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當代,中國油畫語言技法正處于探索與創新的時代,形成了形式多樣的視覺效果。當代油畫技法平面化語言具有獨具一格的藝術特點,更有利于表達畫家情感、生活。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平面化傾向是畫家結合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與外國油畫演變發展史所進行的藝術實踐。體現出了當代油畫中的民族情懷。視覺平面化傾向是對物體的體積感、空間感和光影效果進行去除和減弱,打破傳統繪畫的透視規律,采用油畫技法中的平涂進行表現創作,注重表現繪畫藝術的二維性、色彩性、裝飾性、形式性,與古典油畫所注重的真、善、美不同的是油畫平面化更加注重藝術家真情實感的表達。中國當代平面化傾向適應了時下的“快餐式”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探究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當代油畫;平面化;繪畫語言;色彩
引言:
20世紀美國著名的美術批評家格林伯格的《走向更新的拉奧孔》一文中提出了“平面化”這一詞,二維空間的平面化是區別于文藝復興時期在二維空間的繪畫布上表現三維立體空間的油畫表現技法。格林伯格還說道“三維藝術是雕刻藝術的領域,繪畫藝術要獨立就必須首先放棄與雕刻共享的一切”。之后陸續有藝術家提出平面化的重要性,當代油畫平面化傾向是結合中外美術作品呈現的共同探究,為平面化提供了一些理論依據。
一、視覺平面化在中國美術史的體現
我國古代首先表現具有視覺平面化特征是在史前美術時期,主要代表有洞窟壁畫和巖畫。用繪畫的起源“巫術說”理論來創作的平面化圖像,以線條為主,主要用礦物質顏料涂繪在巖壁上或洞穴上,表現內容主要為狩獵,畫面具有單純性、平面性簡潔干練。這種形象在畫像石,畫像磚中表現尤為突出。以古樸深厚著稱的山東畫像石嘉祥縣武氏祠《荊軻刺秦王》,描繪荊軻圖窮匕首見,秦王大驚,表現了一個極為驚險的瞬間,其表現技法就是線加平面化的結合。潑辣豪放的南陽畫像石藝術,以及清新明朗的四川畫像磚藝術都具有其平面化特征。除了表現狩獵題材外還有表現采集、耕戰、舞蹈等場景,新石器時代出現的“人面魚紋彩陶盆”,以圓滾的臉龐,頭頂有尖狀物,三角形的眼睛,嘴銜兩魚使人印象深刻。以及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中這一系列的圖案。它們上面的平面化繪畫表現形式對后來中我國平面化繪畫的發展影響很大。追至明清的版畫藝術,題材內容極其廣泛,有戲文故事、仕女娃娃、風景花果、耕織生產、時事風俗、歲朝吉慶等等,都具有平面化特征。這些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繪畫的藝術特色,并作為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的一種象征符號與藝術標準,深遠地影響著中國近現代及當代美術的發展。
二、視覺平面化在外國美術史的體現
在西方原始時期,繪畫呈現平面化特征主要是洞窟壁畫和巖畫,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國拉斯科洞窟、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受傷的野牛》為典型代表。那時候的人們采用尖銳的石頭在巖壁上進行涂畫,以線和平面為主,題材大多數為動物。顏色用紅色、褐色、黑色進行平涂,視覺效果整體上呈現平面化、形式、氣勢富有動感,體現出了原始人以單純的心探索世界的反映。在古埃及時期,古埃及的繪畫為法老和少數貴族服務的藝術,其風格穩定、等級分明,在平面風格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的表現,風格壯麗、宏偉、明確。在古希臘古風時期,先后出現了東方、黑繪與紅繪三種風格。其視覺表現方法也是平面化的。馬蒂斯在筆記中寫道,我的繪畫作品都是安排的有表現力的,形象占的位置,比例關系,每樣東西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構圖就是畫家為了表現自己的情感,有意識的使種種不同的因素依照裝飾的方式安排在一起的藝術。使不同的因素之間獲得色彩的平衡。
三、視覺平面化在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意義
(一)有利于中國油畫民族化形式的形成
作為新時代西方油畫學習者,都想在創作中結合中國傳統創作出具有民族化的形式,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賦予繪畫作品中,創作出能代表本民族及國家的繪畫作品與藝術樣式。在這里我們可以借用西方油畫這一工具,結合中國漆畫、版畫,國畫等線、面造型方式把油畫視覺平面化,使油畫更能體現出中國特色。平面化是一種繪畫表現形式,是一種在對西方藝術探究的同時與中國民族傳統藝術精神想結合進行理解與冷靜思考后的結果。因此,中國油畫視覺平面化有益于我國當代的藝術家挖掘出自身的優勢資源,找到中國當代油畫的民族化表現形式。
(二)視覺平面化語言豐富了當代中國油畫樣式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藝術有多種多樣的存在方式。藝術的形式的多元化使得藝術的趣味性更加有意思,在藝術博覽會中,我們能看到古典繪畫,平面化的繪畫,觀念的繪畫等等。只有多種多樣才能推動文化的不斷發展。視覺平面化語言作為中國當代油畫創作的重要的表現方式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與民間美術的精髓,又受到西方現當代主義藝術思潮的影響并具有時代性而呈現出主觀的平面意識,豐富了當代油畫的語言表達方式。為中國油畫的發展拓寬道路。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視覺平面化進行研究與探討,對中外美術史中平面化語言的運用、形式美感的創造以及民族化的意義。使我們可以體會到視覺平面化對讀者所傳達的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探索和精神面貌的表達,中國當代油畫中的平面化傾向是對西方現當代藝術倡導繪畫平面本質的借鑒與對我國傳統藝術精髓繼承的共同結果,視覺平面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力,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民族的藝術都受到了視覺平面化的影響,也給世界藝術語言增添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參考文獻:
[1]王宏健,袁寶林.美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張春新,張可雋,森森.西洋油畫技法歐洲卷[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0.
[3]中國美術史綱/黃宗賢編著.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8
[4]現代藝術大師論藝術/[西].畢加索等著;常寧生編譯.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5]亨利·馬蒂斯著.錢琮平譯.畫家筆記[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英)貢布里希著.藝術發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黃芃(1995—)男,漢族,籍貫:江西贛州,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