷價值[J]. 智慧健康, 2018, 4(29):8-9.
[2] 李眸晗. 多層螺旋CT在兒童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中的價值探析[J].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8,163(2):55-56+59.
[3] 劉路. 64層螺旋CT在小兒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中的診斷價值[J]. 貴州醫藥, 2017,42(10):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