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虎
摘要:民主地區雖然現在的經濟文化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是與大城市相比,學生的各種學習環境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本文就在這種差距之下,如何搞好民族地區的初中歷史教學談談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歷史;興趣;效率
歷史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本來應該是一門深受學生歡迎的學科,可是,許多學生并不喜歡這門學科,那自然也談不上學得好了。在民族地區,學生們無論是在學校的學習環境,還是在家里父母對其的教育影響,和大城市或一些發達地區的孩子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作為民族地區的歷史教師,我們必須要正視這些差距,找出好的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我們的歷史教學效率。
一、正視民族地區歷史教學的現狀
我們地處甘孜州,所教的學生大部分都是藏族學生,雖然現在學校所在的地區經濟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跟大城市比起來,學校無論是硬件設備還是軟件環境,都還有很大的差距。就拿最簡單的歷史教學的課件來說吧,在我們民族地區,老師教學要用的許多課件就只有自己上網去找,而在大城市里,學校通常會以教研的形式為老師提供許多的相關網站或資料,供他們使用。而且這些都是最新的,符合當前學生的實際的。單就這一項,城里的這些老師們就會省了很多時間與功夫。民族地區的老師的配備也不如發達地區或大城市的學校充足,常常需要一個人帶好幾個班級。所以,老師想要與教研室的同事共同研討,共同進步,這也不太現實。還有我們的民族地區,雖然孩子們從小就學習漢語,在運用漢語方面與漢族學生沒有什么區別,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也還算重視教育,但是他們卻更多地是照顧他們的生活,不能對他們的學習進行指導,像給他們提供什么有關歷史的書或電視節目,更不能與他們進行這方面的交流,以影響他們了。
正視這種現狀,是民族地區歷史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要做的第一步。正視現狀,就讓我們明白,在歷史教學中,我們面前的困難在哪里,要克服這些困難我們必須得自己去努力,也就是我們歷史教師在整個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民族地區歷史教學效率的措施
弄清了民族地區歷史教學的現狀,民族地區的歷史教師就要在此基礎上想辦法解決問題,提高民族地區歷史教學效率。下面就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我們探索世界的最原始動力。沒有興趣的事頂多算應付。教學中,我們要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呢?
①運用故事法。故事對于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而我們所教學的歷史,可以說每一段的背后都是有故事。只要我們在教學之前,深入去挖掘這些故事,不僅可以充實我們的教學內容,還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學《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這一部分,教材上只有3頁紙的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我從項羽和劉邦爭天下開始給學生們講起,不僅講了鴻門宴,講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還講了霸王虞姬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了在西漢建立之前的這一段時期社會的動蕩。這些故事,讓學生輕松地理解劉邦是如何建立西漢以及開國初期為什么要修養生息。故事的運用不是為了討好學生,而是為了創設情境,為學生要學生的知識做鋪墊。
②運用多媒體。多媒體以其生動形象而深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歷史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這種優勢,將一些復雜的內容直觀形象化,這不僅可以節約教學的時間,還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東漢的興亡》這部分內容,平時學生知道的就比較少,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東漢具體是從哪兒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教學時,我就運用多媒體將《中國通史》中的這一部分內容展示給學生,使他們對東漢的興起與衰亡有了一個詳細的了解。
③聯系其他學科。歷史學科本來就內容豐富,尤其是和我們的語文關系密切。教學中我們就要學會利用其他學科,來為我們的歷史教學助力。比如,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名著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三國鼎立》,我引入《三國演義》的故事,學生特別喜歡。因為這部名著雖然看小說的人并不多,但很多孩子都已經看過電視劇了,所以一提起來就特別熟悉,自然就感興趣。
2、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要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光憑興趣還不夠,我們還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漁。
課堂上的學習很重要,但為什么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堂,學生最后的學習效果卻不一樣呢?除了先天的因素外,還有一個就是他們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問題。有的學生上課只帶個耳朵聽,還真把歷史課當成了故事課,聽聽也就算了。老師講什么,他都只是聽,而不思考,不去總結,不做筆記。課下很快就忘了。一般要等到考試的時候才會來復習、記憶,而且還常常不會進行橫向聯系與縱向聯系。所以,有的學生會抱怨:“這開卷考試也太難了嘛,翻都翻不到答案。”
我認為歷史學習中,記筆記與知識聯系的方法特別重要。記筆記是檢查學生上課是否認真的一個重要標準。因為歷史知識相對發散,需要記下來的內容就是重要的,具有概括性或總結性的內容。這些內容便于今后的復習總結。通常老師需要學生做筆記的時候都會講得較慢,而且還會重復,讓學生能夠記下來。有的學生不會去關注這個,非得要老師說請大家記下來,才會去記。而有的學生則一直都在記,卻沒有認真去聽。這樣記得好像挺多,但理解卻不夠。許多學生雖然在學習歷史,但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并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學生歷史,在他們眼里歷史就是一個個獨立的知識點。他們不知道,歷史中的每一部分看似獨立,但其實都與其他的部分緊密聯系著的。比如,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它就不僅僅在漢代起著重要作用,它和我們今天的“一帶一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有著相似點,都是連接我國與西邊國家的通道,促進了我國與這些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但今天的“一帶一路”卻又與絲綢之路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們現在的范圍更廣,在各方面的合作交流更多更深。
雖然民族地區在各方面條件上與大城市和發達地區有差距,但只要我們的歷史教師們愿意多下功夫,從以上兩方面去著手,就能不斷提高民族地區歷史教學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