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同衛


【摘 要】目的:觀察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按照隨機對照將其分為觀察組53例和對照組53例。觀察組采用以補陽還五湯聯合常規治療治療,對照組僅采用常規治療,觀察對比2組的療效。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2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療效更顯著。
【關鍵詞】氣虛血瘀;冠心病心絞痛;對照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063-02
冠心病心絞痛主要是指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胸痛或胸部不適的臨床綜合征,臨床危害極大。中醫學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屬“胸痹”范疇,其基本病機為氣虛血瘀。本研究納入106例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對心電圖、血液流變學和血脂指標的影響,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
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納入對象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53例和對照組53例。觀察組男25例,女28例;年齡19歲-61歲;病程4年-10年,平均(6.5±1.8)年。對照組男 26例,女27例;年齡20歲-60歲;病程3年-10年,平均(6.3±1.1)年。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2納入標準
西醫診斷依 據陳國偉等主編的《心血管病診斷治療學》[1]中醫診斷根據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 符合氣虛血瘀證:主癥為胸悶胸痛、脹痛徹背;次癥為心悸、氣短、脘痞、納呆、神疲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脈澀或弱。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整,無嚴重肝腎疾病、無藥物過敏史。
1.3方法
對照組根據2007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3]給予常規治療,主要用藥包括硝酸酯類藥(心絞痛發作時口服硝酸甘油片)、抗血小板制劑(腸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 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25mg/次,每日2次),降血脂藥物(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并囑低鹽低脂飲食,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補陽還五湯,配方組成為生黃芪120g,當歸尾6g,赤芍5g,地龍3g,川芎3g,紅花3g,桃仁3g。每日1劑,用500ml水煎至150ml,每日分早晚2次溫服。2組均以治療4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價。
2 評價指標和方法
臨床療效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①心絞痛療效。顯效:心絞痛癥狀分級下降2級,心絞痛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癥狀下降1級;無效:癥狀無變化或未達有效標準。②心電圖療效。顯效:靜息心電圖恢復至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治療后靜息心電圖在ST段回升>0.05mV 但未正常。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變淺>50%或T波由平坦轉為直立。無效:治療后靜息心電圖基本無變化,或雖有改善但未達到有效標準。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行卡方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 結果
4.1 2組患者心絞痛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組胸悶氣短改善總有效率為%,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心悸癥狀改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4.2 2組患者心絞痛療效比較
2組患者心絞痛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5 討論
冠心病心絞痛屬于中醫學“胸痹”“心痛”范疇。筆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多年經驗發現本病的臨床 表現多以胸悶胸痛、心悸、氣短、神疲乏力、面色紫暗等為主。故而本病的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即為氣虛,標實則主要為血瘀,并且氣虛血瘀貫穿于冠心病發生發展的各個階段。氣虛則行血無力,心血不得運行而瘀阻,不通則痛[4]。故而臨床治療多以益氣活血法辨證施治,既充分遵循本虛標實的基本病機,又兼顧虛則補之、標本兼治和活血化瘀的原則。補陽還五湯出自《醫林改錯》,具有益氣、活血、通絡之功效。本方重用生黃芪補益元氣,以扶心氣,使氣旺則血行、瘀去則絡通,為君藥。當歸尾活血養血通絡而不傷血,為臣藥。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協同當歸尾以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力專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藥力,亦為佐藥。該方劑的特點為大量補氣藥物與少量活血藥物相配合使用,可使氣旺血行,活血不傷正,全方共奏補氣活血通絡之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補陽還五湯可以明顯提高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心絞痛療效和心電圖療效,降低心絞痛發作次數、縮短心絞痛發作時間和減少硝酸甘油用量。綜上所述,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可以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國偉,顧菊康,陳灝珠.心血管病診斷治療學[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422.
[2]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3]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3):195-206.
[4] 曾建斌,陳章生,陳智軍,等.補陽還五湯對冠心病(心絞痛型)血管內皮損傷的干預作用研究[J].江西中醫藥,2014,45(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