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目的: 探討跌倒墜床管理流程及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與干預措施在神經內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住院患者706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的防跌倒護理,實驗組應用跌倒/墜床管理流程及風險評估與干預措施對患者實施防跌倒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跌倒發生率。結果:實驗組患者跌倒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跌倒/墜床管理流程及風險評估與干預措施表的使用能有效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發生率。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護理安全。
【關鍵詞】管理流程;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干預措施;老年患者;護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289-02
楊功煥等1991-2000年傷害死亡研究表明:70歲以上老年人不論男女跌倒死亡在傷害中均排第二位[1]。神經內科大多數患者病情危重且多伴有意識障礙,其理解力、判斷力下降,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視力視野受損等因素,在住院期間很容易發生跌倒、墜床等意外事件。意外事件的發生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 嚴重影響原發病的治療和預后,對患者及家屬造成負面心理,并且容易引發醫療糾紛。跌倒除了導致老年人死亡外,還導致大量殘疾,并且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跌倒后的恐懼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動能力,使“其活動范圍受限,生活質量下降。為減少和避免患者跌倒與墜床的發生,降低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同時為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我們在借鑒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跌倒管理流程[2],實施了“風險評估與干預措施表”,有效地預防了跌倒事件的
發生。
1 方法
1.1 ?跌倒墜床管理流程
1.1.1高危跌倒墜床篩查 ?實驗組在入院評估上增加了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評分,使新入院患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常規化。制定了跌倒與墜床風險評估,年齡大于65歲或小于14歲、孕婦、意識障礙、疼痛、行動不便及危重患者必須進行篩查。評估內容包括:①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1分);②意識障礙(1分);③視力障礙(1分);④活動障礙、肢體偏癱(3分);⑤年齡I>65歲或年齡口14歲(1分);⑥體能虛弱(3分);⑦頭暈、眩暈、體位性低血壓(2分);⑧服用影響意識或活動的藥物(1分),如散瞳劑,鎮靜安眠劑,降壓利尿劑,鎮攣抗癲劑,麻醉止痛劑;⑨住院中無家人或其他人陪伴(1分)。每個因素按不同等級評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發生跌倒的危險性越高,評估得分范圍大于4分為高危險。
1.1.2高危跌倒墜床預報及風險評估與干預措施表的使用 ?實驗組患者于入院當天由責任護士或值班護士采用跌倒風險評估表評定,將分值≥4分的患者列為跌倒高危人群,填寫住院患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與干預措施表,表上制定了針對性的護理措旌。同時上報護士長、護理部,并重點交班,形成一個以責任護士一科護士長一護理部為一體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并給予持續性評價[3]。根據評分調整對策:每周評估一次,家屬簽字確認,風險評估與干預措施表一式兩份,護士、患者或家屬簽字,護士長審核后簽字,一份交給患者,一份保存于護理意外事件檔
案中。
1.1.3實施干預措施保障安全①環境安全:地面無潮濕、積水,病室光線充足,配有地燈,床頭燈。走廊寬敞明亮,兩旁安置扶手。廁所有蹲式及坐式裝置且裝有扶手,使用防滑墊。病房物品規范放置,通道無障礙物,病床固定良好,按要求使用床擋護欄。將常用物品放置患者可及之處。②合理運用各種標識:在病人手腕上佩戴身份識別帶,防止病人離床活動時發生跌倒便于身份識別,病房衛生間粘貼“小心地滑”的標識,高危患者床尾掛上紅色“防止跌倒”的警示標識。高危患者用醒目的黃色三角形標識貼在責任護士分管患者一覽表上,嚴格交班,加強巡視,語言提醒,發現問題及時處理。③保證護理設備齊全:呼叫器安裝在患者能觸及位置,教會患者使用呼叫鈴。科室備有多功能擔架推車,輪椅,并安裝保護帶,保障安全運送。④用藥安全管理:藥物在老年人體內代謝相對較慢,容易發生蓄積,嚴格遵醫囑服藥,告知注意事項,觀察用藥后的反應。服降糖、降壓、利尿藥要床旁看服,避免藥物影響患者的神志、精神、視覺、步態、平衡、血壓等,易引起患者跌倒[4];服用鎮靜、安眠藥叮囑其完全清醒后再下床活動;應用血管擴張劑的患者,加強巡視,指導緩慢活動,防止頭暈。改變體位應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變體位。
2 結果
3 討論
管理流程及風險評估與干預措施表降低了神經內科患者跌倒墜床率,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隨著人口增長,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國內人口的老齡化及慢性病的增加,以及新醫改政策的出臺,神經內科的病人逐年增多,因此,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防跌倒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對老年患者的跌倒墜床風險進行早期篩選,同時實施防跌倒墜床的護理措施、改善病房環境,應用輔助保護器具,針對不同級別的老年患者應用個性化的防跌倒墜床流程,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跌倒墜床的發生率,為患者提供了安全優質的護理
服務。
增強了護士的安全意識。有研究表明護士對住院老年跌倒知識掌握不足,且護士對住院老年跌倒知識掌握情況的差異與學歷、職稱和工齡均無關,僅僅與護士是否接受過跌倒相關知識培訓有關[5]。為了規避護理風險,提高護士對患者防跌倒的安全意識,科室內組織護士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及制度、跌倒墜床管理流程及風險評估與干預措施,并開展預防跌倒的護理應急預案演練,以預防跌倒及墜床等不良事件的處理,不斷強化護士護理工作安全意識。
豐富了護理管理的內涵,提高了護理服務品質。通過實施跌倒管理流程和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及干預措施增強了護士的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現代護理要求護士除具有良好的服務態度、精湛的業務技術外,護患溝通、健康教育等也是護理工作的重要
內容。
參考文獻
[1] 楊功煥,周脈耕,黃正京,等. 中國人群1991-2000年傷害死亡的流行趨勢和疾病負擔[J].
中國流行病學雜志, 2004, 25(3): 193-198.
[2] 蔣小劍.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應用.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24):67-68.
[3] 楊君艷.跌倒、墜床危險評估表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吉林醫學,2011,32(23):4907-4908.
[4] 庫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預防們.中華護理雜志,2002,37(2):143.
[5] 郭紅,田軍,萬巧琴.住院腦血管病老年患者陪護人員對跌倒預防知信行的調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1l,46(3):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