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習慣的改變,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臨床表現癥狀為腰疼背痛、易骨折等。從中醫理論出發,該疾病的治療多以活血通絡功效為主。仙靈骨葆膠囊和其他藥物相比,以活血通絡、補益肝腎為主,更能明顯增強骨折疏松患者骨礦化作用,改善臨床癥狀,同時提高骨折疏松患者的骨代謝水平。
關鍵詞:仙靈骨葆膠囊;骨折疏松癥;骨代謝
【中圖分類號】R81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6-019-03
Effect of Xianling Guzhi Capsule on Osteoporosis and Its Effect on Bone Metabolism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changes in living habits, 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back pain, back pain, and easy fractures.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collaterals. Compared with other drugs, Xianling Gusong Capsule is mainly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plenishing liver and kidney,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bone mineral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and loosening,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ncrease bone metabolism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and loosening.
Key words: Xianling Gubao Capsule; Fracture Looseness; Bone Metabolism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機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有資料顯示,臨床癥狀疼痛患者約占58%左右,其中腰背疼痛占75%左右,而且患者多為鈍痛。以往臨床上對患者的疼痛多釆用降鈣素制劑來緩解患者的疼痛。但由于此類藥不良反應較大,而且停藥后癥狀易復發,如患者長期服藥,會導致耐受性及依從性較差,很難達到預期的療效。中成藥仙靈骨葆膠囊主要成分包括:知母、續斷、地黃、丹參、淫羊藿、補骨脂,具有活血通絡、滋補肝腎、強筋壯骨的作用。而且經臨床研究發現,骨折疏松患者給予仙靈骨葆膠囊的輔助治療后,未發現或增加不良反應,而且疼痛程度明顯有所減輕。
1 國內外骨折疏松治療進展
原發性骨折疏松癥屬于一種全身性骨病,主要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為特征。該疾病變多發于老年人群。臨床表現癥狀為,腰背痛痛、駝背或易骨折等。由于骨質疏松癥。早期出現疼痛癥狀的患者不足60%,常與退行性骨關節炎疼痛混淆,所以經常被人們稱之為隱匿性病變。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表明,全球目前約有兩億多人患有骨質疏松癥,甚至在一些發達國家,因骨質疏松造成的骨折病人已超過心腦血管及乳腺癌患者人數的總和。我國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人群患有骨質疏松的比例達15%,而60以上的老年人在高達45%左右。研究結果表明骨質疏松癥已經嚴重威及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西方醫學對骨質疏松癥的研究在1996年才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并得到世界公認。骨折疏松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全身性、非特異性、代謝性疾病。西方國家有相關研究認為,患者發生骨折疏松癥與營養不良、衰老、免疫功能以及生活等不良嗜好密切相關,但最終發現,骨質疏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骨吸收與骨形成失衡而造成的。臨床上通常通過一系列指標檢測來診斷和驗證患者臨床用藥效果。(1)骨鈣蛋白。當患者骨形成與骨吸收聯藕時,骨鈣蛋白可作為反應骨轉換的重要指標。然而當骨形成與骨吸收發生解聯耦時,骨鈣蛋白也可作為檢驗反應骨形成的一種特異指標。患者血清中的骨鈣蛋白水平與骨組織水平兩者呈正相關時,能夠準確、有效的反映出骨細胞的活性,這也是衡量骨形成的一個重要指標。(2)骨堿性磷酸酶。目前大多學者認為,骨堿性磷酸酶是檢測骨細胞活性增加的重要指標,原因是骨堿性磷酸酶是存在于成骨細胞表面中的一種糖蛋白,通過水解后能夠釋放出一定的無機磷,不僅能夠增加機體內磷的濃度,也可促進骨基質的礦化。我國西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物可分為:抗骨質吸收藥物、促骨形成藥物和骨礦化藥物三大類。目前我國臨床上治療骨折疏松癥最常用的藥物有,鈣劑、?激素、活性維生素D等。其中最基礎的藥物為鈣劑和維生素D,這些藥物雖然治療中能起到一定的療效,但存在副作用,而且價格昂貴。如患者長期大劑量的服用,會引起生殖系統腫瘤、乳癌以及性器官等副作用。并且服用鈣劑如療效不明顯的狀態下,能夠使患者出現便秘、腹脹等現象。我國傳統中醫認為,對于骨質疏松患者的治療應給予補腎壯骨兼活血化瘀、養氣養血角度入手,即腎虛。中醫辨證論治認為腎主骨。中國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腎虛者通常會出現性激素水平下降等癥狀,導致患者單位體積內骨礦含量降低,進而發生骨質疏松癥。也有醫學研究證明,當一個人鈣調節失衡,也會出現骨折疏松、血瘀等現象。然而血瘀會導致血液中的營養成分無法順利進入骨骼,導致破骨細胞活躍,進一步加快骨折疏松的發生。傳統醫學認為,氣血滋養骨骼的過程是最為關鍵的,直接影響到骨骼的正常功能發揮,然而一旦有瘀血形成,將會導致脈絡不通,骨骼失去滋養,此時,不通則痛,必然會發生骨痿。有大量研究證實,活血化淤的相關藥物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骨骼局部瘀滯以及血液血流變性和骨組織的供血等狀態,進一步降低患者臨床疼痛感,促進骨代謝。
2 骨折疏松病因、病名研究
2.1 骨折疏松病因
骨質疏松癥分為三大類,即原發性骨折疏松癥、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特發性骨折疏松癥。目前臨床上主要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繼發性骨折疏松癥為主。其中原發性骨折疏松癥,包括老年退化性骨質疏松II型和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癥I型。而繼發性骨折疏松癥多因后果天因素所致,包括力因素和物理因素,腎病、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等都會導致骨骼吸收不良以及出現腫瘤等等。骨折疏松的危險因素有很多種,最主要的包括性別、年齡、體重、體型、骨質疏松家族史、個人不良生活習慣、糖皮質激素以及長時間使用免疫抑制劑等等。據研究報道,白種人要比比黑種人和黃種人發生骨質疏松的幾率高,而且女性遠遠高于男性。
祖國醫學中并無骨質疏松癥這一病名,而是在1885年由Pommer提出。由于其病因病因和臨床表現與祖國醫學中的骨極、骨痿、骨枯歲癥狀相似。如今絕大部分人認可骨質疏松癥屬于祖國醫學中的骨枯、骨痿等范疇。
2.2 病機研究
(1)腎主骨理論探析。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骨折疏松松與腎之間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其病機最為關鍵的是由于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腎虛。對于腎一直以來都有呼吸之門,性命之根之稱。巜黃帝內經》中指出了腎主骨、腎藏精的理論等等,這些理論都充分說明了腎與人骨骼之間有密切的關系,而且腎對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以及組織結構是否正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祖國醫學文獻中對于腎中精氣與人體衰老的關系早有記載。如在巜素問.上古天真論》中,不但明確指出了人體生長的自然規律,同時還指出了人在正常生命過程中與腎精氣之間的密切關系。趙玉堂等 在遵循傳統醫學的理論基礎上,結合一系列骨密度檢查儀,分別對健康人群和腎虛患者進行了詳細對比研究,結果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中骨礦含量在逐步減少,腎虛癥狀也逐步明顯,由此腎主骨、腎藏精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得以證實。所以說,人體骨骼的強勁與軟弱是腎精氣的重要表現。因此,人體衰老則腎氣衰,隨之腎精少許、骨骼營養嚴重不足,從而發生骨質疏松。
(2)血瘀致病理論探析
從傳統醫學的角度分析認為,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是因機體衰老或者感受外邪而發生血脈滯澀、氣血失和等所致。古有巜靈魂樞.營衛生會》曰: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由此可見,氣瘀是老年人獨有的一種生理狀態。而骨質疏松癥患者是由于衰老造成的骨衰老,其發病原因與血瘀有著直接的關系。祖國醫學認為,人體一旦出現瘀血阻滯,脈絡不同,那么很有可能會導致骨痿,由此可見,瘀血是骨折疏松癥患者癥產生的主要環節,兩者之間關系密切。
3 骨折疏松癥的現代研究
目前臨床上經過大量實驗研究,對腎虛證的總結如下:一是,免疫功能下降。當人體出現腎虛時,通常會引發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等多種免疫功能下降,與此同時,出現免疫因子的嚴重缺失,然而這些因子恰好是調節人體骨代謝的重要成分。二是,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當人體出現腎虛時,大部分表現為,腎上腺、垂體、卵巢等腺功能的逐步減退,導致激素分泌紊亂,而激素分泌的失常或多或少與骨代謝過程有關。三是,微量元素改變。人體微量元素對骨骼生長、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人體缺乏微量元素鋅時,通常表現為性腺功能減退。王文健等曾對30例腎虛患者進行微量元素檢測結果發現,腎虛患者體內微量元素鋅含量顯著低于健康人群,這充分說明患者腎虛時,極易出現生微量元素的缺失,影響到性腺激素的失常,這將直接導致骨代謝紊亂,長時間下去,必將出現骨折疏松癥。 也有研究顯示,血瘀與血液流變學異常、微循環障礙以及血液動力學障礙等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王靜等研究發現,當患者雌激素水平下降時,其血液中會出現濃、粘、高等不同狀態,血管內皮素水平也呈明顯上升趨勢,從而會導致血瘀的形成。然而通過病理生理學也可得知,血瘀會導致人體血液中營養物質不能順利的進入骨骼,造成骨骼營養缺失,加快了骨折疏松的發生。
4 骨折疏松與骨代謝指標的關系
4.1 骨折疏松與骨密度的關系
國家衛生組織建議根據健康成年人的BMD者對骨質疏松癥進行分級檢測。規定中指出,一個健康成年人的BMD加減一個標準差SD為正常值。當檢測時比正常值低1~2.5SD時,視為骨質減少。當比正常值低2.5SD以上時,視為骨質疏松癥。當低于正常值2.5SD以上,且伴有脆性骨折者視為嚴重骨質疏松癥。骨礦密度是指骨中每單位面積的骨礦物含量,通常用g/c㎡。由于骨是由骨礦物骨基質共同組成的,以在骨質疏松癥的研究過程中,一般將骨量作為重要指標。骨強度取決于骨密度,骨密度的檢測對早期診斷骨質疏松癥及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和評估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檢測骨密度儀器為雙能X線吸收法骨密度儀。該儀器具有精度高、準確性好、射線劑量低以及圖像清晰等優點。臨床上常用該儀器對腰椎、大轉子、股骨頸等部位進行檢測。而且該測量儀已可分別對大粗隆、股骨頸以及Ward三角區的骨密度。 目前研究結果表明,正位腰椎測量結果受腰椎退行性改變和腹主動脈鈣化的影響,但因椎體周邊骨折增生等,導致受其影響比較嚴重。
4.2 骨折疏松與骨鈣素的關系
人類的骨鈣素可以分為,N-末端、中段和C末端三個片段。其由骨細胞合成,是非膠原蛋白的重要成分。骨鈣素主要在抑制軟骨礦化速率、維持骨的正常礦化速率等這程中起作用。所以,在檢測血中骨鈣素的濃度時,不單反應的是骨形成狀態,同時對觀察患者服用藥物前后狀況對比,起一定的參考價值。國外學者研究發現,骨鈣素與人體腰椎BMD成負相關關系。而且有眾多學者從觀察鰻魚的研究中發現,患者在治療前指標血ALP和BGP水平較高時,那么經降鈣素治療后,ALP和BGP均明顯了下降。而且和健康人群相比差異有顯著性。
5 活血通絡與補益肝腎對骨折疏松形成的影響
5.1 補益肝腎藥物作用機制
目前大部分通過中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作用機理研究表明,要想有效治療及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需通過三方面實現:一是,性激素樣作用。二是,通過對體內微量元素的調節,使體內的礦物質不斷沉積,從而發揮骨折疏松作用。三是,不斷增強骨細胞活性,使骨生成隨之增強。
本研究中采用仙靈骨葆膠囊,該藥的主治功能主要表現為:強身健骨、滋補肝腎,接骨續筋等。仙靈古葆膠囊是由知母、丹參、淫羊霍、川續斷、補骨脂等成分組成。其中淫羊霍也稱仙靈脾,屬于一種補腎陽藥。據巜本草綱目》中記載仙靈脾具有堅筋骨、益氣力、強志及皆元陽十家作之功等作用。大量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使用該藥能夠使單位體積內小梁厚度和小梁量不斷增加,骨骼結構逐步恢復。川續斷具有行血脈、補肝腎、比較適用于治療腎虛腰痛、愈合骨折等方面。知母具有甘寒滋潤、補腎滋陰、能夠有效緩解壯陽藥之燥性。丹參具有養血止痛、活血通絡等功效。上述藥物合用可起到強筋壯骨、滋補肝腎等功能。有研究將仙靈骨葆膠囊之功效主要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能夠調節機體內代謝,刺激骨形成,提高骨含量和骨密度的增加。同時還可起到抑制破骨細胞的活動,加快骨骼再建,使體內骨的質量和骨量得到真正恢復。二是,使骨折斷斷端骨痂面積和類骨面積不斷增加,也包括血清鈣骨鈣素、生長激素、血清磷的增加,使骨骼內血清鈣顯著降低,從而促進成骨細胞、小梁成熟及髓腔內細胞得以豐富,進一步促進軟骨細胞的快速生長。三是,能夠促進外骨痂和纖維組織的形成,加快骨痂的代謝,使骨痂再塑加快。四是,對性腺有保護作用,能夠有效提高性激素水平,逐步恢復丟失的骨量。五是,有明顯止痛功效。六是,有效促進組織出血的快速吸收,同時對于原發性和繼發性關節損傷、損傷性足腫脹、化學性足腫脹及炎癥有明顯抑制作用。此外,仙靈古葆膠囊主要以滋補肝腎為主,淫羊霍為君,補骨脂為輔。謝琴等對仙靈古葆膠囊中成分進行了定量研究,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分別對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和淫羊霍進行了定量指標分析,結果顯示,每克膠囊內容物中的各個含量為:0.93mg、0.95mg和9.2mg。由此可知,每一克仙靈古葆膠囊中丹參含量不超0.1毫克。經臨床用藥表明,當丹參用量超過30毫克時,其功效主要以活血為主。當丹參用量小于30毫克時,其功效主要以養血為主。通過研究發現,仙靈骨葆膠囊中如丹參含量不足,可以起到活血功效,因此該藥可作為補腎益肝療法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一種最佳方藥。
5.2 活血通絡藥物作用機制
骨折疏松癥病程較長,是一種慢性骨疾病,長時間下去必然會形成淤血。因此在治療中一定要重點強調骨折疏松癥血脈淤阻的病機特點。骨折疏松與氣血功能紊亂和失調有密切的關系。認為從瘀血論治骨折疏松應從始至終進行,臨證著重以通絡止痛、活血化淤等為主要治療方法。活血化淤的中藥具有一定的傳統中醫藥特點,可通過多層次、多環節對骨質疏松的相關因素加以調節,通過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從而提高骨礦化作用。翁維良等研究表明,活血化淤能減少炎性滲出,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進一步促進微循環障礙的快速恢復,主要通過對骨骼內血液的濃、粘、聚等不同程度的減輕,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5.3 不同療法治療骨折疏松癥的療效評價
目前臨床上治療骨折疏松癥多采用一些外源性藥物作為替代療法,如降鈣素,雌激素等之類的骨吸收抑劑,然而這些藥物的使用不僅療效不明顯,而且副作用非常大,如患者長期服用會出現嚴重的并發癥。雖然目前在臨床上將骨礦化藥物鈣劑和維生素D認為是基礎藥物,但這類藥物的使用患者臨床癥狀得不到明顯的緩解,并且骨量得不到提高,鈣鹽也不能明顯沉積。祖國中醫傳統療法,著重強調從腎虛入手,遵循腎主骨理論來治療骨質疏松癥。大多數患者服用補腎藥物后疼痛癥狀并未得到明顯緩解。究其原因是因為,醫家辯證施治時,一味強調服用補腎藥物,而忽視了活血化瘀藥物的應用,因此,臨床高生療效不太理想。通過眭承志等對骨折疏松癥進行一系列研究后,驗證并總結了骨折疏松癥緣于衰老,并且證突血瘀是發病的關鍵因素。眭承志等從瘀論治骨質疏松癥的理論和傳統醫學補腎為主的理論體系出發,分別對兩組不同患者不同治療方案,一組采用活血通脈膠囊+鈣劑。另一組患者釆用仙靈骨葆膠囊+鈣劑的方法治療骨質疏松癥,觀測不同治療方案對骨質疏松癥骨礦化的影響,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以活血通絡功效為主的活血通脈膠囊加鈣劑治療骨質疏松癥,能夠明顯緩解患者的臨床疼痛癥狀,而且可促進骨礦含量和骨礦化的增加,使骨形成指標得到進一步改善,從而提高了鈣制劑的臨床用藥效率。但研究表明,上述療法優于釆用仙靈骨葆膠囊治療的效果。
6臨床觀察
在臨床當中,筆者發現應用仙靈骨葆膠囊來治療骨質疏松癥后,患者的骨密度(BMD)大大增加,而且在療程較長的情況下,對患者骨密度的療效可以有效保持。由于仙靈骨葆膠囊中含有淫羊藿、續斷、補骨脂等成分,對骨細胞的增殖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服用后骨細胞蛋白質含量也有明顯提高,有著抑制骨吸收的療效,有利于患者骨小梁結構的恢復,這樣一來,患者的骨質疏松癥狀會有所改善。并且此藥長期服用,療效持久,無副作用。
服用仙靈骨葆膠囊后,患者的OC、CTX - 1的改善幅度大,患者的骨轉換狀態也有了明顯改善。促進OC濃度的提高使而骨形成改善,是仙靈骨葆膠囊治療骨質疏松的重要機制。
通過本人的臨床經驗,以及業界的臨床研究,筆者認為仙靈骨葆膠囊對骨質疏松癥有著值得肯定的醫學療效,能夠調節骨代謝,提高骨密度,且這種苗族中醫藥物,副作用較少,安全性高,能夠治療與預防骨質疏松,在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治療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小結
綜上所述,治療骨質疏松癥 采用以活血通絡功效為主的活血許脈膠囊與以補益肝腎為主的仙靈骨葆膠囊聯合制劑,兩者均能提高骨折疏松癥患者的骨代謝水平,促進骨密度和骨礦含量的增加。但臨床實驗表明,以活血通絡為主的活血通脈膠囊加鈣劑治療骨折疏松癥效果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趙萬鑫. 仙靈骨葆膠囊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效果及對骨代謝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 2018(14).
[2]覃裕, 邱冰, 朱思剛, et al. 仙靈骨葆膠囊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及其對骨代謝及骨轉換指標的影響分析[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5(09):39-43+47.
[3]李冬萍, 李舜君, 山永儀, et al. 仙靈骨葆膠囊治療骨質疏松疼痛患者的療效及其對骨密度及骨代謝的影響[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8, 18(24):166-169.
作者簡介:馬軍華,男,1974年5月出生,漢族,山東嘉祥人,副主任醫師,學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擅長骨科創傷、脊柱等骨科疾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