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玲

【摘 要】目的:探析對晚期癌癥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臨終關懷護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選取于本社區服務中心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接收的晚期癌癥患者,共計6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中30例患者分到對照組,另外30例分到觀察組。將常規護理方法應用到對照組中,觀察組則接受臨終關懷護理。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護理后,觀察和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狀況,并對相關數據進行記錄,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分。結果:通過分析得知,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同樣具有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本次研究表明,對晚期癌癥患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臨床關懷,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晚期癌癥;臨床關懷;護理
【中圖分類號】R316.21【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200-01
前言:癌癥是導致患者死亡率增高的疾病之一,尤其是晚期癌癥患者,基本失去治療機會,為了能夠保證患者臨終生活質量的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為患者提供臨終關懷護理,改善患者臨終前的生活狀況。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本社區接收的晚期癌癥患者進行分析,采用分組對比的方法,探析對晚期癌癥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臨終關懷護理的效果,具體報告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接收的晚期癌癥患者選取其中60例作為本次主要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患者分到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7:13),本組患者的年齡階段處于42-80歲之間,年齡的平均值為(63.27±7.17)歲。對照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6:14),該組患者的年齡階段處于42-79歲之間,年齡的平均值為(63.16±7.09)歲。所有的患者中癌癥類型分別是胃癌、肝癌、肺癌和直腸癌。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資料的可比性較高。
1.2方法
將常規護方法應用到對照組患者的護理工作中。觀察組則使用臨終官宦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加強對患者的基礎護理,由于晚期癌癥患者抵抗力較差且多器官衰竭,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臥床,還有部分患者臥床的同時伴有大小便失禁癥狀,所以做好基礎護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有著重要意義。在實際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實施全天候的護理,保證患者病床清潔,定期對床單進行更換,為了避免患者長期臥床出現壓瘡,要定時為患者翻身。
第二,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飲食計劃,囑咐患者以軟食為主,多食用高熱量、高蛋白、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第三,加強心理護理。在臨終關懷護理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心理護理的實施。由于癌癥晚期患者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同時會產生恐懼、抑郁和焦慮的不良情緒,不利于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護理人員要積極的與患者溝通,并在溝通中給予患者充分的關懷,針對患者的恐懼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并給予患者一定的鼓勵,使其能夠積極的配合護理工作。另外,護理人員在交流過程中,要引導患者勇敢的說出自己的疼痛,并將疼痛部位和疼痛形式詳細的描述,以便進行針對性護理,讓患者感覺到安全。由于晚期癌癥患者處于臨終狀態,因此,要實施個體化的心理護理,所以,要求社區護理人員提升心理學及倫理學方面的知識水平,在實際護理中給予患者家人般的關懷,通過溝通引導患者說出臨終愿望,并協助患者擺脫死亡恐懼。此外,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絕對的尊重,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多與患者交流其感興趣的事情,轉移其注意力,以此消除患者的寂寞感。
第四,全面實施臨終關懷。首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建立完善的臨終關懷管理機制,成立關懷小組,并對相關制度和規范進行完善,保證臨終關懷能夠全面落實。
1.3療效判斷標準
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進行比較。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越高,(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另外,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數據較多,需要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故使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完成分析。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進行描述,數據比較使用卡方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x±s)描述,數據比較使用t檢驗。如果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則使用(P<0.05)表示[1]。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中患者的滿意度為96.67%(29/30);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73.33%(22/30);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均發生了明顯改善,其中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當前,對我國老年群體健康威脅較為嚴重的疾病中,癌癥占據重要位置。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中老齡化的現象愈加嚴重,同時環境問題逐漸嚴峻,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癌癥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目前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對晚期癌癥患者的護理工作越來越關注。就晚期癌癥患者而言,常理上已經失去治療機會,對于此類患者,為了提高其臨終前的生活質量,社區服務中心應給予臨床關懷護理,在護理工作中盡可能滿足患者及家屬的要求,在此過程中社區醫務人員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無論是護理滿意度,還是患者生活質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參考文獻
[1] 何裕.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護理探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8):233.
[2] 吳玉華,冷海燕,張佩文,張前,劉建平. 145例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護理[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S1):47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