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玲

【摘 要】目的:估計2013-2017年巨野縣居民惡性腫瘤的發病情況,為制定巨野縣惡性腫瘤綜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學的依據。方法:收集2013-2017年巨野縣新發惡性腫瘤的發病數據,分析惡性腫瘤的發病率、發病順位、年齡別發病率、中標率。結果:2013-2017年巨野縣年均登記惡性腫瘤病例2598例,報告粗發病率243.5/10萬,按照2000年人口普查的人口結構進行調整,惡性腫瘤的標化發病率為223.5/10萬,男女發病比是1.3:1,惡性腫瘤的發病率男性(265.71/10萬)高于女性(220.06/10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發病集中在65歲以上的老人,發病前十位的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腦瘤、白血病、甲狀腺癌、宮頸癌。結論:巨野縣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經濟負擔嚴重,仍需繼續加強腫瘤防治工作。
〖關鍵詞〗惡性腫瘤;發病;疾病控制
【中圖分類號】R195.1【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168-01
惡性腫瘤是危害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國惡性腫瘤負擔不斷加重[1]。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劇,醫療水平的提升,尤其是人口老齡化,這些因素對腫瘤在人群中的流行均產生一定的影響。2004-2005年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性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82.5%,而惡性腫瘤占22.3%,居第2位,僅次于心腦血管病[2]。腫瘤隨訪登記工作已成為防治腫瘤工作的基本內容之一。為更好地掌握2013-2017年巨野縣惡性腫瘤的發病情況,此次研究對2019年收集的2013-2017年全縣腫瘤隨訪登記資料進行了處理、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發病數據來源于山東省腫瘤隨訪登記系統中2013-2017年巨野縣腫瘤隨訪登記數據;人口數據來自巨野縣年鑒統計表,登記對象為巨野縣戶籍人口;參照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標準人口構成計算標化發病率。
1.2資料質量:對上報數據進行評估,病理診斷比例(MV%)≥60%,只有死亡證明書比例(DCO%)<15%,死亡/發病比(M/I)為0.55~0.85,診斷依據不明的比例<5%[8]。用來評價腫瘤登記數據完整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指標主要是以上3個指標。全縣腫瘤隨訪登記數據病例學診斷(MV%)平均38%,僅有死亡診斷證明書的比例(DCO%)平均4%,同期登記全部的惡性腫瘤死亡與發病比(M/I)平均0.68:1.沒有未指明部位的報告。
1.3統計學分析:病例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10)分類,數據分析采用腫瘤系統分析軟件,對數據庫進行邏輯檢驗后,進行分析,計算分性別、年齡別發病率、標化發病率等指標,中國人口標化率采用2000年全國普查標準人口年齡構成(簡稱中標率),計數資料的比較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惡性腫瘤發病情況:2013-2017年巨野縣戶籍人口數平均為1066532,年均發病人數為2598例,年均粗發病率為243.59/10萬,標化率為223.48/10萬,結果見表1。
2.2性別分布:男性平均人口數558494人,年均發病人數1484例,年均發病率265.71/10萬,女性平均人口數508038人,年均發病人數1118例,年均發病率220.06/10萬。男女發病性別比是1.3:1,
2.3年齡分布:巨野縣居民惡性腫瘤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65歲明顯增高且男性高于女性,到80歲為發病高峰.
2.4前10位腫瘤發病情況:腫瘤發病前十位的順序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腦瘤、白血病、甲狀腺癌、宮頸癌。肺癌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除了女性特有的子宮癌和乳腺癌外,常見部位惡性腫瘤如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的發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巨野縣惡性腫瘤年均粗發病率為243.59/10萬,標化率為223.48/10萬,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也低于山東省平均水平。惡性腫瘤是巨野縣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經引起政府部門的關注,其中肺癌、肝癌、食管癌發病率占腫瘤發病順位的前三位,與全省的發病順位一致[12]。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高與本地的環境和不良生活習慣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升高,從45歲發病率開始增高,65歲以后明顯升高,85歲以上的老人為腫瘤的發病高峰期,提出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控制以中老年群為重點。
綜上所述,巨野縣重點防治的腫瘤依然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在流行病學上惡性腫瘤的預防主要是三級預防措施,政府可以對居民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對癌癥主要危險因素的了解程度,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腫瘤登記覆蓋面快速增加,數據質量也穩步提高。通過對已有數據的分析和整理,為決策部門和科研部門提供了人群的腫瘤流行病數據,有重點地針對高危人群和高危地區,集中資源制訂有效的防治策略,同時為病因學研究提供思路,提高科學研究效率。
參考文獻
[1] 陳萬青,鄭榮壽,曾紅梅,等.1989-2008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趨勢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12,34(7):517-524.
[2] 陳竺.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報告.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18.
[3] 赫捷,陳萬青.中國腫瘤登記工作指導手冊(2016)[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5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