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對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展開探析,剖析六味安消膠囊與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干預的臨床療效及其對患者胃內24?h膽汁的影響。方法:以2017年7月-2020年2月為本研究對象納入時間,共計納選86例符合本研究納入標準的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43例,單純接受熊去氧膽酸干預),觀察組(43例,熊去氧膽酸與六味安消膠囊聯(lián)合治療),評價對比兩組患的干預效果。結果:干預前各癥狀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腹脹(0.44±0.15)分、腹痛(0.48±0.15)分、嘔吐(0.38±0.32)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1.02±0.52,0.92±0.52,0.87±0.27),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142,p=0.000,t=6.326,p=0.000,t=11.656,p=0.000);觀察組反流次數(38.18±7.25)次、最長反流時間(42.32±7.36)min、反流時間>5min次數(5.04±1.06)次均少于對照組(42.85±7.93、62.04±8.15、8.93±1.24),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5.34:74.41,x2=14.886,P<0.05)。結論:在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療方案中,六味安消膠囊與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同時對控制膽汁反流次數及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六味安消膠囊;熊去氧膽酸;膽汁反流性胃炎;不良反應;癥狀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6-072-03
膽汁反流性胃炎即幽門括約肌功能出現(xiàn)導致無法正常將膽汁及胰液等內容保持在正常位置而致其流至胃部,使患者胃粘膜遭到外部侵入因素而出現(xiàn)損傷,導致糜爛、出血及炎癥現(xiàn)象發(fā)生,由此造成胃粘膜發(fā)生不應有的病變[1]。其中的早期癥狀一般都是胃部飽脹以及嘔吐、噯氣之類,如果開展治療活動不及時的話,往往會進一步造成胃出血乃至于胃癌之類的嚴重后果。熊去氧膽酸為臨床常用的抑酸藥物,在膽汁反流性胃炎發(fā)生早期可較為顯著的改善癥狀,但然而一系列時間活動則體現(xiàn)出其有不低的副作用,由此進一步影響患者預后。中成藥六味安消膠囊的特點在于效果好且安全性高[2]。本研究的宗旨在于分析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六味安消膠囊對膽汁反流性胃炎所產生的的效果和相應的安全性做出分析,其內容包括。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7年7月-2020年2月為本研究對象納入時間,共計納選86例符合本研究納入標準的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43例),觀察組(43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腹痛、惡心嘔吐和反酸;②同意參與研究;③和《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下)》這一文獻內關于此病的診斷標準相互如何;④精神狀態(tài)良好且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相關禁忌癥、過敏體質;②存在言語溝通障礙或嚴重精神性疾病;③存在以心腎功能障礙為代表的各種他器質性損傷;④有激素藥物治療史;⑤因故對研究有抵觸情緒;⑥中途退出或資料缺失者。本研究已獲患者、家屬同意以及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區(qū)間值在32-69歲之間,平均值為(45.98±3.28)歲,病程1~4個月,平均病程(2.01±0.15)個月;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區(qū)間值在32-69歲之間,平均值為(45.98±3.28)歲,病程1~4個月,平均病程(2.01±0.1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協(xié)助其進行身體評估,并根據患者情況考慮是否補液和其他對癥處理。對照組以熊去氧膽酸進行治療,即口服熊去氧膽酸片(國藥準字H32024715,江蘇黃河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規(guī)格:1次/d,50mg/次,50mg*30s,一療程為7d,睡前服用。觀察組除了上述內容外,進一步聯(lián)合使用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六味安消膠囊(0.5g*24s,國藥準字Z10950047)2~3次/d,1.5g~3.0g/次,一療程為7d,兩組都開展2療程的均連續(xù)用藥和相應的觀察[3]。
1.3觀察指標
①接受干預前后,本研究涉及的患者按照《胃腸疾病中醫(yī)癥狀評分表》[4]之類文獻對其臨床癥狀加以必要的評價,0-2分分別代表無癥狀、輕微癥狀、存在可感知的癥狀但表現(xiàn)輕微,未影響正常生活),3分(癥狀明顯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學習造成不良影響)。
②借助膽汁檢測儀監(jiān)測患者胃內膽汁變化(24h),其中的主要內容為反流所表現(xiàn)出的諸多情況。
③治療有效率:顯效(臨床癥狀及膽汁反流均完全消失,黏膜組織、患者食欲均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有效(有所改善,膽汁反流胃鏡可見降低,組織學病變黏膜檢查可見有所減輕);無效(病癥惡化或未達到相應的標準)。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2.0軟件對所獲數據加以處理,以()的形式體現(xiàn)計量資料并對其加以t檢驗;以(%)的形式體現(xiàn)計數資料并對之加以卡方檢驗,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志表現(xiàn)為P<0.05。
2結果
2.1癥狀評分分析
治療前兩組的癥狀評分相比差異并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腹脹(0.44±0.15)分、腹痛(0.48±0.15)分、嘔吐(0.38±0.32)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1.02±0.52,0.92±0.52,0.87±0.27),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142,p=0.000,t=6.326,p=0.000,t=11.656,p=0.000),見表1。
2.2兩組24h膽汁反流情況分析
觀察組反流次數(38.18±7.25)次、最長反流時間(42.32±7.36)min、反流時間>5min次數(5.04±1.06)次均少于對照組(42.85±7.93、62.04±8.15、8.93±1.24),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療效分析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5.34:74.41,x2=14.886,P<0.05),見表3。
3討論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是一個復雜而多變的過程,患者幽門括約肌功能受到合并病癥、外部入侵干預及細菌感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無法維持其正常功能,若不及時對之加以必要的干預治療,往往很容易造成各種更加嚴重的疾病,給患者的很多方面都造成更加不利的影響[4]。臨床多使用西藥進行干預,隨著人們對西藥耐藥性的認知逐漸加深,人們更加傾向于中西醫(yī)聯(lián)合干預的效果[5]。
本研究中可以明確地看出,熊去氧膽酸、六味安消膠囊兩藥對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聯(lián)合治療能夠很好地促進患者恢復身體,能夠很好地對癥狀恢復產生促進作用,從而縮短反流時間、降低反流次數。分析其原因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正常狀況之下,機體胃粘膜受到腸胃反流的損傷一般都不大,膽汁反流癥狀也極少出現(xiàn)。然而如果腸胃動力發(fā)生不應有的異常的話,則很容易發(fā)生幽門功能的變化,造成十二指腸逆蠕動極大程度上的增加,甚至造成胰液、膽汁之類反流入胃[6]。而在有關的藥代動力學領域之研究也可以看出:熊去氧膽酸有著很高的口服吸收率,能夠獲得高達九成以上的生物利用率和七成左右的總蛋白結合率。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里獲得的臨床實踐經驗中可以看出:西藥治療存在很好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預后改善也頗為不利[7]。中醫(yī)學則將此病歸入“胃脘痛”、“吐酸”的范疇,將其發(fā)病機理總結為“氣機升降”造成的“胃氣上逆”。治療原則也因此被定位為止痛和胃、疏肝理氣。
中藥制劑六味安消膠囊的主要成分之中,訶子具備收斂止瀉、收肺止腸的功效,而堿花具有祛瘀、祛血、祛蟲、清腸的功效[8]。諸藥合用可起到胃脾、止脂消積、活血止痛的效果。西醫(yī)治療此病的效果不差,但因為存在副作用,預后不甚理想。而中醫(yī)藥物則不存在上述問題。本次研究還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中西醫(yī)藥物治療治療后觀察組腹脹、腹痛、嘔吐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反流次數、最長反流時間、反流時間>5min次數均少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5.34:74.41)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上述內容不難看出,將熊去氧膽酸這一藥物和六味安消膠囊相互聯(lián)合,在用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實踐活動中,可以看出其效果頗為顯著,此法也因此獲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蘇婷, 邱超平, 張麗娜,等. 石景亮教授應用溫陽降濁化瘀法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經驗[J]. 四川中醫(yī), 2018, 414(5):21-23.
[2]魏若男. 鋁碳酸鎂聯(lián)合莫沙比利治療胃癌術后膽汁反流性殘胃炎的療效分析[J]. 實用癌癥雜志, 2017, 32(12):2030.
[3]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下)(2006,上海)[J]. 中華消化雜志, 2007, 5(2):44-55.
[4]錢浩. 鋁碳酸鎂聯(lián)合多潘立酮治療膽囊切除后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療效評價[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19):66-69.
[5]Hyun J J, Yeom S K, Shim E,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Bile Reflux Gastritis and Biliary Excreted Contrast Media in the Stomach.[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2017, 41(5):1.
[6]張曉慧. 莫沙必利聯(lián)合阿嗪米特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21):140-141.
[7]黃璠, 朱云清. 熊去氧膽酸對原發(fā)性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 西南國防醫(yī)藥, 2017, 27(11):1220.
[813]Hatta W, Tong D, Lee Y Y, et al. Different time trend and management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in three Asian countries[J]. Digestive Endoscopy, 2017, 29(Suppl 2):18-25.
作者簡介:蔣勇(1973-4),男,漢族,重慶人,本科學歷,中級職稱,重慶廣達康復醫(yī)院內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