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紅

【摘 要】目的:探究牙頜畸形合并牙列缺失患者應用正畸聯合種植修復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牙頜畸形合并牙列缺失患者共50例病例入組研究,以修復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以傳統修復方法治療,觀察組以正畸聯合種植修復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后的咀嚼功能與SF-36評分。結果:臨床療效、SF-36評分、咀嚼功能評分對比,觀察組更優,且與對照組相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牙頜畸形合并牙列缺失患者臨床治療選用正畸聯合種植修復療效確切,可推廣。
【關鍵詞】牙頜畸形;牙列缺失;正畸;種植修復
【中圖分類號】R783.4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050-02
牙列缺失患者多伴有牙頜畸形,影響面部美觀性、口腔咀嚼功能,也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健康意識加強,對口腔科治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因此,本文特選取牙頜畸形合并牙列缺失50例病例開展研究,對比觀察正畸聯合種植修復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匯總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牙頜畸形合并牙列缺失患者共50例病例入組研究,病例入選時間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納入患者均確診,以X線曲面斷層片提示牙槽骨豐滿或較豐滿,未見過多吸收,臨床表現主要為第二磨牙前傾、前牙反頜、閉鎖頜、后牙鎖頜等畸形,上、下牙列缺失,知情自愿下參與研究,治療依從性好;已將存在牙周疾病、存在修復治療或正畸治療史患者排除。以修復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女各有14例與11例,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52歲,平均年齡(31.85±3.48)歲;觀察組中男女各有12例與13例,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55歲,平均年齡(31.64±4.65)歲;病例對比,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以傳統修復方法治療,觀察確定患者缺牙位置、數量,評估了解鄰牙牙周及牙體健康狀況,針對性制定個體化修復方案。針對牙列稀疏患者實施集中間隙義齒修復方案。不給予牙頜畸形處理。
觀察組以正畸聯合種植修復治療,針對存在牙反頜伴牙列缺失患者先采用固定矯治器或固定頜墊對牙反頜癥狀進行矯正治療,然后再行義齒修復治療;針對伴發深覆頜者可利用活動平面式導板矯治器壓低前牙,然后再開展義齒修復治療;針對余牙傾斜者需采用固定矯形器扶正,或直接拔出余留牙,再開展修復治療;針對存在錯位牙患者,先將錯位牙用片段弓絲矯正器導入到正常牙列中,導入后牙列間隙仍較寬者可采用義齒修復。
1.3 療效標準
顯效:牙列形態正常,咬合關系良好,修復體及種植體間無動度,影像學檢查提示,種植體周圍未見透射區,患者主訴舒適度高;有效:牙列行為正常,患者反映咀嚼功能仍存在一定影響;無效:患者牙列形態與咀嚼功能均未見改善[2]。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比例數×100%。
1.4 觀察標準
評估患者的咀嚼能力,評分區間在0~50分,分值越低提示咀嚼功能越差;以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與社會功能等共5個維度,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佳[3]。
1.5 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用t值檢驗,描述用(-x±s);計數資料:用χ2值檢驗,描述用(%);P值<0.05時,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臨床療效評估結果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更高,P<0.05,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
3 討論
牙列缺失是一種牙科常見且多發性疾病,可由多種因素導致上頜或下頜牙列缺失,出現無牙頜表現,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咀嚼能力,降低發音的準確性,也會降低牙列美觀性,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幅降低[4]。牙列缺失合并牙頜畸形患者的病情更為嚴重,單純實施修復治療時,多是通過外科手術方式,將種植體植入到缺失牙部位頜骨內,待傷口愈合后,安裝修復假牙,但是針對存在牙頜畸形患者而言,由于存在鄰牙斜長、過長等問題,導致操作難度較大,無法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隨著人們對口腔美觀性與功能性要求逐漸升高,在實施修復治療對牙列缺失進行治療之前開展正畸治療,利用矯形器等輔助工具對畸形牙頜進行糾正,使牙頜在解剖學、力學與美觀位置等方面均可得到良好修復,可使牙體組織最大程度保留,使修復治療范圍有效擴大,為后續種植修復治療提供良好基礎,進而提升修復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5]。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正畸聯合種植修復治療,對照組實施單純修復治療,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咀嚼功能評分與SF-36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明顯;結果說明,相比于單純種植修復治療效果而言,聯合應用正畸治療,可恢復牙列形態以咬合關系的穩定性,提高修復體與種植體的固定性,減少種植體種植的不適感,使患者的咀嚼功能有效恢復,提升美觀性,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牙列缺失合并牙頜畸形患者實施正畸治療后,開展種植修復治療,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使患者的牙列美觀性與功能性有效恢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譚淑萍.正畸與修復和矯治前牙錯畸形及牙列缺損的臨床療效及美觀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2):1-2.
[2] 林綱強.正畸與修復聯合治療牙列缺損伴錯位畸形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8(18).
[3] 葛佳君.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錯畸形伴牙列缺損的療效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9).
[4] 郭韶勛.正畸聯合修復療法治療牙列缺損伴牙頜畸形療效美觀效果及對牙齒功能的影響[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88).
[5] 孫倩.正畸與修復聯合治療牙列缺損伴牙頜畸形的臨床效果觀察[J].智慧健康,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