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

【摘 要】目的:分析前側入路直視關節面復位內固定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0例粉碎性髕骨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對照組行常規切開復位治療,觀察組行前側入路直視關節面復位內固定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下肢運動能力評分、疼痛評分、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下肢運動能力評分較高、疼痛評分較低、住院時間較短,并發癥發生率也較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前側入路直視關節面復位內固定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效果理想,患者預后得到保證。
【關鍵詞】前側入路;直視關節面復位;內固定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166-01
粉碎性髕骨骨折是常見全身性骨折之一,該疾病的病因一般為外力直接作用或間接作用,如跌倒、撞擊等等。髕骨在下肢運動功能方面具有突出作用,粉碎性骨折后,患者日常生活甚至簡單行走均受到影響,臨床主張通過及時治療改善患者病情和預后[1]。此前學者分析發現,常規切開復位的治療效果有限,患者的預后不完全理想。給予前側入路直視關節面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并發癥問題得到控制,恢復態勢可觀[2]。目前相關研究較少,我院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0例粉碎性髕骨骨折患者,通過對照試驗進行研究,嘗試豐富既有理論,所獲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粉碎性髕骨骨折患者中,選取11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對照組:男38例,女17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45.7±4.8)歲。觀察組:男37例,女18例,年齡33-75歲,平均(45.8±4.6)歲。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患者經影像資料診斷為粉碎性髕骨骨折,患者年滿18周歲,且均接受手術治療。排除標準:原發性下肢功能障礙,不宜接受手術。
1.2方法
照組行常規切開復位治療,術中給予腰硬聯合麻醉,行氣管插管,取健側臥位,屈曲膝關節25°左右。借助影像資料進行病患區域定位,做12cm左右的開放切口,觀察患者病情病況,通過牽引方式進行復位,做必要清創,清除壞死組織和骨渣,保留健康組織,給予克氏針固定,復位無異常可縫合,常規護理。
觀察組準備工作、體位、麻醉方式同對照組。借助影像資料進行病患區域定位,于患者膝關節正前方中央位置,做長度4-6cm的切口作為手術入路,分離軟組織,上翻皮瓣,向兩側拉開。于患者髕骨內緣部位進行切開操作,暴露骨折部位,清除血凝塊、骨渣等,以生理鹽水反復沖洗2-3次。于直視視野下,對關節面進行復位,取1.5mm規格的克氏針對破碎骨骼組織進行臨時固定,逐步予以復位,利用髕骨爪進行輔助。完成復位后,通過透視檢查了解復位效果,無異常可進行縫合,常規予以術后護理。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下肢運動能力評分、疼痛評分、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下肢運動能力評分于術后3個月評定,取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表下肢部分進行分析,滿分34分,得分與下肢運動功能為正相關。疼痛評分于術后3d進行測定,以VAS量表得分表達。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為 SPSS20.0。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以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患者術后下肢運動能力評分、疼痛評分、住院時間
觀察組患者術后下肢運動能力評分、疼痛評分、住院時間較理想,見表1:
2.2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見表2:
3 討論
粉碎性髕骨骨折是骨科多見重癥,髕骨解剖學結構的特殊性,使其易成為外力作用下的損傷對象,如體育運動員多見跌倒后髕骨損傷問題,普通人也可能因撞擊、髕骨著地出現傷情。骨皮質以及骨小梁連續性中斷、病損區域呈現粉碎性特點,即可評定為粉碎性髕骨骨折[3]。該疾病對患者運動能力、日常生活的影響較為明顯,各地普遍通過切開復位的形式進行治療。此前學者分析發現,常規切開復位治療模式下,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可達到10%-20%之間,且肢體功能恢復態勢,術后康復情況不夠理想[4]。
與常規治療方式相比,給予前側入路直視關節面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下降5%以上,疼痛評分、下肢功能、住院時間出現5%-10%不等的優化[5]。我院研究結果與此相似(見表1、表2)。從方法上看,常規切開復位切口較大,可能導致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前側入路直視關節面復位內固定切口相對較小,且手術視野理想,可在直視環境下快速完成手術,提升復位的準確性,降低組織損傷、畸形問題發生率。
綜上所述,前側入路直視關節面復位內固定可用于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患者預后得到保證,表現為較低的疼痛評分和并發癥發生率,以及理想的恢復時間和下肢功能,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輝,尤孫寧,侯俊,等.前側入路直視關節面復位內固定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20,23(01):117-118.
[2] 譚云賓,羅京生,江悅,等.兩種不同內固定方法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20,22(01):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