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移植材料對于拔牙后牙槽骨吸收的影響。方法:以我院口腔頜面外科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期間采取拔牙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開展研究。按照移植材料的不同劃分為三組。A組應用Bio-Oss骨粉和Bio-Gide膠原覆蓋膜,B組應用羥基磷灰石和血小板填充材料,C組不采取特殊材料。以牙槽骨的高度、寬度指標和牙齦乳頭高度為主進行對比研究。結果:治療前三組患者牙槽高寬度指標相當,P>0.05;治療后A和B組患者的牙槽骨高寬度以及牙齦乳頭高度均顯著優(yōu)于C組,對比有意義,P<0.05。結論:Bio-Oss骨粉結合Bio-Gide膠原膜覆蓋方案和羥基磷灰石結合血小板填充的方案均可以有效應用于拔牙后的牙槽骨保護,均能夠有效維持牙槽骨的骨量,對于牙槽骨的形態(tài)改善作用明顯,值得普及。
關鍵詞:拔牙;牙槽窩保存術;移植材料;牙槽骨吸收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6-264-02
牙槽骨是人體骨骼系統(tǒng)中可塑性非常高的組織,同時也是骨骼系統(tǒng)中活躍度最高的一種。牙槽骨的牙體會隨著生長脫落、發(fā)育、替換等不斷發(fā)生改變,此時牙槽骨也會不斷的進行重建[1-2]。在臨床口腔頜面外科的臨床服務中,拔牙屬于比較普遍的治療方式,牙齒在拔出之后患者可以快速的恢復,此時牙齒會失去牙槽骨的生長生理性刺激,從而表現(xiàn)出牙槽骨的吸收。牙槽骨吸收量持續(xù)增加的同時,牙槽骨的高寬度和牙齦乳頭高度會出現(xiàn)改變,此時會直接影響口腔修復效果[3]。對此,為了更好的提高拔牙效果,本文簡要分析不同移植材料對于拔牙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口腔頜面外科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期間采取拔牙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開展研究。按照移植材料的不同劃分為三組。A組例數(shù)20例,男女患者13/7例,年齡(39.54±2.34)歲;B組例數(shù)20例,男女患者12/8例,年齡(39.64±2.28)歲;C組例數(shù)20例,男女患者14/6例,年齡(38.57±3.08)歲。A、B、C三組患者基礎資料相當,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拔牙處理方式,在拔牙前做好潔治處理,采用復方氯已定進行函數(shù)。應用必蘭麻局部親潤麻醉。所有患者的拔牙操作均由同一組醫(yī)師進行。
A組應用Bio-Oss骨粉和Bio-Gide膠原覆蓋膜。采用Bio-Oss骨粉填充牙窩,采用Bio-Gide膠原膜進行表面覆蓋,拔牙創(chuàng)口應用可吸收線進行縫合;B組應用羥基磷灰石和血小板填充材料。抽取10ml靜脈血并應用富含血小板的血漿膜進行制備,離心15min后提取中段富含白細胞和生長因子的血小板纖維蛋白制作成為膜后備用,在手術完成后借助羥基磷灰石將制備好的膜覆蓋在手術區(qū)域,并應用可吸收線進行縫合;C組不采取特殊材料。
1.3觀察指標
基于牙槽骨的高度、寬度指標和牙齦乳頭高度為主進行對比研究。
牙齦乳頭高度根據(jù)Jent牙齦乳頭指數(shù)進行評價,0為無牙齦乳頭。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數(shù)據(jù)采取2次記錄、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方式基于具體數(shù)據(jù)類型進行處理。統(tǒng)計學分析期間應用x2(百分比數(shù)據(jù))、T值(均數(shù)數(shù)據(jù))進行檢驗分析,數(shù)據(jù)對比結果中P值<0.05則帶有滿足統(tǒng)計學意義標準。
2.結果
2.1牙槽骨高度、寬度變化情況以及牙齦乳頭高度對比
治療前三組患者牙槽高寬度指標相當,P>0.05;治療后A和B組患者的牙槽骨高寬度以及牙齦乳頭高度均顯著優(yōu)于C組,對比有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拔牙之后牙槽骨會存在一個不可逆性的進展性吸
收過程,并牙槽骨愈合過程牙槽窩內部的新骨形成與牙窩外部的牙槽骨高度與寬度的丟失。在臨床中就診期間,部分患者因為牙槽骨吸收會導致后期的修復難度提高,甚至部分患者無法接受種植手術或者是種植手術美觀度不足。在拔牙治療后采取移植材料Bio-Oss骨粉與Bio-Gide膠原膜覆蓋與羥基磷灰石與血小板填充的不同填充應用方式,可以更好的保持牙槽骨的高度與寬度,對于牙齦乳頭的維持效果比較好,可以促使牙槽內部的骨量增加并為后續(xù)的修復治療提供可靠支持。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三組患者牙槽高寬度指標相當,P>0.05;治療后A和B組患者的牙槽骨高寬度以及牙齦乳頭高度均顯著優(yōu)于C組,對比有意義,P<0.05。被測研究結果證明有效的移植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拔牙后的預后水平,可以更好的儲存缺牙區(qū)域牙槽骨的寬度與高度,同時對于牙齦乳頭的高度也有明顯的控制作用,不良反應輕微,安全可靠,可以作為牙槽骨的常規(guī)干預措施。
綜上所述,Bio-Oss骨粉結合Bio-Gide膠原膜覆蓋方案和羥基磷灰石結合血小板填充的方案均可以有效應用于拔牙后的牙槽骨保護,均能夠有效維持牙槽骨的骨量,對于牙槽骨的形態(tài)改善作用明顯,值得普及。
參考文獻
[1]鄭少平.拔牙位點保存技術對前牙口腔種植患者牙槽骨骨量及牙槽美學效果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20,13(14):155-156.
[2]陸維勝.微創(chuàng)拔牙后即刻種植與延期種植對牙槽骨吸收值的影響分析[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9,006(016):59-60.
[3]李碩.關于不同植入材料對拔牙后牙槽嵴保存的效果研究[D].2018.
作者簡介:苗俊玲1983年3月,研究方向,根管治療,牙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