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妮 張靜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中風患者護理中運用舒適護理對其治療舒適度的影響。方法:本文篩選的病例為2017年7月-2020年7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老年中風患者,將所有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護理研究,組別包括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病例人數(shù)為40例,對照組治療期間給予常規(guī)護理配合,觀察組則采取舒適護理配合,詳細對比兩組最終護理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通過舒適護理干預后,其焦慮情緒得到顯著改善,治療期間身心舒適度及生活質量均明顯提高,患者發(fā)生的并發(fā)癥較少,兩組指標數(shù)據(jù)差異值較大(P<0.05)。結論:對老年中風患者采取舒適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提升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的身心舒適度,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舒適護理;老年中風;治療舒適度;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6-194-02
中風又稱腦卒中,是臨床一種高發(fā)的腦血管疾病,該病會嚴重損傷患者的腦組織及腦神經(jīng)功能,致使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偏癱及語言功能障礙等后遺癥。而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各項機能均已衰退,因此在救治過程中需要良好的護理配合,才能最大限度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患者治療期間的身心舒適度[1]。為此,本篇文章筆者詳細研究了老年中風患者治療過程中運用舒適護理配合的臨床效果,詳細研究結果已在下文中闡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7月-2020年7月期間我院接收治療的80例老年中風患者,將其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男女患者人數(shù)為22/18例,患者的年齡均值為(78.0±2.2)歲。觀察組患者有男性23例和17例女性,患者年齡均值為(78.5±2.3)歲,組間的指標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值較小(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配合;觀察組患者則配合舒適護理:①組建護理小組:小組成員通過培訓后上崗,以便確保護理人員的護理綜合能力以及對崗位的責任意識;及時分析掌握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病情嚴重程度、心理狀態(tài)以及疾病認知度,制定出合理的護理干預計劃;②認知教育:通過認知教育,使患者能夠充分掌握疾病發(fā)生因素、遵醫(yī)用藥和積極配合護理治療的重要性,進而提升患者的配合度[2];③放松療法:患者住院期間要重視對其心理干預,通過交流引導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同時每日在睡前指導患者躺在安靜舒適的病房內(nèi),給予患者播放舒緩音樂,并通過語言引導以及肢體肌肉放松按摩等方式,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和睡眠質量。④康復護理: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被動與主動式肢體訓練、吞咽功能訓練、語言功能訓練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等康復計劃,并為患者制定合理飲食方案,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促進患者康復速度[3]。
1.3觀察標準
運用漢密頓量表評定兩組患者焦慮情緒評分,評分項目有24項,總分值均為100分,最終分值越高表示指標越差。運用調(diào)查問卷方式評定兩組患者治療舒適度和生活質量,單項指標分值為10分,分數(shù)越高指標越好;記錄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發(fā)生的并發(fā)癥。
1.4統(tǒng)計方法
本文使用的統(tǒng)計軟件為SPSS20.0,()和t檢驗/n(%)和x2?檢驗為本次計量和計數(shù)資料描述方法,兩組數(shù)據(jù)指標對比存在顯著差異時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效果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情緒、治療舒適度以及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結果對比差異值較小(P>0.05);通過護理干預后的觀察組以上指標改善程度與對照組比較占據(jù)優(yōu)勢較大,且最終發(fā)生的并發(fā)癥也較少,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數(shù)值比較大(P<0.05),見下表1、表2。
3討論
中風是中老年人一種高發(fā)的腦血管疾病,由于該病發(fā)生后會嚴重損傷患者的腦神經(jīng)功能,因此在救治后會給患者留下多種后遺癥,從而降低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4]。所以,針對老年中風患者更需要社會的關愛,通過加強臨床護理質量,提升患者治療期間的身心舒適度,以便進一步提升患者康復效果以及生活質量[5]。至此,本篇文章對老年中風患者治療期間采取了舒適護理配合,最終在臨床上取得的效果較為理想。舒適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護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通過組建護理小組,并對小組成員進行崗位培訓,從而最大限度提升臨床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并通過加強對患者的風險評估,為其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從而確保了臨床護理的有效性;同時在護理中重視了對患者的認知教育以及心理干預,致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并緩解患者過度焦慮情緒,增強患者的依從性;同時對患者采取放松療法,從而提升了患者住院期間的身心舒適度及睡眠質量;并為患者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康復鍛煉計劃,使患者的諸多后遺癥能夠得到盡早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
由上可知,舒適護理對提升老年中風患者治療期間的身心舒適度、促進患者身體恢復速度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參考文獻
[1]孔慧靈.舒適護理模式在老年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9,26(10):1341-1342.
[2]吳妙珠.老年中風患者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20,35(3):119-120.
[3]高慶娟.老年病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009):132.
[4]雷超.舒適護理在老年中風患者護理中的運用[J].飲食保健,2017,4(020):311-312.
[5]王立霞.舒適護理在老年中風患者護理中的運用探討[J].健康大視野,2018,000(023):138.
[6]于玲.舒適護理對老年中風患者SNSS評分、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改善作用[J].中國保營健養(yǎng),2018,28(030):212.
作者簡介:劉婭妮,女,漢,陜西渭南,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護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