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慶紅 盧文景 曾德慶

【摘 要】目的:研究修復手足嚴重創傷后皮膚缺損時復合組織瓣移植的療效。方法:隨機抽取30例2015年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修復的手足嚴重創傷后皮膚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雙盲法將其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例,對照組患者使用皮瓣修復術,觀察組采取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方法,對比兩組患者的修復效果、術前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花費以及術后不良反應出現的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修復效果高于對照組,術前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花費數值小于對照組,而且不良反應出現的例數少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顯著統計意義(P<0.05)。結論: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手術在修補手足嚴重創傷后皮膚時,效果明顯,對患者的負面影響更小,臨床中要積極推廣和重視。
【關鍵詞】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手足嚴重創傷;效果
【中圖分類號】R873【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046-01
手足嚴重創傷指的是患者受到熱壓傷、燒傷、急性創傷引起的外傷,出現創傷之后,多會出現皮膚損傷,其創傷的面積不同,大小也不一樣。該疾病會產生強烈的疼痛感,對患者的負面影響非常大[1]。在出現皮膚損傷之后,需要及時進行修復,對患者的創傷處進行功能的恢復。臨床治療中,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手術的使用效果較高,對患者的負面影響小[2]。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手術在修復手足嚴重創傷后皮膚的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30例2015年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修復的手足嚴重創傷后皮膚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雙盲法將其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例?;颊哔Y料為:對照組:男患9例,女患6例,患者年齡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55歲和22歲,平均年齡(36.2±2.3)歲,足踝缺損、小腿下段缺損分別有8例和7例;觀察組:男患10例,女患5例,患者年齡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56歲和21歲,平均年齡(36.3±2.4)歲,足踝缺損、小腿下段缺損分別有7例和8例。兩組患者資料在年齡、性別等資料上,不存在統計意義(P>0.05),具有可
比性。
選擇標準:經檢查確診為手足嚴重創傷,出現皮膚缺損情況;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排除標準:患者資料不在一般資料范圍之內;無溝通能力;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患者。
1.2方法
1.2.1患者入院之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的檢查,根據檢查的結果,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提高對患者的關注程度。
1.2.2對照組患者使用皮瓣修復術,將壞死的組織進行清除,對患者的創面進行肉芽組織的培養,結果為陰性,進行皮瓣修復[3]。觀察患者的血流情況,血流組織正常進行局部的皮瓣移位恢復,如果病情嚴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皮瓣[4]。觀察組采取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方法,對壞死組織清除,負壓引流,將患者的創面微血管進行引流,加快肉芽的生長,對壞死組織溶解[5]。根據患者的創面實際情況,設計全厚的皮瓣全厚皮片,中部為真皮下網狀皮瓣復合組織瓣,將神經血管表面、骨質、軟組織進行覆蓋。
1.3指標觀察
1.3.1對比兩組患者的修復效果,依據《外科學》中的肢體體能評估標準進行分數的評定,將修復效果進行標準的劃分:優:85分以上;良:60-84分,差:60分以下。計算修復有效率,有效率=優+良的例數/總例數×100%,數值越大,說明患者的修復效果越高,對患者越有利。
1.3.2記錄兩組患者的術前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花費,然后進行對比,術前住院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越長,說明修復的效率越低,對患者的負面影響越大,住院花費越大,說明患者的負擔越重,對患者益處越小。
1.3.3對兩組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出現的情況進行記錄,計算不良反應出現的概率,出現率=不良反應出現例數/總例數×100%,數值越大,說明患者的不良反應越嚴重。不良反應主要有:血腫、血循環障礙、感染等。
1.4統計學分析
將所得數據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相關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 檢驗。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時,P<0.05。
2 結果
2.1觀察組患者的修復有效率為93.333%,對照組為60%,數據相差較大,存在顯著統計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花費數值均小于對照組,數據相差較大,存在顯著統計意義(P<0.05),術前住院時間無明顯的差異,具體數據見表2:
2.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出現的例數為2,對照組有7例,兩組數據存在顯著統計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3:
3 討論
手足嚴重創傷后皮膚缺損對患者的負面影響非常大,不僅影響到了身體的美觀程度,還會對正常的身體功能產生一定的阻礙,增加了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負擔,負面影響非常大。出現損傷的原因多是因為燒傷、燙傷等[6]。在出現損傷之后,需要對傷口進行及時的處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使用慶大霉素等藥物,在對創面處理完成之后,進行皮瓣的轉移。傳統治療方法中多會對患者的皮瓣進行修復,從臨床修復情況來看,對患者產生的效果較小,尤其是手部的皮膚,很容易出現腫脹這樣的情況,而且并發癥出現的概率較高,對患者的負面影響較大。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手術成為新的治療方案[7]。
本次試驗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修復有效率為93.333%,對照組為60%,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花費數值均小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出現的例數為2,對照組有7例,組間數據均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這就說明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手術對手足嚴重創傷后皮膚缺損的使用價值較高,對患者的積極意義大,在臨床中,要積極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謝文斌, 王海文, 顧榮,等. Flow-through的第二趾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25例手指復合組織缺損傷[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7, 40(4):369-371.
[2] 馬福元, 潘俊博, 吳春彪,等. 游離腓骨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右足巨大痛風結節感染后創面一例[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8, 41(6):614-615.
[3] 吳建龍, 謝慶平, 唐林峰, ?等. 急診Flow-through帶關節的第二足趾復合組織瓣移植修復手指復合組織損傷[J]. 中華手外科雜志, 2018, 34(5):322-325.
[4] 從飛, 范金柱, 付華, ?等. 腓骨皮瓣同期修復四肢復合組織缺損的療效觀察[J].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7, 40(4):316-319.
[5] 鄭大偉, 黎章燦, 齊偉亞, 等. 橈動脈掌淺支蒂的腕掌側嵌合骨皮瓣帶蒂轉移修復拇指復合組織缺損[J]. 中華骨科雜志, 2018, 38(21):1301-1306..
[6] 李攀登, 沈國良. 攜帶腓腸肌的腓動脈穿支腓腸神經營養血管雙血供復合組織瓣修復足踝部腔隙性缺損的臨床效果[J]. 中華燒傷雜志, 2019, 35(5):39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