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雪 金梅 劉力

【摘 要】目的:探討雙能量CT能譜曲線斜率在甲狀腺癌頸部轉移淋巴結中的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手術證實甲狀腺癌并頸部淋巴結轉移患者(85例)臨床資料,所有入選者均接受頸部雙能量CT雙期增強掃描,分析雙能量CT能譜曲線斜率在甲狀腺癌頸部轉移淋巴結中的診斷價值。結果:轉移性淋巴結能譜曲線斜率及碘化濃度與原發病灶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36、1.433,P=0.593、0.154);反應性增生淋巴結能譜曲線斜率(0.61±0.04)及碘化濃度(0.16±0.10)均較原發病灶低(0.83±0.56)、(0.29±0.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83、9.169,P=0.002、0.000)。結論:雙能量CT能譜曲線斜率在甲狀腺癌頸部轉移淋巴結中具有一定應用價值。
【關鍵詞】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能譜曲線
【中圖分類號】R730.44【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073-01
甲狀腺癌是一種內分泌系統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甲狀腺癌患者頸部淋巴結轉移發生風險較高,易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對甲狀腺癌及周圍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準確判斷對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甲狀腺癌原發病灶與轉移淋巴結存在相同的病理改變,但臨床關于頸部淋巴結轉移與甲狀腺癌原發病灶雙能量CT能譜曲線斜率關系的相關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觀察雙能量CT能譜曲線斜率在甲狀腺癌頸部淋巴結轉移患者中應用價值。具示
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手術證實甲狀腺癌并頸部淋巴結轉移患者(85例)臨床資料,所有入選者均經病理檢查證實,其中男31例,女54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43.69±8.72)歲;結節直徑0.5-8.5cm,平均結節直徑(3.49±1.83)cm。
1.2 方法 所有入選者均接受頸部雙能量CT雙期增強掃描,儀器選擇西門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雙源CT機。囑咐患者取平臥位,雙手上舉或雙肩盡可能下垂,掃描時勿做吞咽動作。掃描范圍:顱底至主動脈弓下緣,掃描參數:行雙能量平掃、雙期增強掃描,兩個球管的管電壓分別為80kV、140kV,掃描螺距為0.7,層厚為0.75mm,重建間隔為0.6mm,自動觸發模式。圖像處理分析:掃描結束后,數據傳至Siemens MMWP工作站的Dual Energy軟件,選擇Monoenergetic模式進行能譜分析,對甲狀腺癌病灶、轉移淋巴結及非轉移淋巴結進行分析,感興趣區(ROI)應避開鈣化、囊變、偽影區,最大限度劃定ROI范圍,測量得出相應能譜曲線,計算能譜曲線斜率。能譜曲線斜率=(60keVCT值-180keVCT值)/100。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全部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85例入選者病理檢查結果 85例甲狀腺癌并頸部淋巴結轉移患者中原發病灶96個,發現159枚頸部淋巴結,包含93個轉移性淋巴結,66個反應性增生淋巴結。
2.2 原發性病灶、轉移性淋巴結、反應性增生淋巴結能譜曲線斜率及碘化濃度比較 轉移性淋巴結能譜曲線斜率及碘化濃度與原發病灶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36、1.433,P=0.593、0.154);反應性增生淋巴結能譜曲線斜率及碘化濃度均較原發病灶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83、9.169,P=0.002、0.000)。見表1。
3 討論
雙能量CT掃描主要指同時使用2個球管進行掃描,通過一次曝光即可獲得80-140kV的單能量圖像,單能量CT值與對應能量水平變化所構成的二維坐標系能譜曲線,可辨別組織成分,反映出病灶組織強化方式、密度等,有助于判斷病灶的本質特征[2]。
能量曲線應用于甲狀腺癌轉移淋巴結患者中可有效反映其強化程度及攝碘率[3]。甲狀腺癌侵犯網狀淋巴竇并破壞淋巴結組織,腫瘤細胞取代淋巴結髓質,由于腫瘤細胞快速增長,血液供應不充足,髓質區域極易出現壞死情況,因此轉移淋巴結內多存在囊變、壞死。張夏等[4]研究指出,雙能量CT能譜曲線斜率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中具有一定鑒別價值,且有助于發現甲狀腺癌轉移淋巴結。本研究結果顯示,轉移性淋巴結能譜曲線斜率及碘化濃度與原發病灶比較無明顯差異;反應性增生淋巴結能譜曲線斜率及碘化濃度均較原發病灶低。分析其原因在于,甲狀腺癌供血較為豐富,CT增強掃描呈強化表現,在轉移淋巴結內由腫瘤細胞取代免疫、淋巴結細胞,其功能成像與強化方式與甲狀腺癌原發病灶相似,因此與正常淋巴結相比,轉移淋巴結血液供應更加豐富,且淋巴結血流豐富則可吸收更多對比劑,能譜曲線斜率也就越大。
綜上所述,雙能量CT能譜曲線斜率在甲狀腺癌頸部轉移淋巴結患者中具有一定應用價值,有助于對淋巴結轉移區域進行準確判斷,進而為制定手術方案提供有效依據。
參考文獻
[1] 延常姣,黃美玲,肖晶晶,等.甲狀腺癌相關多原發癌的臨床及病理特征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20,28(1):40-43.
[2] 鄭凌琳,田揚,趙衛,等.雙能CT診斷頸部中央區甲狀腺乳頭狀癌小淋巴結轉移[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7,33(6):863-867.
[3] 何慕真,馬明平,林陽,等.雙能量CT成像在診斷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癌癥雜志,2018,28(7):497-504.
[4] 張夏,趙雯,韓丹,等.能譜曲線對甲狀腺癌與頸部轉移淋巴結相關性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8,26(7):505-5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