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春
摘要:教師的職業技能是教師素質的具體體現,對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育生德,先育師德。我認為,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技能之根,從業立足之本。尤其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更不能缺少職業道德,否則將導致認定不精準、資助不公平、教育扶貧不嚴謹,甚至是違紀違法。
關鍵詞:學生資助;教師;職業道德;技能
“兩獎一助”是黨和國家的恩情,教師不僅要將黨和國家的這份恩情落實好,還要讓政策落實的過程變成育人的過程。針對高校資助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加強資助教師隊伍建設已迫在眉睫。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政治意識不強,高度不夠。
脫貧攻堅是實現我國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必須完成的底線要求,也是教育系統當前的重大政治任務。高校教師在學生資助過程中,政治覺悟不高,將其僅僅作為學生工作的一部分,還未意識到高校資助是助力國家扶貧攻堅的一項政治任務。
二、職業道德缺失,利用學生福利政策謀取利益。
黨和國家為即將邁向社會的大學生提供了各種福利政策,如“兩獎一助”、省級三好學生、省級優秀學生干部、推優入黨等,而每一個福利政策的申請與獲得都離不開輔導員,也正因為如此,讓個別良心不正、職業道德缺失的輔導員教師鉆了空子,將其作為謀取一己私利的機會。
三、缺乏資助工作經驗,對認定標準不清楚。
1、資助管理部門培訓少,新任輔導員得不到及時的培訓,學院資助工作完全是不專業的老帶新去做。
2、學院資助教師對政策理解不到位、對準標準含糊不清。
四、責任意識不夠,貧困認定流于形式。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高校資助工作除了資助管理機構專職教師負責學生資助工作,學院里的資助工作大都由輔導員完成,而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繁重,使貧困認定工作流于形式。如,有的輔導員教師為圖省事在認定的過程中草率認定;有的輔導員干脆讓班級學生干部代勞;有的新任輔導員教師對班級學生家庭情況不了解,草率認定;還有的輔導員教師在貧困認定的過程中用一般性工作代替貧困認定等,都造成了貧困認定不精準、不公平。
在高校資助過程中,高校資助管理者一方面要抓好資助業務管理,另一方面還要協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門抓好資助教師師德教育。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加強集中學習,提高政治覺悟。
高校資助教師應時刻加強學習,不但要學習國家的資助政策,解讀國家設立資助的意義,還要了解當前高校資助工作的大背景,剖析教育資助對助力我國扶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意義及作用,不負使命、全心全意做好高校學生資助工作。
(二)加強資助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1、知識不過關是次品,技能不過關是廢品,道德不過關是危險品。一個人倘若沒有忠誠,所有能力都將無從使用。
2、高校資助管理部門應協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門,抓好資助教師師德教育,將師德考核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并作為教師績效評價、聘任(聘用)和評優獎勵的首要標準,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
3、高校資助教師應自覺、認真學習《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堅決不得觸碰高校教師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中的任意一條。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資助隊伍執行力。
1、健全資助工作機構組織網,在二級學院建立專職資助教師隊伍,完善資助教師隊伍。
2、搭建資助教師互相交流的信息網,方面資助教師互相交流和溝通,全面提高資助工作人員業務能力。
3、織好層級培訓網,定期開展培訓。校級資助管理部門加強對學院資助管理教師要定期開展政策解讀、業務和技能培訓,提高資助教師的管理水平和政策執行力。同時,還要督促和號召耳機學院資助管理教師對本學院的資助工作教師定期開展培訓,實行層級管理、層級培訓。
(四)精準摸排,有作為,真作為。
1、高校資助管理部門應結合國家政策制定本校的困難認定管理辦法,明確各類困難類型的認定依據。
2、高校資助教師應加強學習,準確把握政策,明確認定標準。
3、精準認定是精準資助的基礎,助推國家脫貧攻堅,高校是教育扶貧的主陣地,輔導員是精準認定的實施者。明確了認定標準和條件后,還要真學真用。既要依據標準和條件去做好認定,還要結合學生家庭實際情況及臨時狀況進行綜合認定,力求精準認定,方能給予精準資助。
(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1、高校資助教師在精準認定的基礎上,一方面讓符合條件且相對來說更需要的人得到資助,讓貧困生建立生活的信心。
2、讓受助同學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讓其明白國家設立資助的目的和意義,懂得感恩,在今后的收獲中要學會幫助他人。
3、引導受助同學正確使用資助,鼓勵受助同學自行建立“兩獎一助”使用臺賬。
4、資助教師或輔導員還要定期組織開展受助同學學習成果展示、技能展演等活動。
5、在活動中既要挖掘好的樂于助人典型,還要尋找好的學習模范,讓這部分同學做好今后的政策宣傳和正能量傳播。
(六)建立合理的監督機制和獎懲機制。
1、高校資助管理部門要與學校紀檢部門和財務部門聯合建立資助工作監督管理機制,做好資助工作實施全過程監督。
2、高校資助管理部門要建立明確的獎懲機制,為高校資助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在高校資助工作的過程中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資助教師隊伍,才能更好地落實國家各項資助,助力扶貧攻堅。高校資助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主動加強自身道德規范、行為規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精準認定、精準資助,讓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成為廣大學生資助工作者的榜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人〔2011〕11號.
[2]高校教師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
[3]陳寶生《學生資助要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大作用》人民日報,2019.3.