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 要】目的:探究流行性出血熱的預防控制措施。方法:隨機擇取我區居民共1000例參與研究,于2019年8月開始實施流行性出血熱防控措施,比較防控措施實施前后居民對該疾病相關知識和防控措施知曉度。結果:開展流行性出血熱防控措施后居民對疾病和防控相關知識了解度高于開展措施前,經統計學比較組間差異有意義(P<0.05)。結論:流行性出血熱術傳染性疾病,需要開展病情監測、疫苗接種、健康宣教等措施對其進行防控,保證居民安全。
【關鍵詞】流行性出血熱;預防控制;疾病知曉度
【中圖分類號】R512.8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16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ve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Methods:A total of 1,000 residents in our district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in August 2019. The residents' knowledge of the disease and the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measures.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sidents ha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and prevention-related knowledge than before the measur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infectious diseases require measures such as disease surveillance, vaccin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m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residents.
【Keyword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isease awareness
流行性出血熱屬于傳染性疾病,其傳染性和危險性均較高,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均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該疾病有發熱顏面、頸及前胸部充血潮紅,眼眶、頭及腰部疼痛為典型癥狀和表現[1-2]。針對該疾病的防控一直以來都是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目前該疾病防控最有效的措施是疫苗接種,此外還可以通過健康宣教、病情監測等方式進行防控,以提升患者安全性。本次針對我區隨機抽取的1000例居民開展相關研究,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擇取我區居民共1000例參與研究,于2019年8月開始實施流行性出血熱防控措施,其中包括男性628例,女性372例,年齡20~72歲,平均(55.3±2.4)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6例,高中至大專426例,本科及以上358例;職業:教師131例,律師58例,工人317例,農民223例,其他271例。
1.2方法
流行性出血熱的防控措施包括:①疾病相關知識健康宣教:工作人員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健康宣傳手冊,并為居民發放,還可通過視頻、板報、廣播等方式加強疾病相關知識教育,告知居民疾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臨床癥狀和表現、防控以及臨床治療方式等,對居民的疑問進行詳細解答。同時告知其加強個人衛生對預防該疾病的重要性,保證室內干凈整潔,需要定時開窗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新鮮。針對隔夜剩飯剩菜最好清除,若要食用需進行加熱。若在野外開展工作需要做好自身防護,若受傷應及時清理消毒和包扎。②做好滅鼠工作,在疾病高峰期應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滅鼠,可通過藥物、捕鼠夾、捕鼠粘板等方式進行滅鼠。指導居民進行居家滅鼠,以捕鼠粘板方式為主,避免誤傷居民及其家人。廚余垃圾和家庭垃圾需及時清理,不可食用鼠類污染物。同時禁止徒手抓老鼠。③接種疫苗,及時告知居民接種疫苗對疾病防控的重要意義,使其明白這是預防流行性出血熱的最佳方法,鼓勵居民接種疫苗,以及接種疫苗前后相關注意事項。④加強病情監測,相關衛生單位應及時對該疾病的發病情況、疫區宿主的動物類型、分布狀況、感染情況等下了解,及時明確疾病發展趨勢并制定和實施防控措施,對感染人群進行及時隔離治療,做好高危人員的排查工作。⑤加強對居民的健康教育,告知其發生原因不明發熱、皮膚破損或無防護接觸過鼠類,或鼠類污染物、或被鼠類咬傷時需要及時就醫。
1.3觀察指標
比較防控措施實施前后居民對該疾病相關知識和防控措施知曉度。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統計學計算軟件版本選擇SPSS21.0,計算類型分為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選擇卡方和t值檢驗,表達方式分別選擇百分比形式(%)和均差(-x±s),當計算值P不足0.05時,提示差異明顯,統計學內認為有意義。
2 結果
2.1防控措施開展前后居民對疾病和防控相關知識了解度
開展流行性出血熱防控措施后居民對疾病和防控相關知識了解度高于開展措施前,經統計學比較組間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流行性出血熱是常見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染源為鼠類動物,具有發病急的特點,發病后病毒會廣泛性損傷患者小血管或毛細血管血管壁,導致患者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發其炎癥,造成皮膚黏膜充血或出血,若情況嚴重還會造成多器官組織水腫以及功能異常,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3-4]。該疾病以動物源為主要傳播途徑,通過動物宿主的尿液、唾液、血液或糞便進行傳染,其中鼠群是誘發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故需要對該疾病進行有效防控,以保證人群健康。該疾病主要防控措施包括疾病和防治相關知識健康宣教,病情和疫情監測,個人衛生管理,消滅鼠群,接種疫苗等,通過防控措施的實施能夠加強其對疾病和防治知識的了解,增強其自我防護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行為,增強免疫力等,提升疾病防控效果[5]。此外該疾病病毒感染存在潛伏期,早期患者可能出現發熱等與感冒相似的癥狀,可能導致患者與感冒混淆,進而耽誤治療,而開展健康宣教等防控措施可以幫助患者了解流行性出血熱的癥狀表現,及時與自身情況進行比對和就醫,提升其療效。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開展防控措施后居民對疾病、防控和治療相關知識的了解度顯著高于防控措施開展前,可見實施疾病防控對保證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結束語
綜上所述,流行性出血熱是傳染性和危險性較高的傳染病,對人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傷,故需要開展對應的防控措施以控制病情,提升治療效果,降低疾病發生風險,保證群眾健康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富曉麗.流行性出血熱的流行特征分析與預防控制措施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6):148.
[2] 王甲楠.探討流行性出血熱的預防和控制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9):147-148.
[3] 張武武.流行性出血熱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9):82-83.
[4] 劉亮,魏艷嬌,劉明.淺析流行性出血熱的流行病學特征和防控措施[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08):992-993.
[5] 高艷,孫秋香.流行性出血熱的預防與控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2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