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目的:分析功能性鼻竇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4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根據患者治療意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7例,對照組行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行功能性鼻竇內鏡手術治療。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6個月復發率、治療有效率。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較高,并發癥發生率也較高,6個月復發率較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功能性鼻竇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療效確切,患者疾病復發問題也能得到控制,但可導致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功能性鼻竇內鏡手術;慢性鼻-鼻竇炎;疾病復發
【中圖分類號】R765【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134-01
慢性鼻-鼻竇炎是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的總稱,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明顯,治療后可反復發作,這與疾病病因以及器官功能存在關聯,現有技術條件下難以根本杜絕。此前學者分析發現,用藥治療、手術治療均可實現病情控制,但在治療有效率、復發率、并發癥控制上存在差異,以患者預后改善為目標,要求加強治療技術分析。我院通過對照實驗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中,選取94例根據患者治療意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7例,對照組:男24例,女23例,年齡27-58歲,平均(38.7±4.6)歲。觀察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25-59歲,平均(38.5±4.7)歲。兩組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藥物治療,以抗生素、血管收縮劑、黏液促排劑、抗組胺藥物為主。根據患者病情和耐受性,選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包括紅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等。每日給予患者血管收縮劑、黏液促排劑進行輔助,給予患者抗組胺藥物控制炎性反應、過敏反應。
觀察組行功能性鼻竇內鏡手術治療。患者入院并確診后,給予抗生素、止血藥物,詳細進行病變信息收集、定位,評估病情。病情偏重、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需考慮全麻,病情相對較強的患者,給予局麻。患者取仰臥位,墊高頭部,根據術前定位信息,切開患者鉤突,開放篩泡、篩竇,適當擴大上頜竇,經后組篩竇進入蝶竇,借助復合體進行引流作業。見息肉且息肉影響鼻腔氣體交換或手術進程,應將息肉切除。見泡性病變、息肉不宜切除的患者,行鼻甲部分切除。合并鼻腔組織解剖學結構變化,可同步給予矯正。手術過程中,保留健康組織,避免損傷鼻軟骨、神經纖維和血管等。術后常規以膨脹海綿、凡士林等進行鼻腔填充,借助抗生素應對感染。術后每周進行一次復查和內鏡檢查,見血凝塊和異常增生,可給予清除,適當用藥鎮痛。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6個月復發率、治療有效率。觀察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竇口開放良好,無黏液或膿性分泌物,無嚴重疼痛感,為治療有效;對照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無黏液或膿性分泌物,疼痛感減輕,為治療有效。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為SPSS21.0。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見術后疼痛3例、鼻腔粘連 1 例、上頜竇開口狹窄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64%(5/47)。對照組見用藥不良反應1例(輕微皮疹),治療并發癥發生率2.13%(1/47),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X2=7.263)。
2.2患者6個月復發率、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6個月復發率較低、治療有效率較高,見表1:
3 討論
慢性鼻-鼻竇炎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對患者呼吸行為影響明顯,也可導致鼻內分泌物增加、呼吸系統病變、面部其他組織功能異常等問題,臨床多主張給予積極治療。此前學者分析發現,常規藥物治療模式下,患者治療有效率在80%左右,20%左右的患者可在6個月內出現病情反復。給予功能性鼻竇內鏡手術治療,患者治療有效率在95%以上,復發率不超過5%[1]。我院研究結果與此相似,觀察組6個月復發率和治療有效率分別為2.13%、97.83%,均優于對照組。
從原理上看,對照組治療重視以抗炎、抗過敏等方式為主,雖然能夠直接改善患者病情,但并未觸及疾病根本原因,患者病情、癥狀的緩解時間有限,復發率較高。觀察組以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通過內鏡有效完成病情觀察和評估,也能提升手術精細化程度,使操作過程更契合患者病情特點,有助于疾病根治,同時精細化手術有助于保留健康組織、減少手術應激反應。但手術對患者機體的影響較大,并發癥也因此較高。此前學者分析發現,功能性鼻竇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并發癥發生率在10%左右[2]。我院研究與此相似,這也為疾病療護工作提出了更多優化思路。
綜上所述,功能性鼻竇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療效確切,患者疾病復發問題也能得到控制,但與常規用藥治療相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后續工作中可根據患者病情酌情選用。
參考文獻
[1] 王亮.經鼻腔內鏡合并鼻中隔矯正術與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4):150-151.
[2] 樊磊.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聯合射頻消融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