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娟 胡彥紅 馬曉花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UPDRS評分對帕金森病臨床療效的影響因素。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治療的帕金森患者共50例,利用多中心和隨機問卷等調查模式對患者發病年齡和不和諧家庭關系及用藥情況等非藥物因素統計處理,由沒有參與到診療的神經專科醫師做出最后的UPDRS評分,根據治療后UPDRS評分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50分組和>50分組,對兩組患者的非藥物影響因素分析。結果:UPDRS評分≤50分組的發病年齡和治療時間間隔及不和諧家庭關系等方面的評分相對要低(P<0.05),而受教育年限和規范化用藥及規律運動比例更高(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明確得出發病年齡和受教育年限及不和諧家庭關系、用藥情況、合并PD非運動癥狀等都屬于UPDRS評分獨立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年齡增加和受教育年限較低及家庭情況不良以及藥物服用不規范等問題,都屬于帕金森疾病治療臨床效果受到影響的重要因素,在疾病臨床治療的時候需要做到積極防止患者受到非藥物影響,從而提高患者疾病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UPDRS評分;帕金森病;臨床療效;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9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6-149-0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也稱為震顫麻痹,帕金森疾病屬于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帕金森疾病主要是以靜止性震顫及肌僵直和姿勢步態異常等作為主要的臨床特點,在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這一疾病發病率也存在著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且疾病病程較長,為患者家屬和社會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需要對這一疾病加強關注和重視。帕金森疾病的評分和分級方式比較常用的評價方式為統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這一評價量表屬于當前國際上應用頻率比較高的量表,尤其是對患者運動檢查方面存在著重要作用,其量表結果能夠為老年醫學科及神經科醫師提供重要參考依據[1]。本研究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治療的帕金森患者共50例,分析探討UPDRS評分對帕金森病臨床療效的影響因素。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治療的帕金森患者共50例,利用多中心和隨機問卷等調查模式對患者發病年齡和不和諧家庭關系及用藥情況等非藥物因素統計處理,由沒有參與到診療的神經專科醫師做出最后的UPDRS評分,根據治療后UPDRS評分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50分組和>50分組,本組病例男性3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齡為46-70歲。患者患有帕金森病時間為3-14年,兩組患者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1.2評分方法
患者入院后利用多中心和隨機問卷等調查模式對患者發病年齡和不和諧家庭關系及用藥情況等非藥物因素統計處理,由沒有參與到診療的神經專科醫師做出最后的UPDRS評分,并排除由于服藥等原因所造成的影響。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非藥物影響因素觀察和分析。重點觀察患者的發病年齡和不和諧家庭關系及用藥情況等非藥物因素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相關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UPDRS評分≤50分組的發病年齡和治療時間間隔及不和諧家庭關系等方面的評分相對要低(P<0.05),而受教育年限和規范化用藥及規律運動比例更高(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明確得出發病年齡和受教育年限及不和諧家庭關系、用藥情況、合并PD非運動癥狀等都屬于UPDRS評分獨立的影響因素(P<0.05)。
3.討論
帕金森病屬于以震顫和僵直及運動緩慢等作為主要特征的運動障礙性疾病,在帕金森病實施評分和分級的時候,其方式比較多樣,而帕金森病聯合評分標準(UPDRS)評分是比較常用的方式,帕金森病聯合評分標準(UPDRS) 能更好地幫助醫務人員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在這一基礎上能夠有效評價
患者術后癥狀的改善情況。UPDR評分0-50分和51-100分、101-199分說明患者的癥狀越重,評分也就越高[2]。帕金森病聯合評分標準(UPDRS)在對帕金森患者疾病程度分析的時候,對患者的日常活動情況能夠實施詳細分析,且補充了患者以往疾病史中由于服用左旋多巴等引發的不良反應情況,對非藥物引發的不良反應情況加以阿婆粗胡,同時在患者的運動檢查的時候,也可以詳細對患者的輪替動作和對指運動等方面實施評分處理,且其左右上下肢和震顫等方面評價的餓時候能夠有效促使醫生在手術治療之前就掌握患者的疾病程度。對患者所處的狀態判斷也能夠提供一定依據,這一量表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可以有效明確評分的過程中患者是處于開的狀態還是關的狀態,且可以明確評分的過程中兩種狀態評分差異明顯,在對兩種狀態分析之后才可以直觀掌握病情的輕重程度,確定疾病藥物治療的效果。為了能夠有效實施帕金森疾病評價深入了解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需要加強帕金森病聯合評分標準(UPDRS) 的應用,且這一評價方式也成為帕金森疾病的常規評分方式[3]。
本研究結果顯示UPDRS評分≤50分組的發病年齡和治療時間間隔及不和諧家庭關系等方面的評分相對要低(P<0.05),而受教育年限和規范化用藥及規律運動比例更高(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明確得出發病年齡和受教育年限及不和諧家庭關系、用藥情況、合并PD非運動癥狀等都屬于UPDRS評分獨立的影響因素(P<0.05)。綜上所述年齡增加和受教育年限較低及家庭情況不良以及藥物服用不規范等問題,都屬于帕金森疾病治療臨床效果受到影響的重要因素,在疾病臨床治療的時候需要做到積極防止患者受到非藥物影響,從而提高患者疾病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淑琴,吳丹,歐陽存,魏進.UPDRS評分對帕金森病臨床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老年醫學雜志,2019,40(03):137-139+146.
[2]黑賞艷. 基于帕金森病患者報告的臨床結局評價量表的研制及性能初步考評[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8.
[3]吳志平.中西醫結合治療帕金森病臨床療效及其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亞太傳統醫藥,2016,12(1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