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忠 陳霞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對心血管疾病有效的臨床診斷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研究時間范圍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選擇該時間段在本院接受診斷及治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33例,將其納入研究組,選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共33例,將其作為對照組。兩組研究對象均接受血脂檢驗,對兩組的各項血脂指標水平進行比較分析,探討血脂檢驗在心血管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 兩組研究對象的各項主要血脂指標,包括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總膽固醇、載脂蛋白A1等,均存在差異,經統計學檢驗,均P<0.05。結論 血脂檢驗措施應用在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診斷中具有顯著效果,且該檢驗方法簡便、經濟,患者易于接受。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臨床診斷;血脂檢驗
【中圖分類號】R714.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6-139-02
心血管疾病包括多種類型,此類疾病的臨床發病率較高,是影響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一類常見疾病,一些心血管疾病還可導致患者殘疾、死亡。而及早診斷心血管疾病,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從而促進患者的健康,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應當十分重視對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診斷工作。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血脂異常狀況,為此,進行血脂檢驗有助于診斷心血管疾病[2]。本研究將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脂指標進行對比,發現二者差異明顯。本研究對相關情況進行分析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共66例,均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血脂檢查,其中33例為心血管疾病患者,33例為經健康體檢證實的健康人。將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包括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齡區間介于46-79歲,中位值(59.47±3.98)歲,統計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類型,其中高血壓患者共計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計10例,冠心病患者共計9例;將入選的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包括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區間介于45-80歲,中位值(59.53±4.22)歲。入選研究對象均簽署關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能夠積極配合進行血脂檢驗。
1.2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在采血前,告知受檢者需要禁食12h,以防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采血量均為5ml,將采集的血液標本放在37℃的恒溫水浴箱中,時間為30min,然后通過高速離心方法分離血清,離心操作的時間為10min。得到的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及時檢驗,檢查指標包括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總膽固醇、載脂蛋白A1。血脂檢驗操作由同一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操作步驟、流程完成,保證檢驗操作的規范性,避免人為誤差。準確記錄各受檢者的檢驗結果,并統計分析兩組各項檢驗指標。
1.3統計學方法
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脂檢驗結果進行整理,之后均錄入到SPSS20.0軟件系統實施統計學處理,若組間對照結果顯示P<0.05,說明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結果證實,兩組研究對象的各項血脂指標之間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其中研究組甘油三酯、血清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幾項指標顯著比對照組更高,而另外兩項指標(載脂蛋白A1、低密度脂蛋白)則明顯較對照組更低。詳情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每年有越來越多的患者被診斷為心血管疾病,其中一些患者還會因心血管疾病而導致殘疾、死亡,給患者家庭造成較大的打擊。而如果能夠及早診斷心血管疾病,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指導患者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和飲食習慣等,將會獲得更好的疾病控制效果,這對促進患者健康,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十分積極的意義[3]。研究顯示,中老年人具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而血脂異常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進行血脂檢查,有助于判斷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以及早期診斷心血管疾病。本研究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血脂指標進行了檢驗,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血脂檢驗結果,各項血脂指標的組間差異均顯著。該研究結果證實了血脂檢驗在心血管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可以將其作為診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趙飛.心血管內科冠脈介入性臨床診斷與治療的臨床分析[J].名醫,2020(05):86.
[2]翁仁巧.400例T波改變的臨床診斷分析[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20,9(01):30.
[3]李君俊.超聲心動圖在心血管疾病急診診斷中的臨床領域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