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摘 要:良好習慣對一個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對農村幼兒進行衛生習慣養成教育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文簡要分析了農村幼兒衛生習慣養成教育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農村;幼兒;衛生習慣養成;策略
陳鶴琴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他曾經說過:“人類的動作十有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害。”由此可見,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幼兒時期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本文結合農村幼兒良好衛生習慣養成教育實踐,對于如何培養農村幼兒良好衛生習慣進行了詳細探討。
一、整合一日學習、游戲與生活,滲透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改革以來,幼兒園將幼兒一日學習、游戲與生活進行了整合,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并摒棄了傳統說教的方式。通過滲透式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教育目標。
在語言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在選擇健康類繪本時就可以滲透衛生習慣養成教育。如,在以繪本《小豬變干凈了》為載體的閱讀活動中,除了通過講故事、聽故事來實現語言領域的教育目標外,我們還讓孩子們了解小動物們都不喜歡和小豬做朋友的原因,是它不愛洗澡。并設計了“幫幫小豬”的活動,在替小豬想辦法的過程中使孩子們意識到講究個人衛生是多么重要,從而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也就是將語言領域課程與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行有機整合,使孩子們在了無形中就學習了有關衛生的常識。
在一日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將生活與語言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同時增強衛生習慣養成教育活動的趣味性。如,在洗手的生活活動中,教師在教給孩子們洗手的具體方法時,為了讓方法更加形象,我們可以通過念兒歌的方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幫助孩子們理解洗手的具體方法。如“濕濕手,擦肥皂。搓手心,搓手背。沖沖水,洗干凈。捧捧水,沖龍頭。甩甩手,擦擦干!”兒歌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將兒歌與衛生習慣養成教育結合起來,不但教會了孩子們正確的洗手方法,還使孩子們樂于接受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二、根據幼兒“親師性”,發揮教師榜樣的作用
幼兒時期喜歡模仿他人,而根據幼兒具有“親師性”的特點,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該為孩子們做好榜樣,在注重自身衛生的前提下,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們進行良好衛生習慣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相關教育任務。
如,教師在一日生活中穿著要干凈整潔,在飯前便后要洗手,接觸了不潔的物品要及時洗手,如果打噴嚏要主動捂住口鼻子、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也就是說除了講究個人衛生外,教師還要主動保持環境衛生。教師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教師要求孩子們留短指甲,首先自己就不能留長指甲。不允許孩子們染指甲,自己首先不能染指甲等。“言教不如身教”,教師只有以身作則,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才能給孩子們做好榜樣示范,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們受到良好衛生習慣的教育,進而使他們在衛生習慣養成方面由被動變為主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幼兒的“親師性”出發,幼兒教師在一日學習、生活、游戲中作為引導者,要給孩子們模仿自己提供良好的示范,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成為進行直觀形象教育的典范。
三、改變評價方式,培養幼兒衛生習慣
根據“羅森塔爾效應”,教師對幼兒傳遞積極的期待,給予肯定與表揚,有利于促進孩子主動追求進步。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因此,在農村幼兒良好衛生習慣養成教育中,教師要在幼兒有良好表現時給予及時地鼓勵,并通過微笑、肢體動作等使幼兒獲得激勵。特別是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講,他們更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與表揚,
如,在自主游戲結束后,很多小朋友都主動到盥洗室去洗手了,只有一兩個小朋友在那里嬉笑打鬧,一點去洗手的意向都沒有,此時教師絕對不要批評,甚至大聲斥責他們,而是通過委婉的方式引導他們去洗手。如,有的教師會微笑著對他們說:“讓我來看看誰能把小手洗得最干凈?”當孩子們聽到教師的引導而主動去洗手時,教師要對洗得最干凈的小朋友給予表揚。教師還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表現,設計紅花專欄開展評比活動,也就是把受到表揚的幼兒的照片貼在紅花專欄上,一周下來看誰的小紅花最多,然后給予口頭表揚與物質獎勵。如此一來,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非常重視講究衛生,同時評價活動也會幫助幼兒增強自信心,有利于他們漸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家園合作成效顯著
在當今社會發展迅速之時,衛生習慣其實也在農村得到廣泛關注,但是還是存在家長對3—6歲幼兒期的衛生習慣養成教育方面不太重視。所以,家園合力才是幼兒衛生習慣養成策略上的最大化策略。
首先,通過召開家長會、親子活動、研討式、問卷調查等方式讓家長充分理解,幼兒衛生習慣養成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著重大意義。其次,讓教師在班級中展示每天、每時、每個活動對幼兒習慣養成的點滴呈現,使家長能直觀感受幼兒衛生習慣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后,讓家長通過平臺和記錄,讓家長和幼兒園合作完成幼兒衛生習慣養成的過程,使家長能從生活中感受到的變化。
在農村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講究方法、長抓不懈。在幼兒良好衛生習慣養成教育中,我們把幼兒一日學習、生活、游戲進行有機整合,通過滲透的方式進行衛生習慣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發揮教師榜樣示范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幼兒的衛生意識。轉變評價方式,通過有效的激勵引導幼兒樂于講究衛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家園合力使衛生習慣養成不僅只是停留在幼兒園,我想通過一系列的策略實施,對于幼兒一生的發展必將產生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莉,李建群.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機理及其培養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8(12):84-87.
[2]冉桂亭.用各種方式對幼兒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18(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