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的選擇。方法: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選取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患者50例,回顧性所有患者全部的臨床資料,對患者不同手術時機治療后并發癥、膽囊病理改變、死亡情況等進行總結分析。結果:本組50例患者從癥狀發生至手術實施的間隔時間均值為(48.7±2.3)h,其中28例患者于癥狀發生后48h內開展手術,22例于48h后開展手術,48h內手術者術后并發癥、膽囊穿孔壞疽的發生率較48h后手術者明顯更少。48h后手術者中有4例發生死亡,死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性休克等。結論: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最佳選擇為48h以內,既能減少術后并發癥,還能避免或減少死亡。
【關鍵詞】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
【中圖分類號】R45.2【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093-01
在臨床上,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多發生于危重者中,如多次輸血、燒傷、嚴重創傷、大手術等,且一般是應激狀態下患者機體出現的一種并發癥【1】。但在部分非重癥患者中,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也出現了一些病例,且多為老年人,且近幾年其發病率呈現為逐年增長的趨勢【2】。因此本文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選取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患者50例,即分析了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的選擇,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選取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患者50例,患者年齡值為60-88(65.3±2.4)歲;性別比例男/女為34/16。所有患者均于術中、術后病理證實,但術前為明確診斷,排除胰腺炎、肝癌、膽囊管、肝內外膽管結石等并發的急性膽囊炎癥患者。發病前所有患者均無膽道疾病癥狀,均實施手術,且術中無膽囊結石。患者均知曉本次試驗,且自愿參與。
1.2方法
回顧性所有患者全部的臨床資料,對患者不同手術時機治療后并發癥、膽囊病理改變、死亡情況等進行總結分析,手術時機分為48h內和48h以后,并進行對比。首先統計患者合并癥情況:50例患者中34例有合并癥,占比68.0%,其中6例合并慢阻肺、1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4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其他疾病。與同期78例老年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中43例有合并癥(占比55.13%)相比,本次50例患者合并癥顯著增高。其次觀察并發癥情況:與同期78例老年患者相比,本次50例患者并發癥顯著增加,其中紅膽囊壞疽穿孔增多顯著,其他并發癥還包括腎衰竭、肝膿腫、應激性潰瘍、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切口裂開等。
2 結果
本組50例患者從癥狀發生至手術實施的間隔時間均值為(48.7±2.3)h,其中28例患者于癥狀發生后48h內開展手術,22例于48h后開展手術,48h內手術者術后并發癥、膽囊穿孔壞疽的發生率較48h后手術者明顯更少。48h后手術者中有4例發生死亡,死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性休克等。
3 討論
對于老年人而言,其膽囊本身的生理和病理改變與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的發生關系密。有研究采用膽囊肌肉條索對動物體和人體的膽囊做離體試驗表明,膽囊壁內的膽堿能受體和收縮膽囊索在機體老化時,其除了數量減少顯著之外,收縮膽囊所的敏感性也降低顯著,因此會出現膽汁瘀滯,膽囊排空延遲等情況【3】。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合并血液黏滯度高、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一旦膽囊動脈出現阻塞,其作終末血管,極易引發膽囊穿孔、壞疽等癥狀。有研究認為,膽囊灌注不足可因心功能衰竭、休克、缺氧、動脈粥樣硬化等所致,且膽囊對細菌感染、化學刺激等致病因素敏感性更高,所以會發生非結石性膽囊炎【4】。
老年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由于病因學的特點不同,所以其病情進展較快,極易發生感染性休克和膽囊穿孔壞疽,所以針對此類患者,選擇最佳的手術時機加以治療尤為關鍵。本文的研究中,本組50例患者從癥狀發生至手術實施的間隔時間均值為(48.7±2.3)h,其中28例患者于癥狀發生后48h內開展手術,22例于48h后開展手術,48h內手術者術后并發癥、膽囊穿孔壞疽的發生率較48h后手術者明顯更少。這說明48h內開展手術對于患者而言更為有利,由于老年人反應差,身體機能不斷減退,病情處于嚴重狀況是,其腹部體征和癥狀并不顯著,且無響應的白細胞增多和體溫升高,所以在判斷病情的過程中,僅僅依據臨床癥狀做出的判斷缺乏準確性。加之老年患者病情復雜,存在較多合并癥,因此多數醫生主張采取保守治療,手術治療盡在出現嚴重并發癥時予以考慮,因而導致了部分患者喪失了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本文研究還顯示,48h后手術者中有4例發生死亡,死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性休克等。可見,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以48h內為最佳。這說明對于診斷明確,且具有手術指征的老年患者,采取保守治療較為危險,而通過在48h內開展手術治療,則可極大的降低患者死亡率。目前在治療此類患者的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手術方式為膽囊切除術,其原則為快捷、簡單等,且術后減張縫合傷口和放置引流可極大的減少術后并發癥。對于一些無法耐受長時間手術,且病情確實危重者,則可采用膽囊造瘺術加以治療,但術前需客觀的估計患者病情進展趨勢,并做好術前準備,術中需加強監測血氧飽和度和心電圖,特別是加強呼吸功能護理、支持治療和抗感染治療等,以積極預防各種并發癥【5】。
綜上所述,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最佳選擇為48h以內,既能減少術后并發癥,還能避免或減少死亡。
參考文獻
[1] 梁正,張皓文.老年人急性膽囊炎臨床特點及最佳手術時機的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6,1510:137-138.
[2] 劉永強.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的選擇[J].內蒙古中醫藥,2017,3227:32.
[3] 呂碧.急性膽囊炎的診斷及最佳手術時機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18:2489-2490.
[4] 劉沅豐,劉宏方,黃毅為.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臨床特點與手術時機的選擇[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11:108-109.
[5] 盛飛躍.老年人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臨床特點與外科治療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7,2803: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