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 要】目的:為了全面分析和研究在舒適護理模式下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患者的應用效果和配合程度。方法:本次研究選擇了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進行內鏡粘膜下開展剝離術的患者98名,98名患者進行隨機分配,本次實驗將組別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患者使用常規模式護理方式,實驗組使用舒適護理模式,通過一段時間的護理之后對比兩組患者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的滿足程度,以及手術之后的平均住院時間,手術完成之后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結果:通過本次舒適護理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患者中的應用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之后,我們發現實驗組患者對于手術的滿意率高于使用普通護理模式的對照組,并且在實驗當中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以及手術后不良反應的幾率都小于對照組,并且經過統計學檢驗之后發現具有統計學意義,也就是P<0.05.結論:在內鏡面膜下剝離手術過程當中使用舒適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之后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滿意了,具有非常重大的臨床意義,值得大范圍的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舒適護理;內鏡粘膜;剝離術
【中圖分類號】R472.2【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266-01
內鏡粘膜下的剝離手簡稱(ESD)是最近幾年來被廣泛運用在消化道早癌,防止增生癌病的主要治療方法,通過消化道內鏡微創手術實現治療,不但創傷較少,療效較好,而且手術結束之后恢復時間較短,是當下消化道早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并且可以給病理專家提供完整的病變組織達到更好的治療的效果,為了提高患者的手術康復效率,使用舒適護理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之后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滿意率,具有非常重大的臨床意義,值得大范圍的推廣和運用。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本次關于舒適護理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選擇了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進行內鏡粘膜下開展剝離術的患者98名,在本次實驗過程當中我們使用隨機分配的方式,將患者隨機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本次實驗當中實驗組人員50名,對照組患者48名,實驗平均本次實驗當中98名患者經過CT檢測之后沒發現重要器官轉移,經過統計學方法檢驗之后發現患者的基本信息沒有統計學意義,也就是P>0.05.
1.2研究方法
本次的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消化道粘膜剝離手術都是使用內鏡切除術進行治療,在此次對照組患者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患者使用常規模式護理方式,實驗組使用舒適護理模式,通過一段時間的護理之后對比兩組患者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的滿足程度,以及手術之后的平均住院時間,手術完成之后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
1.2.1手術前心理護理
在手術開始之前我們需要保證檢查室環境的溫濕度都是恰當的,醫護人員需要和患者講解關于手術和疾病的相關知識,保證患者擁有足夠的自信心,并且護理人員還需要告知患者手術的成功率,告知患者本次手術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應當如何配合降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消除患者的手術緊張心理狀態[1]。
1.2.2手術過程當中舒適護理
在手術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幫助患者放好牙墊,讓患者進行左側臥位的姿態,在手術過程當中我們需要保證患者的呼吸道是順暢,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當中需要不間斷吸氧,并且執行心電以及血氧飽和度的檢測研究,患者已經完全進入到麻醉狀態之后,醫護人員需要幫助醫生進行手術操作,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在手術的整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嚴密地關注患者的呼吸以及心率變化,并且安置好鹽水和紗布,及時清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內鏡下粘膜剝離手術過程當中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在手術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噴灑生理鹽水加上腎上腺素進行止血,患者出現持續性出向的話我們應當適當給予患者注射鹽酸腎上腺素。手術結束之后,取出牙墊觀察患者30分鐘,等待患者完全清醒之后再送到病房[2]。
1.2.3手術之后進行并發癥護理
對于內鏡粘膜剝離手術的術后出血一般都在2小時到10天當中,發生率較高,我們應當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率變化,觀察患者的面色,檢查患者的大便是否正常,注意有沒有出血情況,如果出現活動出血我們應當建立靜脈通道,必要時還可以在內鏡的輔助下進行相關的止血治療操作。
1.2.4出院指導
因為患者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我們需要對于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出血指導方法,并且叮囑患者需要注意飲食和休息,根據囑托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如果已經確診為癌癥之后我們需要在之后的1、3、6個月分別進行內鏡檢查,如果還有癌灶應當馬上切除。
1.3觀察指標
在對于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指標,我們分別對于患者在舒適護理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當中患者手術的滿意率、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患者在手術完成之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進行比較分析。
1.4數據處理
通過SPSS13.0軟件對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檢驗采用t,計量資料檢驗采用X2,若P<0.05,則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實驗的對照組當中成功完成內鏡下粘膜剝離術的患者45名,成功率為93.7%,實驗組當中成功完成內鏡下粘膜剝離術的患者48名,成功率為96%。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消化道粘膜剝離術之后患者進行治療和觀察之后發現病癥都有所改善,但是在實驗組當中我們發現患者的不良反應更少,并且滿意率評價更高,住院時間更短,等等指標都優于使用普通方法的對照組,如表1。數據經過統計學檢測之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舒適護理是一種個性化整體性的護理模式,通過對于患者心理生理等多個方面進行護理,讓患者得到最佳的狀態,內鏡下粘膜剝離術作為現目前我國發展非常快速的內鏡手術之一,具有療效好,恢復較快等諸多優點,但是因為患者對于疼痛的忍受能力是不同的,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內鏡手術不滿意甚至不配合,導致手術效果較差,根據研究表明良好的環境,優雅的音樂可以讓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層面得到一種良好的狀態,降低患者對于內鏡手術的不適感,提高手術自信心,提高手術成功率,具有非常重大的臨床價值。
【結語】總而言之,在消化道內鏡下粘膜剝離手術當中使用舒適護理模式,順應了當下以人為本的發展模式,并且提高了實際護理的質量水平,大大增強了患者的手術滿意率,并且在消化道內鏡粘膜剝離手術當中使用舒適護理模式可以降低不良反應出現的幾率,具有非常良好的醫療價值和臨床意義,值得大范圍的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小慧,汪波,張敏,等心理護理干預對內鏡切除消化道息肉忠者術前d壓及焦慮的影響[U]安徽醫藥,2012,16(4):547-548.
[2] 蘇俊紅,舒適護理在惡性腫瘤放療患者中的應用[D].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